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时间管理之前,我用空间整理的思路来分析时间管理,认为时间管理和空间整理有一个相似之处。
固定的空间内能容纳的物品是有限的,如果物品太多,比如占据了空间的90%,那么,无论一个人有多么高明的整理术,都不会有满意的整理结果。因此空间整理的第一个步就是减少物品。
用相同的思路来看时间管理。一天24小时,除去吃饭睡觉等必需要做的事情,尽量保持任务条目不要过多。时间有限,如果条目过多,你必定手忙脚乱,无论有多先进的时间管理工具,都不会有满意的时间管理结果,反而会徒增不必要的压力。所以时间管理的第一步是筛选任务,对任务清单进行瘦身。
那么,筛选任务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一个人的 “目标”,尽量使任务清单中只留下与目标有关的“要事”,将重心转移到重要性上。
但是我很少思考什么才是我的要事,一直是凭感觉生活着。什么才是我的要事?带着这个问题,我翻开了《要事第一》这本书,希望能从前辈的智慧中寻得一些答案。
一、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要事第一》是一本理念型的书,并非单纯的时间管理工具书,书中介绍了第四代时间管理的理念,解答了什么是一个人的首要事情,并且介绍了将要事放在首位的组织程序,如何解决一些切实存在的现实问题,实现从时间管理走向个人领导。
管理是在体制内发挥作用,领导则是作用在体制之上,作者希望在时间管理方面有诸多困扰的人们能够跳出目前时间管理的框框,从追求在更短时间内做更多事情这种思维模式中走出,从本质和长远的角度来思考如何花费自己的时间才是正确的。它不是帮助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效率,努力节省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而是转换思维,找出自己的“要事”,并且将要事至于首位。
正如作者所说,比速度更重要的是前进的方向。伴随着这种思维模式的调整,一个人将面对的可能是剧烈的生活变动,随之而来的则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内心世界的平和。
二、什么才是要事?
什么才是要事?本书花了一章的内容来阐述这个概念。但是,我想引用书中的这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将按照我的良知生活,从此以后,我不会听到其他任何声音——社会偏见、成见甚至是我自己的盘算——超过良知的声音,而且无论经过如何,我都将遵守这个原则。”
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却很难领悟的回答。因为我们很难从这个回答中直接或者很快得到自己的答案,而是需要带着这个理念,去分析和总结过去,并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答案。这是一个不断反思、层层剥开自己、发现自己的过程。
同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于人类需要的基本知识来更好地帮助我们发现自己。人有四大需要,“身体和物质需要、社会需要、心智需要和精神需要”,本书用“生活、关爱、学习和留下遗产”这几个词来概括,这些需要是人获得满足的根本,很重要,任何一个得不到满足就会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可能成为吞噬我们精力和注意力的黑洞,会使我们急火攻心。因此,我们可以据此探索自己,看看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然后满足它,这些都是要事,要在日常生活中留出时间给它们。比如我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抑郁,后来我开始看书,从此每天都觉得自己有所进步,慢慢地我走出了这段阴暗期,并且心态变得积极和平和,现在回想起来,应该就是心智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所致。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我们的心灵,以及存在于我们心中的良知。心灵和良知是我们内心的导航系统,为我们指明行动的方向。这种遵循内心指引的事情,也是要事。我认为这个原则主要涉及到选择的问题,就是当一些事情摆在眼前,我们到底是根据自己内心的判断还是外界标准的判断去做选择,这需要不断与自己的内心交流才能得到。举个我个人的例子来说明,比如我怀二宝的时候,当时还没有任何关于二胎政策的消息,而且我正在经历公司首批干部年轻化培养,大家都觉得我职业前途光明。如果选择留下二宝,我将面临的是失去父母眼中引以为傲的工作,放弃我的职业积累,并且还要承担几十万的社会抚养费,在这样的情景下,几乎所有的人都劝我不要留下孩子,但是,我的内心不断地给我传来这个声音:“这是一条生命,是大自然赐予你的,把她留下来,她就有机会来这世间体验一遭。”就是在这个声音的指引下,我坚持生下二宝,在当时,对于我来说这件事就是我的要事。这就是心灵的指引,它的智慧是超出我们所能实在感知的范围的。
三、为何“要事”不被当“要事”
总结作者的观点,不难理解的是,所谓要事就是做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做有意义的事情,去“生活、关爱、学习和留下遗产”,但是为何,这些“要事”却总是很难真正作为“要事”被对待?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缺乏心理学相关知识。
由于缺乏这些知识,而不了解身为人类的自己,不知道自己产生喜怒哀乐的原因,不知道自己的内心需求,这些都可能会造成大量时间的浪费。因此,学一些相关知识对于保证要事第一和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帮助的。
2. 没有养成与内心对话的习惯,而是习惯于迎合环境以获得认可。
我们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提供我们养成与内心对话的习惯,随着人生进入不同的阶段,人们很容易陷入忙碌而变得麻木。作为人,我们非常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迎合环境以获得认可,以外界的评价标准来要求自己,这太正常了。但是这些都将削弱我们与内心连接的能力,心灵指引的作用越来越弱,更谈不上要事优先了。
3. 让自己背负太多的责任。
在扮演各种人生角色时,我们可能会让自己背负过多的责任。比如,为人父母时,我们总想着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为人子女时,我们则可能会把父母的心愿作为自己的心愿。如果这些恰好与内心的指引一致,那么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和内心的需求相驳,那么过多的责任感可能会使航道偏离内心的方向。
总的来说,《要事第一》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反观自己,必定有不小的收获。而对于我来说,已经从书中寻得了答案,同时希望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放弃控制心态,努力成为支持者,而不是阻碍者。支持自己的想法,支持身边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