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我才听了怀左老师的第一堂课,按年龄,我应该比怀左同学大,但逐一甚至重复听完第一节课,看着电子讲义上星星点点不同颜色的笔记,我很感谢怀左老师。
老师应该是自我寻找过程中的指路牌,是学生迷途时的指南针。那么,怀左同学单就本次课程上来讲,真的衬的起“老师”一词。
1.遇见怀左课堂
对于时刻准备着的人来讲,遇见某次机会是一种必然,不过对于我这个懒癌症患者来讲,遇见这次课程大体上属于缘分。
2017年的最后一天,结束了八个小时的工作,迎着“堵城”车流高峰,我在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丹尼斯门前接到了朋友的电话。
“亲,我就要到了,公交车堵在了站台前500米,你等我一下啊。”看着眼前或一家几口或十指相扣的情侣,我默默的掏出了手机,对比之下的孤独让人如鲠在喉。
打开简书app,大概是在首页推荐的位置吧,我看到了这句“30天,给自己一个蜕变的机会”。
必须要为怀左老师的这个标题点个赞,正如老师课堂内讲的,好的标题意味着点击率,在当时那个点上,因为这个标题我点开了这次课程。
忘了自己是在看了哪篇文章之后关注怀左老师的,我直接划过了怀左的个人介绍,认真的看了看本次培训的课程设置,大体都是我想了解的,没什么犹豫,这次培训就成了我的年终自我关怀。
2.喜欢上微信的泡泡声
在班长宝玉的帮助下,我顺利成了怀左第三期写作训练营的一名学员。进入微信大群之后,看到了很多同伴。
微信群里每一次泡泡声响起就是又有一个人在为自己的梦想爬坡,我们无法看到彼此,但隔着屏幕,我依然感到深深的暖意,或许孤独久了,就连同行者的脚步声都让人觉得心安。
我的工作性质是轮休的,轮休其实也可以解释为全年无假期,偏偏本人的运气好到了极点,整个元旦假期,我都在值班。
2018年开年的第一天,我夜班,当暂时忙完一系列工作之后,我看了看手机,已经是2018年1月2号了,可训练营里依然活跃着。
很多小伙伴们不止发了一篇文章,我既羞愧于自己别说发文章了,连课程还没听呢,又庆幸于自己虽然拖了后腿,最起码也是个分母了,这为以后可能的分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今天中午,自己终于听了第一次课,起初打开课程时我还有点懵懵的,觉得自己是不是进错了地方,不像我以前上的其他网络课程,能看到老师的表情。
我只能通过语音讲述进行学习,边听边对照讲义,还要做笔记,刚开始的时候还真有点不适应,不过还好,重复点击之后,我也逐渐进入状态,课程的最后我也终于知道怀左老师的第一次作业……
通过第一次课程,我稍微对自媒体有了点认识,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以结果来衡量一切:成王败寇是规则,盖棺定论是必然。而在自媒体几何式发展的今天,飘荡着的灵魂,更愿意拥抱过程中的真情实感,以慰藉自己孤独的风雨心路。
3.掐点交作业,只为不打折的精彩
除开自己专业课程之外,这次的怀左课堂,是我第一次网上付费课堂,就像《鬼怪》里女主角推门之后,发现自己置身于另一个国度或者时空中一样。
因为这次课程,我开始接触和自己专业完全不同的领域,并开始试着了解自我管理,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开始认真地为我的2018规划,然后才开始认真的听了第一次课程。
我将怀左老师的这次作业,按照每天打卡的要求,以及老师在课堂中所将到的注意事项,慢慢完成,尽管成品不尽如人意,但我愿意给自己试错的机会,何况这才刚刚开始。
工作之余的我,懈怠而又死宅,但同行者中洋溢着的梦想声,将是我努力的动力,我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但起码现在的我正在努力,这就够了……
我不年轻了,大概属于人们口中的中年少女,可在我看来,中年少女应该是成熟的心态,少年的梦想,持续动力输出的女人。
我在电脑上写写删删,删删写写了三个多小时,写到这里,我回头看了看自己的文章,有种流水叙事的感觉,有些许小小的失落,可那又能怎样呢?这就是我,我接受自己,告诉自己:曼晴,别怕,别怯,别攀比,我会一直一直陪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