最近听了路易斯·海的《心灵的重建》,感觉对自己的状态还挺有帮助的。突然发现自己平时好像有点太在意一些发生过的不好的回忆,似乎有点放大了一些不幸的事情。但是人生是个无法重开的又必须参加的游戏,我们都不得不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和愉悦的方式。我们必须遵守游戏的基本规则,才能有机会获得游戏奖励。
虽然我也在不断地成长,读上了一个还可以的211,但是环顾周围,仔细地观察身边的人和自己,不难发现周围很少有一个well-rounded person,因为一些不好的习惯(有一段时间我很无聊并企图通过某软件滴滴附近的帅哥交男朋友),我接触到了一些更残缺的人。之前碰到一个长得挺帅的24/5岁的小伙,除开皮肤不好一点,打扮得挺时尚,我都看不出来他出身农村,但是他的整个心理状态,性格以及整个现状,除了chaos我找不到其他词来形容(原谅我中文素养不高,但是我真的觉得这个单词最贴切),他可能是属于一种讨好型人格。他跟我说,他从小很穷,连进奢侈商店都感到十分地无地自容,他跟我分享了一些非常糟糕的经历,他带着有限的存储到广东还是哪打工,为别人做网站的项目,刚去没几天,就被项目主管刁难,陷害,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直接开除了,那段时间,他每天只能吃一个馒头,整整瘦了几公斤,后面撑不住了,攒够钱又回了老家。他说他感到非常自卑,所以每天锻炼身体,想以此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我看倒也确实练就了一个不错的身材,但是他整个人,在我面前时常显得非常拘谨和卑微,我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存在。他就像一个扭曲,漩涡的中心,以至于他去到有的地方,也会把他周围的空间和人扭曲。我感到有些同情,但是更深刻地感受到的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另外一个是我的班长,他是一个理论上非常优秀的人,皮肤很白,长相端正,戴着眼镜,全部4.0的成绩,但这不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因为刚换专业转过来,因为以前的一些经历的原因,我不太喜欢这种小白脸的男生,凭着一张不错的脸,和会说话的嘴,一副有钱又乖乖的样子,同学、女老师女教授们都喜欢极了(这个确实是我不好的偏见),但他很多时候却不太自信,并且十分在意别人的看法,走路撺着背,洗到发白的裤子,老旧的板鞋,不苟言笑,有时候非常紧绷的表情,朋友圈的简介大概是,让那些说你不会成才的人看看。我们理工科的专业,确实难,不只是理论搞好就可以的那种,直到他成功保研到我们专业的顶尖学校,毕业的那天他终于是整个人都开朗了起来。这是他与失败的人不同的地方。虽然性格有些缺陷,但他用他惊人的自律能力和学习能力,漂亮的成绩,保持距离但又让周围的人都敬慕的交际能力,成功了,我能看出来他并不是真的对本专业感兴趣,也并不擅长于编程和算法,但他还是成为了几乎所有人仰慕尊敬的存在,这是他想要的。
那么我想要的东西呢。可以肯定的是,人生只有一次,我不愿也不想活成自己厌恶的样子,钱权物质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我始终认为它们不是一个人该去追求的目标,它们应该是人在追求一些更宽广的东西时,世界附赠与你的礼物,我不愿也不想活成那种单纯以他人喜爱为傲的人,哈哈,我真是个自以为是的理想主义者。如果人能活500岁就好了,也许我能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去认识自己,但不是,我必须先遵守游戏的规则,才能活着,才能有选择的余地,而不是一边厌恶着自己,一边厌恶世界,不知道为什么地活着。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得到一些东西,不得不失去一些东西,重要的不仅仅是选择,更是时机,错过了时机,我会失去比开始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