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语言诙谐又附有深意,有趣又值得钻研,旁征博引,用大量实验、事实来佐证观点,涉及学科甚广,数学、物理、计算机、人工智能、生物学、遗传学、心理学、社会学、考古学,当然,还有语言学。
本文不深究、探讨、列举书中的绝大多数概念和理论,因为这些需要每个人的思考,有兴趣可进行阅读,在此不进行剧透,只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语言是人类的本能?
作者开篇就否定了语言习得,打破了一贯的常识,提出,语言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跟爹妈和老师的教育没啥干系。炸的人瞬间怀疑起了人生,本能?那我们就不要学语文啦,不要学英语啦!是本能还学什么呢?其实我本来都会的好伐!不禁为自己这十几年的学习生涯感到深深地懊悔。回过神来,才发现,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除非是重生穿越鬼上身,否则怎么可能不经过学习、一生下来就会所有的语言呢!学了这么些年的英语,有多少人能摸着良心说自己英语灰常棒的?更何况刚生下来的小不点儿。
怀着疑问读下去才发现,想表达的大概并不是生来就会某一门语言,而是,自出生伊始,大脑便配备着语言的机制,有着一整套的、完备的语言系统,像是一个通用的框架已经在大脑里筑好的意思,也就是说,自生下来,人类便有着能够学习任何一种人类语言的硬件设施。在乔姆斯基眼里,应该被叫做“普遍语法”,普遍语法是人类本身具有的,并不是学校教授的“动词三单加s”一类的语法。
(乔姆斯基:麻省理工学院,是第一个解开语言系统精密性、奠定近代语言学的革命与认知科学诞生的最有力人物)
在出生的时候,大脑就自带一块掌管语言的区域,如果这个硬件设备出了丢丢差错,可能就会变成失语症、失写症、失读症患者。运用到医学方面就是这样的,“儿童时期如在大脑优势半球(语言区所在的半球称为优势半球)尚未建立时,左侧大脑半球受损伤,有可能在右侧大脑半球皮质区再建立其优势,而使语言机能得到恢复。”
万能的框架有了,遇到某种语言(第一种当然是“母语”)时,便会自主的根据这种语言,来进行修订,删减不用的,从而形成跟这种语言完全一致的语言体系。所以这告诉我们,学语言,要趁早,还是有点道理的,因为另外一种语言需要的细枝末节还没有被你删除。而长大之后学习,属于这门语言特有的结构已经被删除,你需要重新建立起这种结构,自然而然地,难度就增大了。
这让我想起了“浸入式教学”,在孩子要上学的时候,部分家长会偏向于双语教育,给孩子一个说英语的语境,让孩子自小学习英语;在二语习得中,Rosette Stone软件运用了"互动沉浸式教学法",在实践当中,也被证明了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外语学习方法。本书中的这个理论,大约也能成为“浸入式教学法”的依据之一吧。
特定语言的框架加工完成了了,填词造句就是小菜一碟了,在合乎语法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天马行空,“My name is Taxi. Please call me Taxi.”“OK, Taxi!”这句自然是符合文法的,但语义不通;汉语当中,“研表究明,汉字的序顺并不定一能影阅响读,比如当你看完这句话后,才发这现里的字全是都乱的”;经乔姆斯基杜撰的句子“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更是说明了,文法和语义是分开的,合乎文法的句子可能并不具备内容,表达出了内容的句子可能并不合乎文法。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都装有一部‘心理词典’和一套‘心理语法’,语言就是用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词语。若想领悟乔姆斯基的语言机制理论,我们首先要弄清这个理论是解决什么问题的。有些语法规则在婴儿诞生之初就存在于他们的大脑中,他们是天生的‘语法专家’”。
语言是人类的本能,这在孩子身上有着很明显的体现,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小不点们就会从父母的话语当中迅速抓住这种语言的结构,从而进行造句,“一些句子并不可能由孩子身边的人说给他们听,然而幼儿却能准确无误地依照语法说出正确的句子,乔姆斯基将这一推断称为‘输入贫乏论证’(the argument from the poverty of the input),这也是“语言天赋论”的主要证据。”
语言真的是人类的本能么?相信你也有你自己的答案了。
概念多,故事多,试验多,有假设,有佐证,有推翻,有建立,书中每次思考,都像是能写下一篇媲美毕业论文的绞尽脑汁纠结与深思来。读一遍便甩到脑后必然是暴殄天物的,还需慢慢思考,多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