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来,洗漱后去买菜。看见一个环卫工大姐在扫地,她的劳动工具——扫把,一下就吸引了我的眼球。
我立刻从随身携带的小包里拿出手机,对着那扫把就拍了两个照片。那大姐愣住了,怯怯地问:“您是领导吧?!”
“您别误会,我不是你们单位查岗的领导!我只是看你的扫把与众不同,拍下来发网上!”我赶紧安慰受惊的大姐。
我住在二楼,喜欢走楼梯。那天我刚进楼道,就见一个新来的保洁大姐,慌张地回头看我——原来她正在打电话。我晃了晃手中买回来的一袋菜、对她微笑示意我是路过。她知道我是业主后、不好意思地笑了,就又放心的对着手机说:
“打扫卫生,比乡下干农活轻松多了,这我都没有问题。就是单位里的规矩太多,领导时不时查岗,在犄角旮旯里找问题故意挑剔……”
我边上楼边故意放慢脚步、听了她这么几嗓子。领导找保洁员们的茬、肯定是背地,我没见过哪个领导在大庭广众之下训她们、所以不发表意见;但小区里保洁员时常换是真的。看来看似简单的保洁工作,工资不高,但想吃这碗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
所以,那个环卫工大姐看我拍照,一定错以为我是领导来查岗。尽管我解释不是,但她还是有点不信,嘀咕道:“我怎么看,你都像领导干部的样!”
我被大姐成功逗笑,问她:“你可吃早餐了?”
“一早起来就吃了昨晚的剩饭!”那大姐估计又被我问蒙圈了,一脸疑惑地看着我、怯怯地回答。
“你说我像领导、我高兴!想请你吃早餐哦!”
那大姐到这时才彻底放松,露出了笑脸:“哦哦,我真吃过了!”
“你这扫把特别,颜色还带点红、和这么热的天气很搭!”到这会我才把话题扯到扫把上。
确实,那扫把我没见过。
扫把的把是正常的材料做成的,下面有个比大蒲扇面还大一圈的绿色塑料制品架、架上有许多小孔,用铁丝在孔里把下面许多红色编织袋那样的塑料线扎紧,长度剪成一样齐,就成了一把扫把。
“嗨,这有什么新奇哦!这是单位发给我们用的,都是买来的哦!”大姐抖动着扫把给我看,一副你少见多怪的感觉。
……
我笑着走了、去买菜;她接着扫她的马路。
小时候的记忆中,扫把就两种:一种高粱秸秆最上面的箭杆扫把——高粱成熟后、箭杆里的高粱籽打下来,箭杆留着制成扫把—— 一般是家庭用,称为小扫把;还有一种是竹枝制成的—— 一般称为大扫把,扫把的把很长、人扫地时不用弯腰。大扫把适合扫空旷的庭院以及打谷场, 一扫把下去,它的作用就显露出来—— 它身后的一大片都干净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住宿环境越来越好。到城里买房居住后,记忆中的高粱箭杆扫把超市偶有出售,其他大多是用传统塑料制作刷毛或猪鬃毛扫把……竹枝扫把压根没有家庭市场;环卫工人们倒是常使用,估计是单位统一在大市场采购的。
所以,早上看那个环卫大姐用这样创意扫把,引起我的好奇,同时那大姐也受了惊吓,闹了一回乌龙。
买菜回来的路上,我还在想环卫大姐和她手中的创意扫把。
这扫把都能这样有创意了,但马路还是要有人扫。高科技产品再高明,那些不讲卫生、随手扔垃圾到路边草坪或绿化带里,还真不是高科技产品能轻而易举彻底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