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在我们抛却了人生理想、事业,静静地坐下时,若是能够添一桌美酒佳肴,岂不妙哉!
平日里,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了一天后,回到家,已经又累又饿了,这时候,家人叫你吃饭的声音无异于清凉的甘泉,可以滋润心田。一家人坐在一起,边吃边聊,那是怎样一幅温馨的画面呀。我喜欢这样的生活,简单又充实。
说到这样的日常生活,我不得不提一下, 在我们这里(一个小乡村),日常吃食并不是很多,总的分,主要就是肉与蔬菜 ,人们经常买的肉用一个手掌就数得过来,无非就是鸡、鸭、鱼、牛,而蔬菜,也并不多,买来买去,就是那么几种,白菜、黄瓜、萝卜、笋等,其他的也就是一些豆类制品(如:豆腐、豆腐皮等)和罐装腌菜。而且,在我们这样一个青葱的小乡村里,最不缺的就是田地,在各个季节里,乡民们都会种上一些相应的蔬菜,像土豆、马铃薯、冬瓜、南瓜啥的,用淳朴的乡民的话来说,就是:“自己种菜,既可以省钱,又吃的放心。”
除了平常的吃食,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里,我们这里有一些当地的吃食。在我走出家乡前,我曾以为,这些节日吃食在全国各地都是有的,但在我去东北读书后,我发现,并不是这样的。我有问我的东北和河南的室友,我问到粽子时,他们都是知道,当地也有,看来,端午节的咖位还是很高的呢。可在我提到清明果和黄米果时,他们都表示疑惑,他们说他们那里没有这两样东西,为此,我还特意从网上找图片给他们看。向他们解释,清明果就是我们清明节时自己家里做的一种黄色的糯米团子,它是用野菜和糯米做成的,通体青色,有萝卜香菇肉馅的、香菜馅的、赤豆馅的......而黄米果则是用山中一种特定灌木烧成灰,沥取其汁,浸上,等梗米至米色橙黄,冲净蒸熟,置石臼中捣成团,然后分切小块,趁热将其揉压成扁圆或长条形即成(现在都改用机器了)。外表黄中透绿,色泽晶莹,清香宜人,柔嫩可口,有点像黄色的年糕,但它更硬,更有韧劲。当我知道当地没有我所说的食物时,我有种莫名的自豪感,我觉得自己的家乡很特殊,他是和别的地方不同的,有点幼稚的想法。东北的朋友也不甘寂寞地向我介绍他们当地的美食,如冻梨。我们就像小孩子一样,向彼此炫耀着家乡的特殊。
此外,我们这里还有许多晒干的食物,比如 :笋干、冬瓜干等。在这里面,我最喜爱的就是冬瓜干了,它在我们这里都是非常稀有的了,我是在小学5年级的时候,才第一次知道它的存在,且至今为止,我还没有在其他人家里见过它,越来越少的人会去制作它了,它是把冬瓜削成一个个薄片,然后经由太阳晒干而制成的。冬瓜干加上肉,放在锅里一起煮,那口感,柔软丝滑,真的是难得的美味。
我的胃已经牢牢的被这个小乡村抓住了,她的香气也已经倾入了我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