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刚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有“制定一年要读n本书”之类的阅读计划,因为读书已成习惯,只要有闲暇,是一定会看书的。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一个月以来,印象中好像没有一天不看书,区别只是时间的长短。
元月份读完的书共有五本,其中四本小说,一本影评,分别是《独居的一年》(约翰·欧文)、《心是孤独的猎手》(卡森·麦卡勒斯)、《老人与海》(海明威)、《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和《我们都是人生的学徒》(卫西谛)。
在书的选择上,与前年相比,我发现自己的兴趣越来越集中,小说,尤其是欧美小说占了很大比例,而功力性较强的实用类书籍则很少。或许是我已经不喜欢听各类“专家”的说教了,而是更愿意在文学作品中体味人生。
或许你会说,小说都是虚构的,所以读这些东西只是消遣罢了。我不否认小说有消遣的功能,但所有的小说都有现实的基础,我就从《挪威的森林》里看到了村上本人的影子,他自己也说这是一部“私人”小说。而以发明冰山理论著称的海明威更是如此,据说《老人与海》中提到的洋流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
年轻时我也喜欢看小说,不过那时主要是阅读中国当代的文学期刊,很少看国外的作家,也很少看经典名著,而现在则不同。
就拿本月读的这几本属来说吧,既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作品,也有被列入“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的作品。
有些书早就该看却没有看,所幸现在读完了,虽然晚了一点,但是,谁又能说这不是最合适的时候呢?越来越感觉,人和书的相遇也是讲缘分的。
《挪威的森林》在我家书架上已经放了好几年,之前看过开头,但是它没有吸引我读下去。我有时候说村上春树是我的偶像,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超乎常人的高度自律,几十年如一日的跑步、写作,不是一般作家难够做到的。说来惭愧,他的作品之前真正读完的只有《当我谈跑步的时候我谈些什么》,以及《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小说反而不在其列。但是,这一次我却用了几天的时间看完了,而且也自认为看懂了。作家完成这本书的时候是1987年,说句暴露年龄的话,那个时候我正疯狂地迷恋琼瑶,如果当时也把《挪威的森林》摆在我面前,应该更不会去读吧,而且即便读了,大概也不知所云。
还有,曾经无数次听说海明威以及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但之前却没有真正认真阅读过他的作品。因为头脑里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听说过就是了解了,而且想当然以为自己不会喜欢这类硬汉写的关于硬汉的书。可是,只有真的去读才会真的了解,当我合上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那个不乏柔情的打鱼老人,圣地亚哥。
想一想也是挺可怕的,那些耳熟能详却一直没有去翻一下的名著何止一部?又有多少熠熠生辉的珍珠就这样一年年被我们视而不见呢?
说到这里,我觉得在读书方面如果有人同行的确是非常难得的,如果能遇到可信任的引路人,就更加幸运了。
我很庆幸周围有一群爱读书的伙伴,比如一年能看一百本书的语航、格格,和她们在一起,经常交流阅读心得,相互激励,相互启发,相互督促,既让我认识到差距,同时也让我看到更高的目标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
我目前正在阅读的书有《如何阅读一本小说》(托马斯·福斯特)、《别样的色彩》(奥尔罕·帕慕克)、《八月之光》(威廉·福克纳)、《抵达之谜》(奈保尔)。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和我一样,经常同时在读几本书?也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个缺点?这样的人大概不够专注吧,容易在一本没读完之前又被其他的书所吸引。当然,这也与当前的阅读现状有关,既有纸质书,又有电子书,无论偏好哪种,都不能完全拒绝另外一种,因为碎片化阅读必将长期存在,最明智的做法大概就是方便看哪种就看哪种。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总有读不完的书在等着我们。下个月,阅读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