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天水。再见,已隔10年。
10年里,看风景,赶路程,总是一路狂奔,却发现路过的都是错过。不是说,人的一生就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嘛。那天地,众生和自己一路都在,自不必太匆匆。
于是,天水,这次不再错过。
01
驱车至天水伏羲庙时,正值午后。
庙前广场上,阳光肆意挥洒着热情。偌大的广场空无一人,而回廊下排坐唱戏的人头攒动,一疏一密,好似精巧画工的布局。高亢的秦腔和着月琴梆子,时而欢快,时而激越,如同秦州人浓烈的爱与忧愁。
天水伏羲庙, 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建筑群,也是延至今时的官方祭祀伏羲地。
庙内,古柏列队,据传明代建庙时植种六十四株,象征着伏羲六十四卦之数,历经岁月沧桑,现留三十余株,益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也成为天水百姓心中的“福”“宝”之树。
每逢正月十六伏羲诞辰日,附近百姓纷至沓来,朝拜祭祀“人祖爷”。据传,作为天水人的伏羲爷,便会在这寓有六十四卦的古树中择其之一赐福,消病去灾。于是,各株古柏上皆会挂满用艾灸灸在树上的红色祈福纸人。选中卦象的十分灵验,惹得十里八乡,归国归家的都会到此祈福,难怪平日里也会“小红人”飘飘了。
最为称奇的是,庙前那株古柏自根处生出两枝,化成两把剑戟,一把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护正殿之檐而上;一把背殿而立,枯枝光挺,直插云霄,似在诉说伏羲庙的今生前世。
敬有多重,爱有多深,这建筑中就融入多少巧思寄情。正殿之上的伏羲神像,身着树叶,端然而坐,双手托八卦太极图,目光炯炯,高瞻远瞩;六十四卦相伴于穹顶,智慧永生;窗棂上木刻龙凤喻比伏羲女娲,s形龙身设计承合八卦阴阳图,凤刻鸟头鹰爪暗含刚柔并济之意。
许是这般还不足表深情,今人又于院中栽种了少见的凌霄花。
时逢盛放,花缀枝头,好不热闹。灿花打眼之刹那,顿解舒婷那名句——“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未见“凌霄”,“花”在字里行间,现下“花”已在心,旅行和读书本就应是一对恋人呢),却又顿悟明了华夏后人更应传承前人智慧,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龙祖有知,庇荫子孙,佑我华夏。
02
走过了很多庙,拜过了很多佛,集佛教特色文化于一身的“四大石窟”可未曾见过,天水麦积山石窟久负盛名,此番路过,终不错过。
一早驱车赶往麦积山石窟景区,心急急,意切切,一路上远眺,状如麦垛的小山峰一波接着一波,这就是麦积山了吧?石窟又在哪里呢?
煎熬一小时,谜底揭晓。
“麦积山石窟,依山而建,因山状如麦垛,顾名麦积山石窟。石窟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417年),其后屡有修葺扩建,至公元6世纪末的隋代基本建成,并基本完整地保留至今。麦积山石窟在东崖保存有洞窟54个,西崖140个,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我们于山下绕行,远观麦积,窟龛均凿于垂直崖面上,洞窟所处位置皆极为惊险,甚觉古人“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的称赞之妥帖。
远观麦积山石窟上东西两崖大佛造像,因造像的年代不同,或丰腴华贵,或形瘦而仙,各有各态,各有各美,作为麦积山石窟代表之一的西崖大佛,其中一尊造像已随风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中,断壁残垣,木柄岩洞,却显露出一种别样的岁月沧桑感和神秘感……
参观石窟要攀登悬崖峭壁,为便于参观,景区修建了栈道,仅容1-2人通行。彼时,山脚下烈日灼心,此时,穿行在栈道之间,耳旁山风呼呼,裙角飞扬,好不凉爽惬意……不经意间,向下一瞥,一阵眩晕,不禁胆战心惊,两股战战,未近石窟,只好远眺,眼前一亮,一汪翠绿化入眼帘,好个陇上江南,好个天水滴翠!
每走一段栈道,身边大抵会经过几个石窟。只是开放的并不多,大都用纱窗铁锁隔绝着。于是,大部分人的标准动作都是一手额前平举,遮挡晃眼阳光,一手抓窗贴身而看的样儿。
麦积山石窟大都是就地取材,利用石窟本身岩体或木桩为骨架,再辅以中药麻丝等活细泥塑像,这在四大石窟中也是极为突出的特色。
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微微一笑,和蔼可亲的面容。但在行制上确各有各样,有高鼻梁,深眼窝,好似东传佛教的印度僧人;有慈眉善目,面容慈详的端庄妇人,有的瘦削;有的丰腴;有的衣着如绸缎垂坠,上“绣”有精细花样;有的似乎是仅有大致的轮廓样貌,衣着简单……他们是佛国的神,却也是世俗的人,展现出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美的不同理解,更体现出古往今来人们对心中美好的寄望。
心心念念的“东方微笑小沙弥”被列为特窟,参观还需额外付费,加上那日客流量大,景区索性关闭了特窟。心中不免遗憾,随走到石窟最高一层的“散花楼”,却顿觉眼花缭乱,无心怅然了。
不同于下面几层或大或小上了门锁的洞窟,散花楼筑有七间开放的佛堂,镶嵌在巨大的洞窟之内。佛堂里均塑有佛祖、佛弟子和菩萨造像,内壁绘有壁画,褪色仍美。佛堂两头本各有一位金刚力士,如今也只剩下一位依然怒目圆睁、威武守护了。最中间处,是散花楼最为有名的牌匾,清代书法家王了望所书的“是无等等”。据说,在他年逾古稀时,回到故乡陇西,当他来到麦积山,被这里静立千年的佛像和陇上风光所打动,于是提笔写下‘是无等等’,以表达自己看透世间、心如止水的境界。“是无等等”出自《心经》“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意为“对也好,错也好,得到也好,失去也好,都不过如此。”写尽了观者心,留下了千古情。
我站在崖上回首,朗朗晴空,青山翠谷,身后的麦积山石窟,繁华不再,却仍熠熠生辉。残破的匾额;褪色的壁画和被雨雪风沙打磨得不成样子的塑像,时光没能特别眷顾它,但它就以这样的残破之躯征服了芸芸众生。这是千百年来那些数以万计没能留下姓名的默默匠心成就了麦积山,是世世代代对文明的敬畏之心和对文化的传承之心成就了麦积山。
在甘肃的东南部有座城市叫做天水,那里有座山叫做麦积山,历经千年,众佛仍在这里等着你……
想去敦煌的念头已久,也许是儿时父亲描述的大漠黄沙和绿洲;也许是桐华笔下霍去病和金玉月牙泉边的情缘初定;也许是斯文赫定笔下驼队慢慢跋涉的苍凉而激越的情调,也许是画册中衣裙翩翩的飞天……西域,河西走廊,祁连山,以一种厚重而神秘,新奇而遥远的存在如磁石般吸引着我,虽路远长,今年的七月真的开启了我的梦幻之旅………
20170724——20170803十一天甘青环线游
(下一站,过祁连)待续
每一番邂逅都随缘,每一度目成自珍惜,每一回莫逆便会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