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邻居大姐去江北垂钓送来大白刁三条,今日油煎两条,明日留一条清蒸,在做鱼的过程中,你会慢慢发现,其实做鱼和写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做鱼之前你会根据鱼的种类选择是清蒸、水煮、油煎、黄焖、红烧、糖醋,每一种都是舌尖上的诱惑,平时擅长厨艺的人脑中立刻会浮现何种做法,了熟于心,立刻提刀入手,去鳞、去鳃、破肚、清洗,用料酒、生姜、少许盐进行腌制,酒要用上好的绍兴黄酒,生姜需用干燥、无水的老姜,盐当然是要选最好的深井食盐,生姜剁碎沫状码于碗底,料酒、食盐均匀抹遍鱼身,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因为细节都直接关乎到菜品最后的味道,随之下锅油炸,大火10分钟炸制出锅,再倒入早已备好的佐料如花椒、大料、生姜、蒜、,一切准备就绪,鱼此刻才开始了它的烹制之旅,只见大白刁在锅内翻转腾挪,花椒的麻、青椒的辣、老姜的鲜、大蒜的香被鱼肉一一浸入,锅中油花四溅,屋内香气四溢,我喜欢这浓浓的烟火气,做鱼时间不能太长,这就需要厨师精于掌控时间、火候,武火前功尽弃,文火无法入味,否则营养流失,失去了它原有的鲜味,毁了食材,丢了兴致,弃之不舍,烹酒煮鱼十分美味,不一会功夫,起锅装盘,撒上少量葱花,一盘鲜嫩可口、色香味俱全的剁椒大白刁上桌,一家人围坐桌边尽情享用,拈箸入口,香留齿颊,让人回味无穷。正应了那句古语“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而在我看来做鱼如同写作,落笔之前我要清楚今天我要写什么,明确写作的主题,再看我手中有何素材,适合哪种文体,从文章的类型去寻找,是散文、诗歌还是杂文、游记,文题一定, 随之而来是文章的结构,记得沈从文先生说不喜欢“结构”一词,更钟爱于“组织”,他说我们只要顺着组织来作文,姑且容易很多,而我们脑中常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模式,是总分总式,还是分而述之,脑中立刻浮现出来,定题搭架完毕,即刻确定作品风格,这就如同做鱼我想清蒸还是红烧或者其他,不同口味的人群采用不同的烹制方式,这就好比江浙一带好甜,西南一隅偏酸,湘人喜辣,北方人嗜咸,针对不同阅读风格的读者,我们可采用做鱼之法,在遣词造句中,肆意书写,文章如清冽之甘泉流水,如诗如画,我想呈现何种意境,或美轮美奂,或伤感失落,或清新自然,或小众至美,娓娓道来,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笔落文成,如同餐桌之美食两者皆不可辜负以飨食客。
做鱼如同作文,吃食是一种幸福,作文则是一种情愫。两者兼得。我们不仅要会吃,还要会写,中国饮食的艺术源远流长,千年不坠,千万不要因为食材而废了风雅。吃是一种文化,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我们在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的同时,如果能够将饮食和文字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生活则越发显得有滋有味。心中有韬略万千,如果口不能言,笔不能书,文化何以传承呢?亦吃亦写,无他,唯手熟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