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苏东坡(五)岁艺东坡烘软腹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仕途生活的最低谷,却玉成了这位艺术全才,苏先生的美食天赋有了用武之地。

值得庆幸的是,苏先生在此处拥有了东坡,从此,苏轼便成了苏东坡。

他亲身体会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满足与快乐。

得益于老农指点,得益于虚心耕种,苏东坡收获了二十余石大麦。

因为很难买到白米,苏轼便捣麦加小豆做成二红饭,“以浆水淘之,自然甘酸浮滑”。

安心耕种的农家生活,平易近人的天真本性,他身边又会聚了一群人。

街坊里的聚餐会上总是有可口的农家小吃,刘家做的糕饼非常酥脆,唇齿留香,潘家酿造的酒酸味特别,像是放错了水,苏轼就为这两样农家真味戏做了一首诗,“已似潘子错着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人间至味,这就是吃货的厉害之处。

黄州的猪肉价贱,东坡肉便诞生了,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甚至患了火眼赤,苏轼也诡辩一番,非得吃肉“子瞻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脍。

子瞻欲听之,而口不许,曰:“我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废我食,不可。”

子瞻不能决。

口谓眼曰:“他日我病,汝视物,吾不禁也。”

一个调皮的老顽童,让人忍俊不禁。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黄州地处长江江岸,鱼儿肉质细嫩,水质清甜,加上苏先生的厨艺,煲鱼汤极具天时地利人和。

他写煮鱼法,

“以鲜鲫鱼或鲤治斫冷水下入盐如常法,以菘菜心芼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搅。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橘皮线,乃食之。其珍食者自知,不尽谈也。”

自古文人都爱酒,而苏轼不仅爱酒,还酿酒。

“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乳酪)清。”

清醇不腻,最又回甘,这首《密酒歌》让多少爱酒之人神往啊,然而这只是苏先生的想象。

不过他真正做出的密酒确实别有风味,拉肚子的功效都可以与泻药媲美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