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的框架还是十分清晰的,组织形式方面:氏族,庄园,工厂;对比资本主义前后商业的阻碍与发展;前文对于奴隶制的瓦解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介绍较多;中间介绍资本主义产生的一些条件:企业家占有自由市场、生产资料、合理的规则、合理的技术、自由劳动力以及经济生活的商业化;最后对于当时的资本主义的根源进行了剖析。
这本书读起来还是有些拗口的,花了大约十个小时看完,相对于其他的经济史书籍,这本非常的薄,但是内容却很丰富,语句简练,说他堪比资本论还是差一点,好书确实是好书。对于奴隶制的一些描述和理解可以看出马克斯对于奴隶制的厌恶,以及作为学者对待奴隶制的冷静。
第一部分是家庭、氏族、村落以及庄园
主要介绍的是古代欧洲的家庭,氏族以及庄园,对于几个文明古国的介绍一笔带过,这一部分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对于一夫一妻制度以及嫁妆的分析,二者实际上都是维护女性地位的一种制度,一夫一妻制度自然不用解释,嫁妆是一种阶级标准的评判,我觉得除此之外它也可以减少不同阶级的通婚,类似于彩礼,原文为“男人因而就不再将她当作劳动力购买了。所以想要把女儿嫁出去的氏族就不得不为其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以便足以维持她的阶级标准。”另外还有巧妙的错误比愚蠢的正确对科学更有益,原文介绍女母系社会体系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是它推动了制度变革作用巨大。
氏族类似于现在的家族企业,作者介绍这样的组织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但是氏族成员之间没有信用的问题,这一方面并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为借贷业务不会产生利息。庄园的产生则需要有领主获得领主权,作者对于领主权的获得有所介绍,在我看来大部分是相当血腥的,初期的领主拥有管理权,军事权,领主拥有本地的贸易垄断权,并且庄园内的劳动者没有自由,或者半自由,亦或者只是奴隶,自由劳动者则无法在垄断下从事商业,只能通过自己的手艺,向领主提供服务,但是这样的手艺人由于当时对于自身技术的保密非常少。
庄园的发展带来了对于奴隶的需求,这样的需求在发展初期是足够满足的,而随着后来商品经济逐步发展,对于奴隶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奴隶数量有限,并且奴隶自身的生育率低到可以忽略,奴隶从小培养的话周期长风险大,于是奴隶的成本越来越高,相对之下自由劳动者和半自由劳动者的成本更低,这也就是作者说的,奴隶制的瓦解,一些人的宣传推动只是其中的极少部分,成本过高无法给资本家牟利才是瓦解的主要原因,看完我十分唏嘘,如果把它联系到现在,很多黑暗的想法就会在我脑中浮现。随着自由劳动者的增加,庄园的垄断地位渐渐的不再那么牢不可破了,尽管这一过程过了很久才真正完成。“当奴隶价格变得昂贵并且无法再让他们保持单身时,古代种植园及其奴隶制因而瓦解了。”
庄园经济发展到了后期之后,半自由劳动者变得更加幸苦了,往往一次歉收就会导致他们的破产,繁重的劳动让他们丧失了从事副业的机会,庄园内给他们的任务土地又束缚了他们迁移的自由,这也是他们只是半自由劳动者的原因。
这里还有一点,掠夺者们之所以当初不用印第安人做奴隶,原因有三点:因为他们身体差容易得病,同时聪明学东西太快了会反抗,还有对于本地地形运用得当掠夺者难以捕捉。
第二部分资本主义发展之前的工矿业
有了前期积累的自由劳动者,才会有家庭作坊产生的机会,当生产超过自身需要,就产生了商品“工业——在原材料的转变这个意义上讲——从经济观点来说,一般是为家庭共同体提供生计的工作形式发展起来的。从这一点来看,它其实是一种副业;当产品超过家庭需要时,我们开始关注工业。”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一种转变有利于妇女的解放,在这之前妇女在很多地方只是一种财产,qj了妇女只需要付出一定代价就可以解决问题,这之后妇女成为了劳动者的一部分。
自由劳动者这样的一种转变推动了专业化技能的推广,例如铁匠,医生等,在以前这些都只是被成为巫术,他们只有依附于领主才能实现技能的学习,而随着自由劳动者的增加,社会的需求增加,技能人员的培养有了更多的需求催动,逐步得以脱离对于领主的依附,这样的一个好的结果是推动了技术的进步。需要思考的是这样的情况在印度和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因为在印度宗教盛行,“在印度,每一个等级均有其规定的传统生产方法;任何放弃传统生产方法的人都会丧失其等级,之后,不仅会被逐出去做被社会遗弃的贱民,而且丧失了来世的机会,也就是丧失了转世于一个更高等级的机会。因此,这一制度成了可能存在的社会秩序中最保守的一种。它在英国的影响下已经逐渐解体,即使如此,这里的资本主义依然在缓慢发展。”而在中国虽然工匠没有依附于贵族,但是重农轻商的意思抑制着发展。“与欧洲相比,这些国家之所以发展缓慢,最根本的原因是非自由劳动者的存在以及中国和印度那种固执的因循守旧的习惯。”
当自由劳动者增加并产生足够稳定的需求时候有就会产生大工厂的前提条件,除此之外作者提出之所以这些在英国最早产生,是因为英国岛国的特殊性,最早的城市都在离海一天的行程之内,海运的成本自由陆运的1/5左右,另外岛国没有过多的军事需求,可以解放更多的劳动力用于生产,除了天时之外,英国的圈地运动血腥之外有效让依附土地的自由民脱离土地进入工厂,可以说整个工厂兴起的过程是残酷的。“因为是岛国,英国并不依赖大量的国家军队,而仅需少量训练有素的职业军队以及应急的部队。因此英国成为了剥夺农民的做法兴起的地方,而保护农民的政策在英国是从闻所未闻的。这样的失业大军早在16世纪便出现了,使得英国不得不处理贫困救济问题。“
这时候,奴隶反而成了工厂的一种阻碍,因为奴隶的不确定性还有它高昂的价格。”在古代,奴隶资本的特点通常是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奴隶工作间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却是一项风险与挑战并举的事业。领主宁可把奴隶当成一种租税来源使用,也不愿把他们当成劳动力使用。当仔细观察古代奴隶财产时,我们会注意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奴隶混合到了如此程度,以致现代工厂工业如果用他们便生产不出任何东西。然而,这并非那么难以理解;现在一个人把他的财富分散投资于各种证券,而在古代,奴隶主为了分散风险,被迫取得最多种类的手工劳动者。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对奴隶的占有成了创建大规模工业企业的一大阻碍。”
采矿业方面,最开始的时候实行的是均分矿坑,类似于中国的均田制,其结果也与均田制类似,由于矿坑之间差异巨大,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产生了严重的兼并问题,矿山被一批人垄断,这样的坏处不言而喻,好处在于使得资本主义得以渗透矿产行业,有利于蒸汽机发明之后的能源需求的满足。这样纯粹的资本主义股份便能够进入矿业共同体这一群体了。随着作业的深度逐渐增加以及由此引致的资本需求的日益增长,整个过程渐趋完善。供水用矿井的修建和对昂贵设施的各种需求已经变得越来越紧迫。
补一句,古代贵族用油和糖做清洁,我想不通,百度也查不到”古代拿油作清洁之用——和糖,这些全部都是社会的最上层使用的东西。“
第三部分 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商业与交换
主要包括,记账,货币,运输方式,利息这几个部分,他们是商品与交换的几个重要元素。最初的商品与交换主要是领地之间的交易,或者是礼品贸易,前者在西方常见,中国则主要是后者。
运输的角度看来,水运最便宜,随着东方航海技术的引进以及先驱人物的探索,危险性大大下降。陆运对于道路的维护是天文数字,以前的道路主要是修建在领地之间。另外交通工具也极为原始驴或骡是南方的有代表性的驮畜;在埃及的历史遗迹中,骆驼出现得很晚,而马更晚;马匹最初是用来作战的,用来运输货物是在更晚的时候。这样的交通工具与交通情况,使得威尼斯成为了重要商业城市,部分很重要的城市则通过挖掘运河用以减少交通成本,人类解决问题时的直脑筋真是源远流长。而航海的需求增加刺激了海盗的发展,为了对抗海盗,商船只能成队出行,这也刺激了商会的产生。在中世纪,从财政角度看,封建领主在经商路线的养护上有利益关系。他们用养路工——担负路桥维修义务的农民,这是我们知道的封建组织里最沉重的负担——来维护,而且以收取过路(桥)费作为回报。就道路的合理规划,领主之间并未达成任何协议;他们在进行道路勘察时只考虑怎样确保以课征赋税以及收取过路费的方式收回成本。最早出现系统性的修路计划是在伦巴第联盟(LombardLeague)[插图]时期的伦巴第亚(Lombardy)。
记账的角度,前面已经说了,无论是中国的氏族还是西方的庄园,都有血脉维系的关系,不需要记账,没有这方面的需求,记账方式也很难发展,简便数字的推广更是无从说起。“贸易团体就像普遍发生于东方和中国的情形那样仍然是封闭家庭的事务,因而没有必要记账。”“在家庭与企业账目的分开核算上,从而在早期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中,主要动力是贷款需求。只要是仅以现金进行交易,这种分开核算便仍处于暂时搁置状态;然而交易结算一旦长时间推迟,信用担保问题便产生了。为提供这种担保,人们使用了各种手段。首先便是通过维持家庭团体——甚至是血统疏远的远房亲族,来维护家族各分支的财富;举例而言,佛罗伦萨商业大家族的豪华住宅便由此而来。与之结合在一起的是,居住在一起的人们的连带责任制;家庭团体的每名成员均对任何其他成员的债务负有责任。”随着家庭与企业的分离越来越明显,记账就成为了必须,会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职业。
货币和利息的角度而言,都是使得商业繁荣的重要部分。但是正对金银的兑换比例是否固定,经过了很长的探索时间。虽然金银成为了货币,便于携带且价格昂贵的黄金成为了航海经商的通用货币,但是有一句话是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西班牙掠夺了大量的黄金,但是这些黄金成为了皇室消费的资源,他没有转化为资本,对于西班牙而言这些只是金银不是货币。金银成为统一的货币大大促进了全球贸易,也推动了债券市场繁荣纸币的推广。利息的产生则导致了银行业繁荣,加快了货币的流通。
第四部分 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这一部分我反而觉得没有那么精辟,可能是时代的局限性,现代资本主义主要源自科技水平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主要来源于战争需要以及奢侈品需要,加上西方对于理性科学的崇尚,新教改革带来的对于商业发展的允许等等这些条件,造就了资本主义的开端,并且资本主义的组织形式使得城市更多的产生,不再过度依赖于商业以及与海的距离,在动力充足或者矿产丰富的地区也能产生城市,作者对于城市还是乐观的态度。
战争与奢侈享受——换言之,军事部门和王室人员的需要——是新兴工业产品的两大需求来源。
中国人和印度人所熟知的是哲学、神学以及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沉思,其深度可能是欧洲人所无法达到的;可是这两种文明仍无法了解理性科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理性技术。最后,西方文明更因以理性道德准则指导生活的人的存在而区别于任何其他文明。
合理的资本主义是为了市场机会,所以也是为了真正的经济目标组织起来的;而且它与民众需求及供给民众需要联系得越紧密,便越合理。
◆第一章
二、家庭团体与氏族
>>在社会主义思想中,向一夫一妻合法制与父权制的过渡,与私有财产的起源及男人想要得到合法的继承人有关系。自此,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与卖淫携手并进,堕入了罪恶的深渊。
>>那就是巧妙的错误比愚蠢的正确对科学更有益。
四、氏族的演变
>>官僚阶级是推动氏族瓦解的另一种力量。
五、家庭共同体的演变
>>男人因而就不再将她当作劳动力购买了。所以想要把女儿嫁出去的氏族就不得不为其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以便足以维持她的阶级标准。
>>据我们所了解的而言,一夫一妻制,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婚姻方式,首先产生于罗马,并且以罗马祖先崇拜的形式对其予以仪式上的规定。
嫁妆意味着对于女性地位的一种认可
>在很多的法律制度中,都可以发现带嫁妆的婚姻和不带嫁妆的婚姻之间的区别,而带嫁妆的婚姻向合法婚姻的发展演变,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反映在这种区别上。
◆第三章 领主所有权的起源
>>上层阶级,由于擅长作战且能自己购置装备,因而通过军事行动积累了不同程度的战利品;非军事人员,因为没有能力这样做而越来越屈从于各种各样的赋税和徭役。
>>领主所有权的第四种起源方式是封建条件下的土地赐予
>>领主权利得以发展的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巫术这种职业的发展
>>贸易为领主财产的发展提供了第六种可能。最初由酋长完全掌握对与其他共同体之间贸易往来的管理权,在刚开始的时候,酋长要让他成为部落利益服务。可他却以抽税的方式利用贸易增加其个人收入,一开始课税仅仅是作为向外地商人提供保护的报酬,因为他授予商人在市场上的特许经营权而且保护市场交易——不必说,这始终是为了酬金。后来酋长自己一般也会从事贸易,而且通过排斥村庄、部落及氏族之类的共同体的成员来确立自己对市场的垄断。从而他获得了放贷权,放贷是使本部落成员沦为债役农的一个办法,同时也是土地积累的办法。
>>一种是掌握贸易的管理权,由此使贸易的垄断权被酋长个人牢牢掌握在手里,另一种是酋长们联合在一起,一群酋长成立贸易区。后一种情况导致了城市的形成,进而出现商人贵族阶级,即其社会地位有赖于以贸易利润形式积累起来的财产的特权阶级。
>>东西方制度清楚体现在如下事实上:东方没有出现领主持有地经济,占支配地位的是强行摊派。另一个特征是农民在从实物赋税向货币赋税转变的过程中,稍遇困难便有退回到以货易货经济的倾向。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东方政治制度极容易从一种看起来高度发展的文明状态倒退到原始的以货易货经济状态。
◆第四章 庄园
>>在西方,领主最初就对他的奴隶拥有不受限制的司法权,然而自由民则仅受民众法庭管辖。对于非自由民,正式法庭的刑事审判是最终判决,领主必须参加审判早已成为通例
>>自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演变出如下原则:仅依据土地租佃这一事实,承租者就不得不服从于领主司法权的管辖。
>>这种自由持有者从来没有彻底消失过,但是仅仅在少数几个地方这类人口才达到相当大的数量。其中一个例子便是挪威,那儿的封建制度一直未得到发展;他们被称为“自由拥有”农,与依附于他们的没有土地的非自由阶层形成对比。北海弗里希尼与迪特马什沼泽地是另一个这样的地方;类似的情况还存在于在阿尔卑斯山脉的某些区域、蒂罗尔[插图]和瑞士各地及英格兰。最后,俄国很多地方存在“身披盔甲的农民”,他们均是个体经营者;后来出现了哥萨克[插图]骑兵,这一庶民士兵阶层在社会中处于小农地位,他们也是个体经营者
◆第五章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前西方各国农民的地位
>>最初,奴隶与半自由民是同时存在的。在农奴之中,有一些可能是人身农奴,承担无限徭役,除了生与死之外,领主对他们拥有绝对的权力;另有一些可能是永业农奴,承担有限徭役,而且有权退佃,可是在佃农死后或者迁走以后,领主拥有将土地重新处置的权利。半自由农或者隶农拥有土地转让权,而且承担徭役或捐税,这最初是自由身份的一种标志。之后出现了两种情况,于是这种关系就经历了广泛变革。首先,早在公元12世纪和13世纪,农奴人口的数量明显减少,因为大批奴隶得到解放。这与货币经济的引入同时发生。这与领主的个人私利相符,因为这将使得自由农民承担更为沉重的赋役。
>>这种收益分成式的租佃制度将意大利和法国南部与欧洲其他各国区别开来。
一、种植园
>>种植园是一种使用强制性劳动专门为市场生产园艺产品的体制。种植园经济普遍出现于任何由因征服而产生的领主阶级进行农业经营并适于集约耕作的地方,在殖民地,这样的特征尤其明显。在近代,种植园的产品一直是烟草、甘蔗、咖啡及棉花;在古代是酒与油。
>>。在种植园经济中,我们找不到像庄园经济一样大规模地产与农民个人小块持有地同时存在的情况,可是奴隶人口却被集中于屯舍。劳动力的增加是这种企业的主要困难。劳动者自己无法生育后代,也没有家属。因此,这种种植园的生存依赖于奴隶的捕捉,要不然就是发生战争,要么是对能捕获大量奴隶的地方发动规律性的侵袭,例如非洲就是进行黑奴交易的地方。
真的是有内味了
>由于奴隶之间的性乱交带来的自然增长无法满足需要,所以许诺女奴在第三胎后获得自由的方法被用来鼓励生孩子。
>>由于奴隶之间的性乱交带来的自然增长无法满足需要,所以许诺女奴在第三胎后获得自由的方法被用来鼓励生孩子。
>>因此在帝国衰落时期,只在和农业劳动有关的范围内来讲,我们发现奴隶均有家眷,而且住在自己的份地上;然而在另一方面,隶农也要承担劳役,而不再是只支付租金;也就是说,这两个阶级越来越趋于融合了。帝国的经济与政治政策被有产阶级控制了。货币经济与城市生活日渐没落;其状况与以货易货经济阶段相接近。
>>生产过程中机器的使用在欧洲和美洲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结果。在欧洲,棉花加工推动了自由劳动力组织的成立,英国的兰开郡[插图]发展起了第一批工厂;然而在美洲,则是推动了奴隶制。
为什么
>在16、17世纪,曾试图利用印第安人进行大规模生产,可是很快便行不通
>>从而在使用自由劳动的州与使用非自由劳动的州之间发生了争执,进而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只有起辅助作用的生产要素“奴隶”能产生地租,而土地则产生不了任何地租。在政治上,这种状况则意味着北方资本家阶级与南方种植园贵族阶级的斗争。自由农民支持资本家,没有奴隶的南方白人——“穷苦白人”则支持种植园主;后者惧怕黑奴的解放[插图],这是由于经济竞争与阶级地位。
所以说,不是有一个人站出来取消了他,只是恰好他站出来了,这个制度自身的缺陷已经明确了他无法长久
>当奴隶价格变得昂贵并且无法再让他们保持单身时,古代种植园及其奴隶制因而瓦解了
>>当奴隶价格变得昂贵并且无法再让他们保持单身时,古代种植园及其奴隶制因而瓦解了
>>即便是没有南方诸州脱离联邦而引发的美国南北战争,从奴隶制经济向分益佃农制度的转变也是不能避免的
>>白人和黑人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种族差异。
二、地产经济
>>货币经济的成长导致农民陷入沉重的债务负担。仅仅一次歉收便能导致这种结果,农民因而失去了迁徙自由。
>>但事实是,就像所有的革命运动并没有爆发在受压迫阶级处境最恶劣的地方一样,就我们所探讨的问题而言,农民战争没有发生在农民阶级处境最恶劣的地方,而是发生在革命者有了一定觉悟的地方。
>>在德意志东部,统治者开始保护农民;他们担心长此以往现存的农民阶级会被毁灭,尤其是在奥地利与普鲁士,这样做是要维护本阶级的税源和兵源,并非出于对农民的爱心。
>>的确,对农民的保护措施仅仅在有强大国家的地方才能得以确立下来。
>>造成劳工生活艰辛的主要根源是后来副业的消失。
◆第二篇 资本主义发展之前的工矿业
所以农奴制度的废止还是因为生产力提高
>一户(农民)家庭生产的产品可以来满足另一户家庭的需求。
◆第八章 工矿业的发展阶段
>>在印度,每一个等级均有其规定的传统生产方法;任何放弃传统生产方法的人都会丧失其等级,之后,不仅会被逐出去做被社会遗弃的贱民,而且丧失了来世的机会,也就是丧失了转世于一个更高等级的机会。因此,这一制度成了可能存在的社会秩序中最保守的一种。它在英国的影响下已经逐渐解体,即使如此,这里的资本主义依然在缓慢发展。
分散风险
>如果领主还没有让自己的机构实现专业化经营,而不得不在自己地产上同时经营几种业务。如若进行专业化经营,那么奴隶的死亡将是灾难性的。奴隶对工作没有任何兴趣是另一个原因,因此为了迫使他们完成现在契约制度下自由工人的工作量,只能用十分残暴的纪律。
>>古代文明是沿海文明,没有一座闻名的城市距离沿海超过一天的行程。的确,其市场范围也包括狭窄的沿海地带后面的腹地,不过由于它仍旧处在自然经济阶段,因此几乎没有什么购买力。此外,古代文化以奴隶制为基础。
奴隶制的瓦解不是资本老爷们发善心,某些人伟人的努力起到的也只是顺水推舟的作用,真正的关键还是资本老爷们赚不到钱了
>只有当奴隶能以低廉的价格来蓄养时,蓄养奴隶才可能赚到钱。然而在北方无法实现奴隶的廉价蓄养,因此宁愿把奴隶当作交租者剥削。
◆第十一章 行会的解体与家庭工业制度的发展
>>虽然对于“前辈”行会民主制进行了竭尽全力的抵制,可最终还是让其变成为“同业公会”,也就是商人的行会,能成为正式成员的只能是为市场生产的那些人;而已然降至雇佣工人或者为他人工作的家庭工人地位的那些人,则失去了在行会中的投票权和参与管理的权利。技术上的进步通过这次变革成了可能,然而行会民主制的统治地位代表着技术进步的停滞。
>>一个行会的上升可能以牺牲另一个行会为代价。
>>手工业始终在与来料加工制作斗争,而斗争持续的时间与英、法两国相比,德国更长。
中国主要是依靠集市文化快速实现萌芽和转变的
>手工业者”最初仅是将农民家里的剩余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或由第三方沿街贩卖。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发展成为家庭工业制度的乡村工业,而并未走上部落工业发展道路。
>>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城乡劳动者依赖雇主(代理商或“发料者”)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中国有实例,尽管氏族负责销售成员的产品,然而家庭工业发展却受到它与氏族工业关系的影响,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与欧洲相比,这些国家之所以发展缓慢,最根本的原因是非自由劳动者的存在以及中国和印度那种固执的因循守旧的习惯。
◆第十二章 工场生产、工厂及其先驱
这句话任何时候都适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时候也有所提及
>大规模的稳定需求是这种工厂出现与存在的经济前提,这就是,某种市场组织的产生。一个不正规的市场对企业家而言是致命的,因为他要承担由此产生的风险。
>>最后,有无充足的自由劳动者供应是决定工厂发展的特殊社会前提;
类似于中国当年的农民工进城的风潮,不过我们大兴基建,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并且完成了这一步过渡
>因为是岛国,英国并不依赖大量的国家军队,而仅需少量训练有素的职业军队以及应急的部队。因此英国成为了剥夺农民的做法兴起的地方,而保护农民的政策在英国是从闻所未闻的。这样的失业大军早在16世纪便出现了,使得英国不得不处理贫困救济问题。
这个逻辑是什么
>生活政策的范围因工业机会的垄断变得越来越窄,贫困问题变得日渐紧迫
>>科隆一些持有13家制造厂的贵族家庭在公元13世纪末期组成了一个根据固定份额分配收益的协会;不过这种组织和股份公司是有区别的,因为制造厂是出租给他人使用的,换言之,它是租税源泉
>>对工人而言,存在一个不利条件,他得在外部条件的强制下工作,这是至今仍旧构成工厂工作令人憎恶的特征
>>工场内部的工作纪律一旦与工艺专业化、劳动合作以及非人力动力源的使用结合在一起,现代工厂便产生了。这种发展的推动力来自于采矿业,这一行业最早把水当作动力源使用,也正是采矿业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进程。
???
>古代拿油作清洁之用——和糖,这些全部都是社会的最上层使用的东西。
>>首先,工厂是与手工业同时存在或者在手工业之外发展起来的,并非从手工业,或者以牺牲手工业为代价发展而来。
>>在家庭工业制度与工厂之间,关键性的是固定资本的规模。在无需固定资本的领域,家庭工业制度延续至今;尽管工厂并非从家庭工业制度发展而来,工厂在需要固定资本的领域兴起;一个最初的封建机构或者公共机构,被一位企业主接管并由其自主安排面向市场的生产活动。
>>应该注意到,现代工厂最初并非因使用机器而产生,不过二者之间存在着关联。
>>机器在经济上的重要性在于有系统的计算的引入。
我看到的只有资本家的残酷,这类的语言作者提及了许多次了
>在纽卡斯尔的矿山,一直到18世纪劳工脖子上还带着铁颈圈。不过在18世纪,在每个地方劳动合约都代替了非自由劳动。这意味着节省了一笔资本,因为购买奴隶的花费没有了;而且还把资本风险转移到了工人身上,因为过去工人的死亡对雇主而言相当于损失了一笔资金。
>>印度不同种姓彼此之间被视为“不洁”,它曾经拥有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然而这里的种姓制度[插图]却阻碍了西方式作坊的发展。
>>在中国,在村庄中氏族的凝聚力非常强。这里的作坊工业是氏族集体经济。另外,中国仅发展了家庭工业制度。仅有皇帝与封建大地主开办了集中经营的企业
>>对奴隶的占有成了创建大规模工业企业的一大阻碍。
◆第十三章 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之前的采矿业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导致的兼并很大程度上就是来源于此
>不同矿井之间产量的差异也对分化起了推动作用。行会原则最初是适用的,按照这一原则,作为一个整体,工人的组织有权分得产量特别高的矿井的产品,并将其收益在所有矿工中分配。可是这一做法渐趋停止,不同矿工所面临的风险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异。矿工有时要忍饥耐饿,有时能获得巨额利润。股份转让的自由越来越大,同样也加速了分化,因为股份买卖成了不参加工作的成员的机会了。
>>不同矿井之间产量的差异也对分化起了推动作用。行会原则最初是适用的,按照这一原则,作为一个整体,工人的组织有权分得产量特别高的矿井的产品,并将其收益在所有矿工中分配。可是这一做法渐趋停止,不同矿工所面临的风险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异。矿工有时要忍饥耐饿,有时能获得巨额利润。股份转让的自由越来越大,同样也加速了分化,因为股份买卖成了不参加工作的成员的机会了。
同样的禁令在中国实行了下来
>不过所有这些企业均并非为满足生产者需求而进行生产的,而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在14世纪,伦敦禁止烧煤,因为会污染空气,不过禁令无甚效果;英国煤炭出口增长得这样快,致使不得不专门建立船舶测量部门。
>>不过所有这些企业均并非为满足生产者需求而进行生产的,而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在14世纪,伦敦禁止烧煤,因为会污染空气,不过禁令无甚效果;英国煤炭出口增长得这样快,致使不得不专门建立船舶测量部门。
◆第三篇 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商业与交换
>>商业[插图]在一开始是不同种族之间的事情,它是最古老的社会团体的外部现象,仅指向于外族,而在同一部落或者同一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并未发生。然而,它可能开始于不同团体之间生产的专门化。
很多时候宗教的教义都是禁止一些直接的事,而一些间接的行为被他们置之不理
>印度的耆那教便是这样。耆那教禁止杀害任何生物,特别是弱小动物。因此,他不能成为士兵,不能从事很多职业——举例来说,不能在雨中行走,因为可能踩死蚯蚓;使用火的职业,因为火能杀死昆虫等。因此,耆那教徒没有什么职业可以从事,除了在固定场所做生意之外,从而与商人种姓的高贵一样职业的高贵便确立下来。
郑和
>因此以准确数字为基础的真正贸易便从礼品贸易中产生了。
◆第十六章 运输业与商业的组织方式
>>在整个中世纪,由于风险的原因,船舶始终是为若干股东而修建的,几乎从未有哪条船是为了一个人而出海的;换言之,占统治地位的是合伙人所有制
>>在中世纪,从财政角度看,封建领主在经商路线的养护上有利益关系。他们用养路工——担负路桥维修义务的农民,这是我们知道的封建组织里最沉重的负担——来维护,而且以收取过路(桥)费作为回报。就道路的合理规划,领主之间并未达成任何协议;他们在进行道路勘察时只考虑怎样确保以课征赋税以及收取过路费的方式收回成本。最早出现系统性的修路计划是在伦巴第联盟(Lombard League)[插图]时期的伦巴第亚(Lombardy)。
即修路成本过大
>事实
◆二、坐商
>>坐商成功地加强了对外国商人的进一步控制。他们强加给外国商人在住宿上的强制性规定,即外国商人有义务与监视他们活动的指定市民住在一起。他们还设立了公共仓库,强制商人使用,这是因为担心引起主客间发生违禁贸易的危险。
◆第十七章 商业企业的各种形式
没有需求,所以以前对于数字的简化没有动力
>贸易团体就像普遍发生于东方和中国的情形那样仍然是封闭家庭的事务,因而没有必要记账。
>>在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经商机构的财产与合伙人私人财产的分离被确立为获得信誉的最有效手段,而且该手段比所有其他手段都更持久。这种分离可在14世纪早期的佛罗伦萨找到,同一世纪的北方也能发现。因为非家庭成员越来越多地加入贸易机构,这一步便无法避免了;另外,当家庭屡屡使用外部资本时,这种分离在家庭内部也不可避免了。家庭支出与个人支出均与企业支出——即拨给企业的那笔指定货币资金——分离开来。资本的概念便从我们发现的被称为公司法人的财产中演变而来。
◆第十九章 货币史与货币
>>铜日渐沦为仅在小额交易中使用的信用货币,金子则仅当作商业钱币来铸造,而且最终具有了代用货币的特征。
◆第四篇 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每次大标题下面第一句话都有一堆人画线,中间的内容连个评论都看不到,大家都没想法吗
>无论在什么地方,不论需要的是什么,只要存在以企业方式满足人类需要的工业,就存在资本主义。
>>无论在什么地方,不论需要的是什么,只要存在以企业方式满足人类需要的工业,就存在资本主义。
>>只有以资本主义形式组织的供给已经占据了这样一种主导地位,使得若是这种形式的组织消失,整个经济体系必然崩溃,整个时代方可称为典型的资本主义时代。
>>将合理的资本会计核算作为与供给日常所需有关的所有大型工业企业的标准,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存在至少应有的前提条件。
>>只有在自由劳动力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合理的资本主义预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存在实际上迫于饥饿不得不以出卖劳动力为生,而形式上自愿的劳动者,才有可能事先通过协议明确限定产品的成本。
◆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现实
>>商业化需要出现代表企业股份的证券,其次是表明收益权的证券,特别是以抵押债务和国家债券形式存在的证券。这种发展只发生于西方。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行信用工具是进行合理的资本集中的手段。
◆第二十四章 早期大规模投机危机
>>资本主义企业的特征及前提条件是:企业家占有自由市场、生产资料、合理的规则、合理的技术、自由劳动力以及经济生活的商业化。
>>之所以会发生危机,是因为这一事实:由于过度投机,生产资料——而非生产本身——的增长速度快于商品消费需求的增速。
>>一名中国农民或日本农民,一旦遭遇饥荒,便认为是冲撞了鬼神,或因老天爷不帮忙,不能风调雨顺;而即使最贫困的工人也会认为应对危机负责的是社会秩序本身,两者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在第一种情况下,人们皈依了宗教;在后一种情况下,则认为人的行为有问题,因而劳动者得出必须改革的结论。若是没有危机,合理的社会主义是无法产生的。
◆第二十五章 自由批发贸易
>>;而英国则将道路出租给了私人企业家,这些企业家凭借道路使用权而征收通行费。收税关卡的建造引发了商业生活的变革,
◆第二十六章 16~18世纪的殖民政策
>>奴隶制的废除符合以资本主义方式开发殖民地的目标。道德动机仅仅是废除奴隶制的一部分原因。
◆第二十七章 工业技术的进步
与其说科技进步成就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如说二者是双向作用
>倘若没有生产工具的革命,发展可能已经停止,最具特征的现代资本主义可能从未出现。
>>倘若没有生产工具的革命,发展可能已经停止,最具特征的现代资本主义可能从未出现。
>>因此铁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若是没有这种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或欧洲将会发生什么,我们无从得知[插图]。
>>战争与奢侈享受——换言之,军事部门和王室人员的需要——是新兴工业产品的两大需求来源。
一个简单的供需原理,刚开始皇室有了需求,投机者觉得有利可图就开始发明,产生了新的事物,但是由于价格很高市场需求理应不大。而作为贵族用品他的身份作用大于它的价值作用,它的需求会大于供需曲线的均衡点,投机者继续生产并为了降低成本改进技术,一段时间后当产品成本逐步下降,产品就成为了普通商品可以民用了
>王室和社会最上层的这种支出成为很多工业的强劲刺激。
>>因此发展顺序不是先有资本主义然后价格下降,而是正好相反,先有价格的相对下降,然后资本主义才发展起来。
>>中国人和印度人所熟知的是哲学、神学以及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沉思,其深度可能是欧洲人所无法达到的;可是这两种文明仍无法了解理性科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理性技术。
>>西方文明更因以理性道德准则指导生活的人的存在而区别于任何其他文明。
◆第二十八章 市民
>>在城市之外的环境难以想象柏拉图(Plato)的杰出才华以及在他思想中居显著地位的怎样使人成为有用公民的问题的。
>>合理的资本主义是为了市场机会,所以也是为了真正的经济目标组织起来的;而且它与民众需求及供给民众需要联系得越紧密,便越合理。
◆第二十九章 合理化的国家
>>然而这种流于形式的法律是可信赖的。在中国,发生这样的情况,某人已将房屋出售给他人,后来由于极度贫困而请求在里面居住。若是买主拒绝听从帮助兄弟的中国古老训诫,便会搅扰鬼神,因而穷困潦倒的卖主便作为不付租金的租户住进这所房子。在如此形成的法律基础上,资本主义不能运转。它需要像机器那样可以依靠的法律,宗教礼仪与巫术都应一律不得干扰。
◆三、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插图]的本质在于将资本主义工业观点被运用于政治,把国家当作仅由资本主义企业家构成的国家对待。
◆第三十章 资本主义精神的进化演变
>>发现新大陆后,金银先是从美洲流入西班牙,然而随着金银的输入,西班牙资本主义的发展却发生了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