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位作家写道,年少的热情似火,终究会被生活的冷水所浇灭。到了中年,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生活”这个词,我们从小听到大,到底它代表了什么呢?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生存”和“活着”罢了。
还没有家庭的时候,生存那是自己一个人的问题。等有了家庭,那就不是一个人生存的问题了,而是一家人生存的问题。
活着,那更形象。由于来到这个世界的人只能继续活下去,所以他们就为了“活着”二字挣扎一辈子,直到老去的那一天。
想起这么一句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为什么生命不息,人就该继续奋斗呢?因为人不奋斗,就无法生存下去,也养不活家庭。如此,就只有继续“奋斗”这条路可以选了。
有些时候,不是我们甘愿去吃苦,而是“生活”的苦就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得不吃。这,就是“生活”的真相。
02
53岁中年人的感慨,完成这两件事,此生就无憾了。
今年已经53岁的老陈,依旧奔波在打工的道路上。虽然他一把年纪了,身体也不太好,但他只能坚持撑下去。
他此生只有两个心愿,看到读大学的孩子结婚生子,以及对年过八十岁的老父老母好一点,多尽自己的孝心。等前者成家了,后者走了,自己也就没啥追求了。
身边的朋友都比较疑惑,怎么你的心愿,全都跟别人有关呢?难道你没有为自己考虑的打算吗?
老陈听了朋友的疑惑,也感慨地说:“如果不是有儿女和父母的牵挂, 其实自己也没啥好奋斗的。就是因为儿女还未长大,父母逐渐老去,所以自己才不能停下来。”
朋友摇了摇头,说道:“你没有为了自己而活一场,真的不觉得有遗憾吗?”
老陈苦笑了一声,回应道:“我们都是普通人,只能过平平淡淡的生活,又有什么好遗憾的呢?看到家人都平平安安,都各有归宿,难道不是一件幸事吗?”
在老陈看来,自己有了家庭,也就没得选了,只能尽好对于家庭的责任和本分。否则,自己也于心有愧。
03
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跟老陈一样,观念相似的人,其实不在少数。
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没啥太多的追求,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只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那就是为父母养老,为父母送终,完成“为人子女”的使命。而启下,则是养大孩子,履行好“身为父母”的义务。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这辈子不打算活太老,等把养我的人送走,把我生的人养大,就可以收队了,人间没有多大意思,下辈子不来了。”
这番话,听起来比较消极,可它最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没有所谓的唱高调,也没有骗自己的幻想,只有一点一滴的人生现实。
每代人,其实也就如此活着。身为儿女,要孝顺父母;身为父母,要养活儿女。一辈子,都在家庭和柴米油盐这两件事上打转。
柴米油盐,这是基本的物质,也是生存的需要。而家庭,这是最让我们牵挂的地方。很多人哪怕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可他们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家庭,都会坚持下去。
熬下去,不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那简单的小家。想到人间烟火,家人幸福,就值得了。
04
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生存”和“活着”这两个字。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奋斗,为了家人的生存而奋斗。最后,一家人都完成了“生存”的使命。
同时,为了自己而活着,为了家人而活着,为了家庭而活着。反正总有一个“活着”的目标和追求。如此,人们才能坚强地活下去。
想起一位老人家的话:“我们这把老骨头,坚持了一辈子,只是想身边人过得好一点罢了。再怎么自私的人,看到家人活得快乐了,内心也会由衷地欣慰。”
当然,这些都是普通人的活法。而有钱人,其实还有别的追求。只不过,这世上有99%的普通人,而有钱人不超过1%,所以后者不具有代表性。
身边有两类不同的朋友,一类朋友领着死工资,活在了家庭的小天地当中。而另一类朋友,资产几百上千万,有的在国外定居了,有的周游全世界,向往诗与远方......
拥有的资源比较多,那就能跳出“为父母养老,养大孩子,无法顾及自己”的死循环。而拥有的资源比较少,基本就跳不出这个死循环了。
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要随便嘲笑别人。也许,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都是不一样的。未经他人苦,休劝他人善。
一切,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