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2岁男孩弑母,13岁男孩弑母后杀狗,最近,北大高材生精心策划的弑母案,再度震惊中外。
早上,谈起这条新闻,我俩不觉把目光投向正狼吞虎咽吃早饭的儿子……
被盯得发毛的儿子,含着满嘴米饭,冲我们嚷嚷:“我说你们什么意思?!放心,我弑不了你们的!”
差点忍不住回一句“谢谢”。
“为什么总是儿子弑母?”
“没力气弑父呗!”儿子边吃饭边淡定地说。
这次,他爹怒目金刚一样瞪着他:“算你聪明,你倒是弑弑看,老子先弑了你!”
“我弑不了你,想被弑,赶紧去医院看看吧。”儿子说。
拿这种事演绎,未免残忍。
但,“力量悬殊”这个关键的因素,十几岁孩子信手拈来,也足以发人深省。
我经常想,不是现在的孩子套路深,是我们低估了他们的智商。
相信,如果继续深入,他也能轻松回答第二个因素:因为爸爸缺席。
作为网络时代的土著,四通八达的信息渠道,早就驯化了孩子的思维,只是他们也都习惯了在大人面前充当好孩子“人设”。
因此,不仅是光鲜的北大高材生,还是青春期的男孩,每个孩子都可能深藏人格,都可能产生过“弑母”的念头。
关键是,作为父母,你愿意让孩子做别人眼中完美的“人设”,还是“如他所是”、做自己平凡的孩子?
讲真,无论孩子,还是父母,终极一生都在做同一件事:
努力寻找真实的自我,竭尽全力把自己从“假自我”的躯壳中拽出来。
所以,接纳不完美的自我,才能允许孩子做自己。
冰雪溪,用文字认识自己,用文字与你相遇。公号@冰雪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