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的文章里,我们讲到了万一免五为什么近些年突然兴起了?原因就是在不同时期,券商自身的经营成本的差异,导致了手续费整体水平的数次滑坡,而目前时期,手续费的成本就是万一免五,且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券商们在行业成本边缘试探的同时,因各自策略的不同,也表现有差异的经营方式,也决定了手续费万一免五有效期限的不同,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第1种:营销导向型。
此种类型的券商,大多数希望在手续费成本线附近迅速找到突破口,追求在短期内捕获大量的用户。优点是在入口的优化上会投入很多心思,力求吸引人,初期要求低。缺点是政策稳定性比较差,存在试水的可能性,后期政策是否能够持续,和前期投入的效果有很大关系,效果低于预期或者高于预期都会造成政策的波动,因为这两者都会导致监管风险的加大。有用户在发现自己的万一免五过了三个月或者半年就失效了,需要重新满足资金条件才能维持曾经的手续费标准,此类占半数以上。
第2种:费用差异化型。
此种类型的券商,以股票手续费万一免五作为突破口,但在其他交易品种上维持的是常规费率和不免五,比如场内基金ETF、可转债、融资融券都是按照常规的费率而且不免五的。这里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股票手续费是万1的0.1元起步,场内基金ETF是万1.5的1元起步,可转债是万1.5的1元起步。此类占比也不小,而且此类券商每个品种设置不同规则的差异也较大,需要具体的分析。
第3种:保守特批型。
此种类型的券商,把万一免五作为一个特殊的渠道,会提前考虑到政策的波动和监管的变化,不那么激进。不求数量上的用户营销,也不会通过费用的品种差异化打擦边球,只求把当下的事情做踏实。这就像在经营火车站,凭票进站,按号入座,准时发车,准时达到目的地。优点是,政策波动和监管风险提前考虑到了,对用户长期稳定的体验是有极大善意的,用户不需要担心自己的手续费会被朝令夕改,因为特批流程的生效,就意味着上了火车,服务人员就要安全的将你送到目的地。缺点是,作风保守,规则感较强,有的用户可能会不理解多出来的些许规则(不是门槛),但其实正是这些规则换来了费用长期有效的稳定性。
笔者三种类型的券商都体验过,最后还是最喜欢保守特批型的,因为不受政策波动影响,费率的长期有效稳定是可预期的,也没有资金门槛,后期也不会有附加条件的约束。
在投资市场里,不确定性伴随着风险,也饱含着收益,但在交易手续费的领域里,不确定性可不是什么受欢迎的家伙,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