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书就象茶,年份、产地、加工、包装…其实都是有讲究的,就比如这套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装桢虽然简洁,但是傅雷译的,所以仍属上乘。一本好书,读百遍,也不厌。
傅雷对中国文坛最大的贡献是通过他翻译的文字把罗曼罗兰介绍给了中国,而且从民国时期到现在,作为外国文学的翻译学者,究其翻译水平和文学造诣,国内无人能与傅雷比肩。《约翰克里斯多夫》这部傅雷呕心沥血翻译过来的伟大作品所赋予的双重的深刻的精神含义,只要你读懂了它,就有利于祛除社会和生活的压力强加于你精神上的轻浮和焦躁、迷茫和慌乱……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幸福的。所谓幸福,是在于认清一个人的限度而安于这个限度。
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是只有你,你会减少痛苦,也会在绝望中燃起希望。
任何努力决不落空,或许许多年都会了无音讯;却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思想已经有了影响。
有时别人一句漫不经心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阅读不是为了雄辩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当我们处在迷茫与困境时,静下心来阅读,你会发现书中的这些话,从你看的第一眼开始就会被它征服。
很多人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就死去了。因为一旦过了那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余生都会在模仿自己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