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上临睡前,桃子睡意朦胧,凭借最后一丝清醒,她喃喃着问:“妈妈,明天醒来你们会不见吗?”“会呀,爸爸妈妈要去上班。”我拍着她的后背如实回答。
“不要,你们为什么要去上班?”她对这个答案很不满意,声音中充满了委屈:“我想要你们在家陪我。”她一骨碌坐起来,睡意全无,瞪着眼睛,一脸的不开心。
孩子大了,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小脑瓜里也冒出越来越多的“为什么”。
这不是桃子第一次表达“可不可以不上班,在家陪我,为什么要去上班?”这样的想法,同样的状况,相信很多家庭都遇到过,每个家庭的回答或许不一样。如果你的孩子这么问你,你会如何作答?
2
王先森放下手机,循循善诱:爸爸妈妈工作才能赚钱啊,赚钱才能给你买棒棒糖和玩具,才能带你出去旅行啊!
对的,经济原因是爸爸妈妈出门工作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桃子的幼儿园老师分享,她们课程活动中玩“超市收银”游戏,桃子支付的时候说,刷手机吧,支付宝!三四岁的孩子,对金钱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
但是手机里的钱是哪里来的呢?需要上班来赚取。这个回答是不错的财商启蒙。但是仔细想想,从另一方面看,这个回答给出的信息是,上班等于赚钱,没了。
其实在孩子问出“为什么要工作”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一个不错的“职业观”启蒙的契机。上班的确可以赚到钱,但是上班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如果孩子从小获得的职业观是:上班等同于谋生手段,那他长大成人之后,找的工作会是怎样的呢?
薪水不菲,即使不是我喜欢的,为了谋生我也忍了;非常无聊,但是胜在稳定清闲,虽然我羡慕别人可以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但是我的这份工作看起来性价比还不错,别折腾了,老老实实呆着吧;不是我所擅长和喜欢的,但是这是目前最好就业的领域,为了生存,就选择这份工作吧!
人的一生,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一直到退休,工作时间占据了人生的多半时光,如果只是为了生存而从事一份工作,而不是怀着热情,从工作中体会到价值感和成就感,那么过着过着,难免会觉得人生无聊无趣。
3
我感觉后脑勺吹过一阵妖风,心中嘀咕:孩子,妈妈也没办法啊,妈妈辛苦工作还不是为了你。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人人自危,最最焦虑的就是妈妈。“父母是孩子的起点”、“妈妈的眼界决定孩子的格局”、“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妈妈深感肩头责任重大,生怕自己扯了孩子未来的“后腿”。
所以,妈妈必须辛苦工作,努力为下一代的未来打拼出一片天空。不管是心甘,还是情不愿。
不知道妈妈们是否也会在某个瞬间,欲将这样的话脱口而出。我闭紧了我的嘴巴,并没有说出口,因为这句话一旦出口,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会是:妈妈其实并不喜欢出门工作,是为了你才忍受辛苦。
可能这只是妈妈一时的情绪甚至一句玩笑,但是会让孩子产生愧疚自责的感觉,背负上不该有的压力。
“都是为了你,妈妈才辛苦工作”,所以你要听话,要好好读书,要取得好成绩,要好好报答妈妈,如果一旦做的不好,那么你就对不起妈妈的辛苦付出。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背负着亏欠的感觉,会觉得自己如果做不好就会对不起妈妈,只好假装自己很懂事、没要求,慢慢地很可能会形成“讨好型”人格,遇到什么错事都习惯性地往自己身上揽责任。这并不是一心爱着孩子的父母所希望看到的。
4
那么,当孩子问出“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你可不可以在家陪我?”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回答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在问我们自己。
我为什么要去上班,诚然,经济是最现实的原因,妈妈要赚钱。除此之外呢?妈妈除了是妈妈,更是一个社会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工作是人与社会产生链接的方式,通过工作,我们与他人社交;从工作中,我们获得他人认可,提高自身,实现自己的价值。工作,不仅让我们有钱赚,更让我们成长,体会到价值感和成就感。
还有一个原因,妈妈去上班,才能有空喝口咖啡。咖啡因带来的幸福和满足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捂脸)。有时候,工作使妈妈放松,为妈妈充电。
那么,面对孩子的这个提问,我们如何作答?
老话说,听话听音,孩子问出这个问题,首先表达的是不舍的情绪,不愿意和妈妈分开,那么,首先要回应她的情绪。“嗯,妈妈也特别不舍得离开你,妈妈也很希望每天可以和桃子在一起。”
孩子听了这话,眼睛闪闪发亮,带着欢欣。
“可是,你看,你去上幼儿园,妈妈去上班,我们各自都有事情做。离开你的时候,妈妈把你装在心里,妈妈也会想念你。”我拍了拍自己的胸口,又指了指她的胸口,“你也可以把妈妈装在心里,等放了学,我们又可以在家里见面啦!”
当孩子的情感需求被满足以后,接下来还可以告诉她:“妈妈爱你,也喜欢工作,妈妈去工作可以跟别人合作、帮助其他人,还能学到很多新知识。工作让妈妈获得快乐和成就感。”这样的回答,能给到孩子这样一个观点:工作出于妈妈内心的自愿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经济+精神),是妈妈自愿的一件好事情。
5
朋友圈里有朋友转发一个漫画《和带孩子相比,我更喜欢上班》。
从一个妈妈的角度,作者分析:上班每天接触新鲜的人和事,拥有更广阔的的交际圈和人脉关系;上班看得见成效,能获得经济和精神回报,有物质报酬和成就感,能够享受自由支配财务的愉悦。
深以为然,因为养孩子花钱如流水,唯有上班挣钱才可以维持;人天性恐惧未知,全职妈妈带娃时常会有与社会脱节的恐慌感,唯有工作和个人成长可以消除恐慌。
并不是只有出门打卡、坐班才是工作。全职妈妈开蛋糕私房馆、自由撰稿人、微店老板娘……这些都是“职业”,职业是主动模式的工作。
在家看娃的同时,不放弃自我成长,坚持学习和读书,精进某一门手艺。妈妈心里对生活、对工作的热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滋养和言传身教。
目前的现实情况,未必如我们所说的那么理想。也许,我们现在正是为了生计,因为各种不得不“妥协”的原因在工作。但是,尽量避免“不得不”这样的无奈情绪影响到孩子。
态度是自己的选择,我们对待工作和生活的积极和乐观,孩子们会看到。父母的积极态度,会化作孩子内心的力量,真心希望孩子们以后会有更大的选择的权利、更多的自由和热爱。
你我共勉!(握手)
PS:桃皮妈说,
还有一个小秘密,让我悄悄告诉你。
每个周一,心情都是轻松欢脱的。因为,终于,结束了周末的忙碌,又可以休息一会儿了。
最好再有杯麦当劳早餐的现磨咖啡,幸福的感觉像奶泡一样蔓延。
呵呵,这个才是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