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自卑与超越》这本书
在认真阅读之前,通过各种信息,我了解到《自卑与超越》是一本心理学通俗读物,以心理学和案例相结合的形式阐述了自卑问题的产生与如何克服。我这次决定带着问题阅读,因此我向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了以下问题:
什么是自卑?
自卑者是否难以做到自我认知和自省?
如何做到超越自卑?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竟然在得到回答之余,收获了更多,也变更了对这本书的看法:本书讲述了如何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和生活。
全书结构如下:
借自卑分析了人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提供了自我认知的方法
提出了适应人类社会的标准——愿意合作和贡献
提供了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思考和方法
2、什么影响着行为、情绪和思想?
我们为什么会自卑?
书中提到自卑源于不正视问题的本质,自欺欺人,从幻想和错误的方向寻求补偿。我们在童年或者青少年时时常会做出或想出一些奇怪的事情,遭遇一些困惑或烦恼,这些奇怪的事情、困惑和烦恼实际上是我们对自己的探索和思考。然而我们身处的环境和周围的人因为错误认知或者其他原因,阻碍了我们探索和思考自己。一般情况下,遇到问题应该追溯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而大多数人在外界阻扰之下则选择以各种方式逃避问题,久而久之,非但没有实现自己真正想实现的目标,反而匮乏更多。我有个同学,她在中学时期因为单纯地仰慕一个学习好的同校男生,试着写信给这个男生,却被班主任发现了。那个中学老师并没有仔细阅读信中的内容,就武断地认为给异性写信就是早恋,以罚站、用语言侮辱这位女同学的容貌等方式进行警告,这位女同学事后虽然转学,但是却再也不敢跟任何异性交流,而且对自己的容貌也很自卑。在大学学会化妆后,她只有妆容精致之下才敢和异性交流,卸妆之后就变得异常沉默,不敢照镜子。这个女生当初想结实这个男生只是想追求卓越的表现,想和卓越的人和事情更靠近,然而因为那个老师的阻扰,并没有继续如何实现卓越,而是以化妆补偿那个老师对自己的伤害。很多到处述说和炫耀自己,抱怨或者经常批评、贬低他人的人其实也是自卑的表现。
自卑背后的人生精神本质
阿德勒还提出了一个概念,即人生精神本质,它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情绪和言行。人生精神本质取决于世界观、生活问题的处理、目标。我们在生活过程中不断遭遇问题,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积攒了大量的经验,而这些经验经过我们的筛选就变成了我们的世界观,即我们看待世界和自身的观点。事实上,我们看待世界和自身的观点常常是一致的。因此这些观点的积累就形成了我们的目标。书呆子之所以成为书呆子的原因在于,他们的世界观的形成并不是他们在生活中积累到的,而是别人述说的二手经验,而他们因为二手经验形成的目标常常是脱离实际的,因此他们无法真正有所作为。
自卑不是坏东西
自卑长期以来被赋予不好的意义,主流观点提倡大家获取积极向上的情绪和特质,尽量不要自卑。然而这本书则提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观点:自卑是人人都具有的情结,且自卑有利于促进我们积极向上,改善自己。这个观点在当时的背景下是非常先进的,而且这本书对自卑的探讨也启发了我。我们遭遇问题的时候需要知道大多数问题是大家都遭遇过的,而明确这个问题的利弊则更有利于我们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非常棒的思考方式。最近我把自己被盗的邮箱找回来了,很久之前就通过网络流程找过,但是太过复杂的流程让我放弃了。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复杂的流程就意味着对方的负责,不然谁都可以轻松地再次盗用这个邮箱,因此耐心地用了一个两个小时走完了整个流程,找回了邮箱。
3、如何超越现有人生模式?
追踪自己的行为和想法
书中对自卑的阐述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逃避问题的本质是采用错误的方式和错误的努力方向。因此,超现有人生模式则在于明确问题的本质。书中提到一个人的行为表现背后显示一个人的目标,而在这个目标的导向下,人的感知、情绪和身体都会为了达到目标发生变化,譬如一个人需要别人的关注,可能会更容易感知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会因为别人的不关注而不开心,更会为了获取别人的关注产生某些如肚子疼等小毛病。因此我们可以养成记日记的习惯,通过分析我们的日记,我们可以发现大量行为、情绪和思想都指向一个目标。知道了错误的方向和方式,是认识自我和改善自我的开始。
如何实现超越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局限的环境之中,认识到我们不能改变什么,则可以更改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省去不应话费的精力和时间。书中提到了三件事:
我们必须在社会环境下生存,因此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生存方式和职业。通过自己的记录和旁人的反馈,明确的兴趣和长处所在,选择怎样的职业、工作环境,对实现自己的价值有很大帮助,并且我们也需要在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中找到实现自己价值的正确方式。
我们需要和周围的人有所联结,因此,我们需要明确我们在社群中的定位。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成长,我们都在群体中。在这个群体中,我们在群体里扮演怎样的角色和拥有什么标签,我们能够贡献什么,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价值等问题都是进入群体之后需要多多考虑的。
我们必须和异性相处,因此需要在爱情和婚姻中和对方达成和谐的合作,并彼此帮助。爱情和婚姻并不是索取关注和实现不劳而获的平台,而是双方对彼此的贡献和合作。你能为对方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能否在解决问题时彼此协作?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实践才可能形成一个良性的爱情和婚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