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各种访谈中,
总是不厌其烦地感谢母亲对他各种奇思妙想的无条件支持,
并坦诚:
“母爱最高级的形式就是给予孩子自由,
这一点,我妈妈做的非常好。”
一个母亲能够放下所有的成见和思想做到无条件地支持自己的儿女,我真的不敢相信。
要知道哪怕只是一些想法,我也做不到无条件的支持,因为这太违背父母教导我的常理了。
那为何别人可以做到,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到底有没有一些理论和方法可以让我们这些父母可以借鉴和模仿。
好在我在亲子教育摸索前行的道路上遇到了《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让你和孩子更贴心》这本书。
作者是托马斯.戈登博士,美国执业心理学家,师从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戈登博士以其创建的“戈登方法”而闻名,这一方法起初用于改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后发展为一种适用于改善所有人际关系的通用模式。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让你和孩子更贴心》是全球最权威的父母培训的圣经,全球33种语言出版、英文版销量500多万册,40多个国家数百万家长参加此培训课程。
这本书因为是心理学家戈登博士书写的,所以开篇就用了共情的手段,站在父母的角度叙说父母应当受到训练而非指责,然后书中运用大量的经典案例来解读父母如何在各种情况下与孩子建立有效且全面的健康关系。
更是从父母角度出发,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先做出一些思维上的改变,首先就是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相信孩子们可以解决好属于他们自己的任何问题,再提出一些沟通的技巧和执行方案,比如积极倾听,我-信息发挥作用,改变环境,没有输家的方案的提出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针对父母效能训练方法和理念,基本上分为三大部分来阐述。
第一部分当问题归属于孩子的时候,使用的技巧是积极倾听。
第二部分当问题属于父母时,需要用到的技巧是对抗。
第三部分亲子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归属孩子,也归属于父母时,"没有输家的"的冲突解决方法应运而生。
常言道父母为了孩子真是操碎了心,我们总是苦口婆心地教导孩子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更是早早为孩子提前筹划未来,为他们生为他们死。
这些沉甸甸的爱都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经常打着爱孩子的口号,对他们加以束缚,管制,恐吓,威胁,甚至拳脚相加。
这也就导致了家庭失和,父母愧疚痛苦,孩子压抑难受。
我们的爱如何才能变成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养分,给他们真正的自由,而不是阻碍和伤害呢?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让你和孩子更贴心》书里阐述的积极倾听以及我—信息,还有没有输家的解决方案等等方法也许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亲子难题,并让我们这些父母回归到爱的本质。
再回到埃隆马斯克的例子,他曾在斯坦福大学上学,但是只读了2天博士,觉得没有意思。就想退学出来创业,当时所有的人反对埃隆,只有他的母亲梅耶.马斯克跳出来支持他,因为她相信自己的儿子一定会成功。
如果换做是你,你能够接受孩子退学吗,我们肯定千万种理由去说服,劝解,甚至以死相逼自己的孩子。
因为旧有的家庭教育观念告诉我们这是最好的选择,我们的孩子必须要走我们认为最有前途的路。
好在梅耶.马斯克不是我们,
即便埃隆每次创业都选择从未涉及的领域,也曾数次处在破产的边缘,
但是埃隆的母亲梅耶却从来都不会以长者的姿态,去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而是每次当孩子们的问题出现的时候,只是全心全意倾听着孩子的想法,并毫无保留地支持着他们的选择。
所以才铸造了神话一样的马斯克。
全球闻名的演奏家,作曲家雅尼也是这样一个被父母用积极倾听法教导出来的伟大孩子。
他出生在希腊卡拉玛塔一个风景独特的海滨村庄,5岁时就发现自己的音乐才能。“我非常喜爱音乐并常常弹钢琴,但我拒绝接受正规的钢琴教育。我的父亲明智地鼓励我大胆尝试。当时我不想上钢琴课的时候,他便说,'好,想什么时候弹就什么时候弹,你想弹什么就弹什么吧'
这就是积极倾听的巨大作用,当问题属于孩子的时候,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待,让孩子们自己摸索并解决属于他们自己的问题。
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内心全然去接受他们,这才是真正的爱,不带任何伤害。
其实对于固有思维的父母,是很难做到将自己完全暴露在与自己以往截然不同的想法和观点之下的。
这就要迫使父母必须像梅耶一样,做一个灵活变通的父母,坚持从改变自己开始。
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比起她的天才儿子,这位妈妈的人生,可能更加传奇。
60岁时全裸出镜,为《时代周刊》健康版拍摄封面
63岁时,登上《纽约杂志封面》,拍摄孕妇照(当然孕肚是PS而成)
旨在讨论高龄产妇增长的问题。
以上只是梅耶的一小点成绩,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当我们能够接受自己的改变,不断做出人生挑战的人,那也就更能接受孩子们的一切。
我们在亲子教育中有时候需要的只是转换思维,教育孩子之前,先从自我身上做出调整就能得到很大的收获。
当然也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方法让我们更好地与孩子们相处,比如《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让你和孩子更贴心》里面提到的我一信息方法就是训练我们如何跟孩子好好说话。
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亲人朋友家人都是非常自觉地知晓自己的情绪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说话的方式都是非常含蓄而又克制。
就拿随便一词来说,应该是大部分人使用频率最高的。尤其是在情侣之间、家庭成员、同事、同学聚餐的时候最常用,大部分人用随便一词的潜台词就是:你猜。猜好了就是锦上添花,猜不好那小则双方难受,大则火山爆发,老死不相来往。
为什么就不能好好说话,大家直截了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想法和愿望不是更好吗?
这个我一信息的方案却可以让父母重新回归到跟孩子如何说话,且可以好好说话的目的。
总体概括起来就是针对某件事情发生后,孩子侵扰到你的需求,你只需对于不可接受行为做一个描述,其次再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再说出针对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且具体的影响。简称:行为+感受+影响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我们下班回到家,我们实在太累了,就是想好好休息一会。
但是孩子这个时候死活想拽着你玩游戏,但是这刻的你是非常疲惫,且不愿意陪他玩的。
大多数的父母的做法应该是无名火瞬间起来,随口就一句,你怎么这么烦人啊。
孩子突如其来没有任何准备地从快乐的天堂就降落到了地狱。就因为你的生气情绪和对他负面的评价。
这个时候双方都是委屈到不行了。
其实正确的做法是你只需要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爸爸上了整天的班,感觉到非常疲惫,你再过来打扰我的休息,我真的很生气。你可以选择自己玩会吗。
当你真正用自己的语言和真挚的眼神跟孩子交流,他们是可以真切地感受得到的,也会自己做出相应的调整,并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的。
倘若孩子还是比较闹腾,那我们可以尝试使用 “没有输家的解决方案”。父母可以提出来我们需要休息的要求,孩子会提出要人陪玩的要求,再提出怎么达成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这个没有输家的方案是没有固定答案的,千百个家庭和孩子都有其特有的解决方案,但是绝对不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那就是双赢的局面。
当你真正学会并开始使用这个方案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在亲子关系中不是只有父母赢,孩子输,或者是孩子赢,父母输这两种可能,还有一种叫做双赢的局面。
作为父母通过自我改变就可以接受孩子的一切,通过积极倾听我们可以跟孩子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利用我—信息好好说话可以与孩子和谐相处,而世界上所有问题都可以以双赢的局面结束则让亲子关系如虎添翼,这也形成了一个亲子关系的正循环。
当我们懂得利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后,我们新时代的父母就不会惧怕家庭关系,甚至对自己的父母,包括亲戚同事朋友等等所有的关系也不会畏惧。因为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相通的。
人们总是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所以我们这些父母改变要从当下开始,真正地从内心接纳孩子,给予孩子真正的爱和自由,一切都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