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床,手机“叮咚”收到一条简讯,是一份睡眠评估报告,还包括着早餐进食建议。信息的发送者是我亲爱的床。我打开卫生间的洗漱镜显示器,将报告投影上去,一边刷牙一边阅读。报告显示我昨晚的睡眠质量还不错,有多次完整的睡眠周期变化,怪不得今早可以自然醒。
刷完牙,拿起洗漱杯旁的一个方形小盒,我朝里面吐了口口水——这是一个基因甲基化的分析装置。十分钟后,它会将我目前的基因健康情况发送到手机:我需要了解昨天一整日的活动是否影响了我体内的表观遗传,这与未来罹患多种疾病的风险息息相关。
洗漱完,我准备制作早餐。冰箱门一拉开,一个活泼的女音顿时响起:“早上好,亲爱的,昨天睡得很好哦,需要根据我们的建议准备早餐么?”这是来自冰箱的早安问候。她和睡床,以及家中许多其他家居共享同一个信息系统,这也正是她口中“我们”的含义。
我心情愉快,回了句“好的呀”,不过冰箱并没有实现语音交互,说话的同时我手动按下了“Yes”按钮。随后,活泼的女音变得认真起来,一句一句地播报着需要的食材:“鸡蛋、黄瓜……”厨房里也响起“滴滴滴”的声音,厨具们一个接一个地自动开机。我按着冰箱和厨具的指导,取出食材,迈进厨房……
结束早餐,这就准备换衣服出门了。站到衣柜前,拉开柜门,今日天气随即显示在穿衣镜上,我再度按下“Yes”按钮听从衣柜的穿衣建议,相应的衣架与抽屉微微震动起来,让我轻松找到衣物。
一切准备就绪,却在锁门的刹那,门锁突然闪烁起耀眼的红色。我心下疑惑,不过瞬间便明白过来:忘记拿口罩了!去年年底进行的一次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我对空气质量和二手烟极为敏感,室外环境中需尽量佩戴口罩。我打开门,取下挂钩上的蓝牙耳机口罩,心底舒了口气,赶紧出门上班。
工作办公时,座椅自动调整高度与贴合度,纠正我的坐姿,保证颈椎和脊椎的良好状态,并在我长座一定时间后轻轻震动提醒休息。面前的电脑也在时时检查我双眼与屏幕的距离,若不当使用持续时间过长,它会直接在页面上弹出对话框作为警示。
下班回家的公交上,打开耳机正打算听歌,屏幕上却弹出显示:“环境声音>60分贝,不建议通过耳机播放音乐,是否播放?”,我想了想,还是选择了播放,但也同时设置了“定时播放10分钟”,并将音量调节为可接受的最小音量。10分钟后,音乐声戛然而止,屏幕也切合时宜地弹出“是否继续?”,我咂了咂嘴,点击“退出”。
这时,微信突然响了,是好友发来一张搞笑的图片,我忍俊不禁,随即便与好友热火朝天地聊了起来。不知过了多久,屏幕上又蹦出提示“低头时间超过15分钟,建议放松颈部,是否放松?”,这条提示将我从火热的聊天中拉了出来,我深吸一口气,按下“好的,放松颈部”,几张颈部保健操的动图旋即跳了出来。我半举着手机,跟着图片活动了几分钟颈部,果然舒服许多。
公交车转了个弯,昏黄的夕阳照进车窗,我感觉十分惬意。今天已经过去大半,在这些酷炫狂拽高科技的守护下,我的健康情况保持良好,心情也是极好。
没错,这或许就是随着科技发展,未来某一天会发生在你我身上的一些生活片段,健康生活的片段。但是:我们的健康将来就真的要由这些智能聪慧的高科技来守护了么?
好吧,谁来守护健康你不关心,反正听上去挺帅的,现在也活得好好的,你只想看接下来还有什么好玩的脑洞?
好吧好吧,别催了,我还没写完,明天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