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久没动笔,是因为前段时间小远病倒了。一开始的表现症状只有发烧,怀疑是长牙,结果没想到是支气管肺炎。今天说说我们的亲身经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在面对幼儿疾病时的建议。
小远病情回顾
小远从周六晚上后半夜开始发烧,五点夜奶后觉察到体温不正常,测量后为38℃。这不是小远的第一次发烧了,摸摸小远的手心和脚心,都是温热,因此我们还是比较淡定的,少盖了一条小被子就安然入睡。
第二天,他持续发烧,而且喝奶时能感受到呼吸声重。她精神肯定不如平时,但基本上还是算比较好的,也是不需要就医的表现。在家对他进行了简单的物理降温,洗了两次的温水澡,多喂温水,睡前后背滚蛋。晚上还是自主入睡,但是后半夜也行频繁,夜奶两次。
第三天开始,我发现她精神状态越来越差,而且呼吸越来越重。我就开始有点不放心了,喂了两次对乙酰氨基酚,下午就预约了第二天带她去看儿医了。当天晚上开始宝宝的睡眠被这次生病影响,已经没办法自己安抚入睡,为了不影响他的睡眠,夜晚的睡眠以抱睡和趴爸爸妈妈身上为主。
第四天到了医院,医生首先怀疑的是幼儿急疹。但是我们明显感到宝宝异常,和儿医强调了,这不是她第一次发烧,但我觉得她这次发烧和以前不一样,特别是呼吸。血检报告出来后,发现CRP达14.9,表示宝宝可能有细菌感染,身体里面已经有炎症。儿医反复听了她的肺,说不是听的仔细很难发现,在好多次呼吸间隔之间有很细微的杂音,可能是肺炎。最后CT报告证实为支气管肺炎。
什么是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多发生于春冬寒冷季节和气候骤变时。由于内外温差大、人群聚集,很容易被感染或传染上病毒或细菌,同时小儿自身抵抗力以及呼吸道功能还不是很强,所以,一旦发生感冒,病毒就会长驱直入,进入支气管引起支气管炎,虽然支气管炎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是,鼻塞、咳嗽、流涕等症状得出现还是让父母们紧张的寝食难安。
在医院里,我发现家长带宝宝看病,当医生说宝宝是支气管炎,就会很轻松的样子。可听医生说是肺炎,当时就紧张的冒汗了,有的妈妈甚至哭了起来。
而小远的CT报告是支气管肺炎,因此特地和儿科医生聊了聊这个病症。医生告诉我其实肺炎与支气管炎这两者没有太大的区别。小儿的肺炎大部分是支气管肺炎,与支气管炎都属于下呼吸道感染。也有的医生会把支气管炎叫轻型肺炎。小婴儿有个病叫毛细支气管炎的,它还有个名字就是喘憋性肺炎。说白了,肺与气管是分不开的,肺就是大树的叶子,支气管就象大树的枝叉。而小儿的肺炎也有很多种,比如难治性的支原体肺炎、重症肺炎。肺炎可以很轻,口服药物就可以治疗,支气管炎也可以很重,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所以,不要一听是支气管炎就不放在心上了,一听是肺炎就紧张的不得了。
普通感冒会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一般热度经2~3天后会逐渐下降,之前的症状逐渐减轻以至完全恢复健康,自然病程一般一周左右。感冒的病变部位主要在上呼吸道,如果病变得不到控制而向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蔓延,则会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如果发展为肺炎,典型的表现是发热咳嗽气促,发绀鼻煽,肺部听诊有细湿罗音,胸片提示肺部有斑片状阴影。
感冒和肺炎容易混淆,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呼吸增快是肺炎的主要表现。呼吸急促指:幼婴小于2月龄, 呼吸≥60 次/分; 2 - 12 月以下龄, 呼吸≥ 5 0次/分; 1 - 5 岁以下, 呼吸≥40次/分。所以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鼻翼煽动、点头呼吸、三凹征等)须考虑肺炎。
抗生素用不用?
肺炎起初或轻症肺炎多数不必用抗生素、经辩证、适当用一些中药、再加上精心的护理是可以治愈的。这次小远的支气管肺炎并没有打针、挂瓶,是吃中药痊愈的(中药中应该也有消炎的成分)。
肺炎可能是由病毒、细菌、真菌或者其他一些特殊病菌引起的,事实上80%以上的肺炎是病毒导致的,因此抗生素是无效的。但是肺炎治疗的最主要环节是抗感染,以防止出现并发症,就更不容易处理了,所以在中国大多数医生会使用抗生素。
打针和吃药效果是一样的,建议能理疗、食疗就不要吃药,能吃药就不要打针,能打针就不要打吊针。 如果必须使用抗生素,最好从最低级的开始,不要一开始就用高级的阿奇霉素、希刻劳、青霉素……等。中国医疗普遍抗生素过度使用,会造成宝宝抵抗力下降,我外甥在6个月时,感冒打点滴造成小学前每到流感季节都要打针吃药。
不吃饭怎么办?
一般宝宝生病胃口普遍会变差,这次小远头两天还好,第三天开始根本不吃辅食,只接受亲喂。儿医的建议是,不要勉强,给她想要吃的东西,辅食不吃靠奶补上。尽量多喝水,平时限量供应的零食像水果山楂啊、酸奶溶豆啊,只要她想吃就给。非常时期,我们可以适当放松一点。
小远妈说:
这次是我第一次感觉带娃快要吃不消了。当宝宝病情超出我们的预期时,建议去医院做个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最后也特别想和大家说,孩子生病每个家长都是非常焦心的,这时家庭成员不要互相指责,相反要多给对方支持。
一个人带娃的妈妈找个帮手,实在没人帮忙,一定要抓住机会多休息,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照顾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