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矩是隋唐之际一个很牛×的人物。到底有多牛?这么说吧,隋炀帝就是在他的鼓动下作死折腾,把一个好端端的隋朝给鼓捣散架的。到了唐朝,他又因为直言进谏,和魏征齐名。
1∥
裴矩这哥儿们有两个长项:一是特别能干,一是特别善于领会领导意图,并且提供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隋文帝时,裴矩奉命巡抚岭南。靠着三千老弱残兵,他硬是解围平叛,一路打到南海。文帝对裴矩那是相当满意,说:“有裴矩这样的臣子,我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2∥
炀帝即位,想开疆拓土,裴矩就特别留意西域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并亲自撰写《西域图记》。他利用西域部族间的矛盾,又拉又打,把吐谷浑上千里的土地纳入隋朝版图。
炀帝打算西巡,裴矩就事先和西域的国王们打招呼:我老大要来,你们都给我恭恭敬敬的,过后好处少不了你们的。
等炀帝到了燕支山,西域27国国主亲自相迎,而且佩金玉,披锦缎,焚香奏乐,歌舞喧哗。炀帝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没说的,给裴矩升官。
炀帝喜欢“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气派,裴矩就尽心竭力为领导分忧。他建议在东都洛阳举行元宵庆典,向戎狄展示大隋的繁荣富强。
数以万计的艺人被招至洛阳,进行文艺汇演。洛阳街道整饬一新,店面铺上地毯,树木缠上丝绸,丝竹喧嚣,灯火辉煌。外国人来了,免费吃住,店铺商品,随意取拿。天朝上国,要的就是有钱任性。
炀帝龙心大悦,说裴矩这家伙,太TM理解我的心思了。他提的建议,都是我思考成熟了正要说的。如果不是一心公忠体国,怎么可能做得这么好呢?!
3∥
大隋朝再厚的家底儿,也经不住这么花样翻新的折腾。三次征高丽,更是劳民伤财,天怒人怨。
炀帝出巡扬州,回洛阳的路都被起义军阻断了。军心涣散,士兵纷纷逃亡。炀帝有点伤脑筋,裴矩就出主意,征集扬州的女子,分配给卫士们,以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扬州的妇女倒了血霉,甚至连尼姑、女道士都不放过。士兵们都兴高采烈,说裴公真够意思。
4∥
隋末大乱,生灵涂炭,裴矩靠着自己的才华和见机行事的眼力见儿,先后在宇文化及、窦建德手下,跟着谁都做部级高官。
武德八年,西突厥的可汗遣使入朝,请求和亲。高祖李渊琢磨,这西突厥离唐朝老远,也帮不上什么忙,犯不上跟他们套近乎。
裴矩出来为领导分忧,说现如今东突厥强盛,北方边境压力山大。为国家着想,应该远交近攻。我认为应该答应和亲,以威慑东突厥。等大唐国力强盛了,再想别的招儿。
李渊考虑再三,觉得裴矩说的有道理,就听从了他的建议。
5∥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急于求治,政治清明。给隋炀帝出了不少馊主意的裴矩,变得恪尽职守,诤言直谏。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阻止太宗钓鱼执法:
一次太宗听说有的官员受贿,决意严加惩治,就派人私下里给大臣们行贿。有一位官员接受了一匹绢缯,太宗大怒,要把他杀了。
裴矩不同意,说官员接受贿赂,严惩倒也应该。不过,老大你拿财物试探大臣,让人落入圈套,恐怕也不大合适吧。
李世民想了想,感觉裴矩言之有理,就欣然采纳了他的建议。他还把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召集起来,当众表彰裴矩,说裴矩直言敢谏,不看我的脸色行事。如果每件事都能如此,何愁天下不治!
太宗大概还不知道,类似的意思,前朝的文帝杨坚和炀帝杨广其实都曾经说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