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1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海子的诗。1989年3月26日,在写完这首诗的12天后,海子以一种决绝的姿态跃向山海关疾驰而来的火车,结束了他25岁的年轻生命。
我总是认为海子的死是一场有预谋的“赴约”,像黑夜里燃烧的麦苗,用力的在暗夜里劈出一道光芒。他用死向黑暗里要一点光明,要一场狂欢。天亮后,尘归尘,土归土。这世间的一切再与他无关了,他所热爱的麦地、太阳、草原、远风,都抛却身后。
“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万里无云犹如我永恒的悲伤。”他的悲伤深深刻在他的诗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他少有的几首明媚的诗之一。但如果你认真体会,这首诗呈现出来的并不是无忧无虑的乐观,而更像时一个郁郁寡欢的人的“自我安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忧郁和诗人仿佛是一对双生子。不知是忧郁催生了诗歌,还是诗歌外化了悲伤。古往今来,广为传诵、令人喜爱的,大多数时那些悲情的诗。
如果说海子的死是他生性忧郁的性格导致的结果,就像梵高、北岛、三毛一样,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无不透露出一种对生的不屑甚至厌恶。但纵观历史上那些亲手结束自己生命的名人,其中不乏那些看起来“乐观”的人以及看起来非常成功的人士。看来“悲伤”、“孤独”与身份、事业、收入这些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孤独是人类永恒的命题。
2
为什么会有孤独?追溯到人类的起源,孤独大概自人类第一次拥有“自我”意识起就诞生了,同欢乐、悲伤、愤怒……一同拼凑成一个人的完整人格。其实在我们看起来低等的动物,也会有“抑郁症”的现象。不定期推送到我眼前的 “鲸鱼集体自杀”“海豚集体搁浅”的新闻,更不用提那些在动物园饱受折磨后郁郁而终的动物,让我相信,孤独并非人类独有。
可见,孤独也是一种生理现象,而非单纯的心理现象,如同海子所说的,它像黄昏和雨水一样必然会来临。孤寂是永不磨灭的。《百年孤独》用整篇巨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唯有孤独永恒”。
孤独可以暂时被阁制、减弱,但绝不会消失。他随时可能从黑暗的角落里跳出来,吞噬你费心营造出来的一切快乐、美好。
3
进化论告诉我们,“适者生存”,“物竞天择”。那为何像孤独、抑郁这类负面情绪没有在亿万年的进化中被淘汰出局,而且似乎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似乎愈演愈烈了。我想,它大概是有它独特的作用的。在我们陷入孤独的情绪的那个时刻,它是一种令人痛苦的情绪,但从真个人生以及人类整体上看,它是有利于生存和进化的。
孤独留给了人们冷静思考,暂时抽离的时间和空间。一个人如果永远不会孤独,永远精神饱满,大概会像那个在游戏厅里连续打5天5夜夜游戏的少年,最终疲惫猝亡吧。生命的能量并不是无穷无尽的,它也需要盛衰的运转。而孤独就给了我们按下暂停键,从眼前的繁杂中抽离的机会。
被孤独包围,冷静而陌生的看待周遭的一切,往日的欢乐仿佛也并不那么令人欢喜,曾经的悲伤似乎也不值一提。这种感觉大概就像杜甫仕途希望破灭后所感慨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吧。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是个“孤独患者”。在疲惫忙碌的一天终于结束却开始无所适从的时候,在聚会结束后看着朋友一个一个走掉到时候,在想找个人聊天但翻遍通讯录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的时候,在所有的独处时刻的甚至热闹的场合,我们有一瞬间忽然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内心,能听到内心的对话:“你是谁?你在做什么?你为什么在这里?”
于是,孤独催生了哲学,催生了艺术,催生了人们的自我思考,催生了人类的自我革命。就像在进化中,人类敬畏死亡所以学会了恐惧,害怕受伤所以产生了痛觉。孤独一定是为了避免人类精神的“伤亡”而诞生出的一种情绪。当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过甚,孤独亦应保持一个合理的界限,否则,就是伤人的“暗器”了。
4
在海子辞世后30年的今天,他的诗歌仍不断的影响着人们。海子的故居旧舍有络绎不绝的旅客前去参观和悼念,海子的诗集持续再版,贯以“海子”名字的各类诗歌大赛、奖项更是数不胜数。
海子以“永恒的悲伤”化作了人们朝圣的精神旗帜。他世界里“比远方更远的风”仍在这个世界里延绵不绝的刮着,“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千年岁月流过草原,一切都像野花开了又败,唯有你的孤独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