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坐标:上海,某知名教育机构,从事15年心理健康心理学工作,讲起课来,永远都不想结束,我想说这个老师太有才了,不光是才,拼的都是实战经验中的智慧,牛就不多说了,全场掌声不断,老师满满的能量,今天的分享是心理现状。
来我们好好来梳理一下。
01 心理过程
分三个维度,认知,情绪,意志行为。很普通的三个词语,做出来,效果截然不同,从一个具体事情说起,分三个不同处理放式,观察结果导向的变化。
事件:中午下班,急匆匆的冲进食堂,今天慰劳一下自己,吃个好的便餐,价值30元,想想都觉的是享受,可是打好饭不小心,饭都撒了,一口肉都捞不回,于是发生了微妙的不同。
A种人:饭撒了,今天有点小失落,心情有一点点影响,于是说算了,我再去买一份。
处理办法,自己去补救,认知有一定基础,而不是责骂自己,只是出了一点点的错误,心情一会便回缓节,不影响其他事情的进展,心理健康程度为佳。
B种人:饭撒了,狠狠的责骂自己,为什么总是倒霉,心情极度低落,自卑,抱怨,全部不少,看什么都不如意,决定不吃了,下午处理事件都是负能,公司大单也拜拜了。
处理办法:是不是很多人都是这种情况,发生一场偶然事件演变成标签长期事件,自卑可想而知,不会太高,打击变成失落,自信从何谈起。
C种人:饭撒了,气火火的责骂,跟他有责任关系的人发生冲突,甚至打骂,官司,外求与人的不善意的互动,影响与人与事的处理关系和方式,属于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通过三种人的认知,情绪,意志行动,反应出人的人格不同。
02 人格
人格是认知的程度,是一种风格,没有好坏,0-3岁形成,与他监护人的呵护程度有关系,是如何爱护的对待,对人格的影响深远。
我家娃6岁,大班,随着趋势,带孩子报了很多课程,每周每天都在忙碌着,马不停蹄去参加各种培训班,三五个家长一聊,基本都是这样,但也有很多淡定从容的家长,看到觉的好笑,至于这样吗?其实说心理话,都是父母觉得自己不够能驾驭孩子,送出去一是自己为人父母做到了负责,二孩子交给专业老师专业带。孩子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样方式,不是全对,也不是全不对,因人而异,认知存在不同,人格也随之而然成为一种因素,而不是全部。
现在跟我们小时候完全不同,身为父母的我,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不学就会落后,或者跟不上大部队,现在的教育也确实这样。
发生看似微妙的变化。
03.自我反溯
认知不同,人格就有不同,人格不同,认知也不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支持。培养孩子人格健全是很大的课题。
三观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引导正确,方向正确,便是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