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发现你内心的召唤:人生使命
【原文内容】
你在通往精通的道路上会遇见的主要困难——受他人声音的影响、争夺有限的资源、选择错误的道路、困于过去以及迷失方向。
1.1 策略一:回归本源,找到自己的天生倾向
你必须明白,要想精通某个领域,你必须热爱这个领域,并感受到和它的深刻联系。你的兴趣必须超越这个领域本身,是一种近似对宗教般的感情。
(近乎于“道”)
这些童年时的迷恋难以用语言表达,而更像是一些感受——深深的惊叹、感官的愉悦、力量和觉悟的提升。认识这些语前倾向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清晰地表明了一种迷恋,这种迷恋不受他人欲望的影响。
1.2 策略二:占领属于自己的领域
职场如同生态系统:人们占领某个领域,然后在这个领域中争夺资源和生存机会。一个领域涌入的人越多,越难在这个领域里蓬勃发展。在这样的领域里工作会让你将自己耗尽。
现在,你要玩不一样的游戏:在生态系统中找到一个完全属于你的领域。要找到这样一个领域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耐心和一种特定的策略。刚开始,你可以选择一个大致符合你兴趣的领域。
接下来,你有两条路可以选。第一条:在你选定的领域里独辟蹊径,寻找那些特别吸引你的支路。你所占领的细分领域越小越好。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你选定的领域要符合你的独特性。
第二条:一旦你精通了的一个领域,如有必要,你可以用自己的时间接着去寻找另一个可以征服的领域。然后你可以将新接触领域的知识与你原有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或许你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全新的领域,或者至少在它们之间建立新的联系。最终,你将会开辟出一个独属于你自己的领域。
1.3 策略三:不走父母为你选择的歧路
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些错误原因——金钱、名声、关注等——被引上错误道路。
你的策略必须由两部分组成:首先,在你的信心受挫之前,尽早意识到你是出于错误的原因而选择了你的职业。其次,积极反抗那些把你推离正确道路的力量。蔑视对关注和认可的需要——它们会把你引入歧途。
1.4 策略四:放下过去,适应变化
在应对你的职业和它不可避免的变化时,你必须这么想:你没有被绑在一个特定的工作上,你不必忠于某个工作或某家公司,你要忠于的是自己的人生使命,让它可以充分展现。
你不能固执于过去做事的方式,因为那一定会让你落后并为此付出代价。你要灵活一些,以便随时适应变化。
你不必放弃已经获得的技能和经验,而是可以找一条运用它们的新方法。你要看向未来,而不是过去。
1.5 策略五:生死攸关时,要迷途知返
偏离你注定要走的路没有任何好处。
违背了你内心真正的想法,你的兴趣会逐渐消失,钱也就不那么容易赚了。
可以从自己痛苦和挫败的程度来了解自己究竟偏离了多远。你必须倾听这些痛苦和挫败传递出来的信息,并让这些信息清晰地引导你。
回归正途需要有所牺牲。通往精通的道路需要耐心。你必须在自己的道路上专注 5 年甚至 10 年,你的努力才能有所回报。
【复述一下】
听从内心的声音,找到人生使命。人生使命是语言很难形容的感觉,近乎于“道”。
在将人生使命与现实职业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可以在某个领域不断深入,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分支,也可以把不同领域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独属于自己的领域。
不要被别人的想法干扰,不要去追求金钱和关注,一旦所做的职业不是自己的人生使命,自己就会感觉痛苦,听从这种痛苦的感觉,纠正偏离的轨道。
人生使命不是一种单一的职业或者行为,职业和行为只是载体,在时间长河中职业和环境发生变化,人生使命的载体就会改变,要顺应和拥抱这种改变。
【我的感想】
这一章给我触动最大的是两个点。
第一个:人生使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当然不是完全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就是说语言表达出来的只是某些角度,是片面的,完整的人生使命是很难讲清楚的,但是心知道。这是一种近乎于道的感觉,我脑子里就冒出这一个结论,然后眼睛就开始发热,好像要热泪盈眶了。我可能是比较容易被“道”这个说法给触动。
第二个:人生使命的表现形式是可以随着环境和时间而变化的,不用执着于过去的单一的形式,要顺应变化,只要心中的“道”没有变,如何去实现它并不是固定的,可以从很多途径实现它。这个感悟让我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知道对自己的人生之路有更多灵活安排的可能。我原先就是那种特别固执的人,觉得一定要如何如何才算是实现自己的梦想,才算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就像我大二的时候遇见的那位职业导师说的一样,每一份工作里都可以找到自己擅长和喜欢的点。
【行动起来】
尝试探寻一下自己的人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