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题目与人生阅历环环相扣的设置,让过程跌宕起伏,主人公通过答题游戏登上了人生巅峰。而如今,从“芝士超人”到“百万英雄”,再到“头脑王者”“冲顶大会”,一众号称“知识变现”的直播平台开启了全民答题“赚钱”的浪潮。这些游戏不需要投入资本,只需要动动你的知识储备便有机会赢得奖金,这样的高额回报和低门槛,以及显著的社交性裂变传播,想不被人喜爱都不行。环顾四周,不论街头巷尾、男女老少,只要一有闲暇时间便手指翻飞、低头触屏。再看看这些游戏的题目,上至天文天文地理,下至娱乐八卦,足以吸引人们在这场头脑风暴中各展风采,各大平台动辄百万的参与用户,也折射出公众对知识需求的井喷态势。
究其本质,这些互联网产品的原生商业模式其实很初级。一方面,“直播+答题”的模式并无新意,只是复制了传统电视时代的有奖竞猜,再辅以现代互联网平台的花式技术与渠道。而极低的技术门槛也让盲目的资本一哄而起、互相拷贝,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一批极度类似答题类的APP和小程序便活跃在大家的手机生活中。另一方面,大量投入现金资本收割流量的商业逻辑简单粗暴,让前途本来可以很光明的趣味知识产品淹没在商业大潮之中。
眼下,各大直播平台的营销大战愈演愈烈,一个个剑拔弩张,为吸粉使尽浑身解数。可不管是提升奖金额度,还是拉来明星助战,开发商的着眼点都是如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花最少钱、圈来最多人。在这种功利化、挣快钱的思维导向下,产品内容无关紧要,决定胜负的唯一变量只是谁砸的钱多。而人们答题,也并不在意知识点是什么。前不久“头脑王者”被小程序平台关封,官方就表示“题目审查不够严谨,正进行严格自查,将彻底筛查题库,删除不良内容,优化题目审查流程,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并补充更丰富优质的题目。”还有人直接语音搜索,甚至外挂作弊。对于衍生出的种种乱象,业内人士由衷感慨:与其说知识改变命运,不如说搜索送你上分。
胡适曾说过:“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互联网知识产品的出现则就是为了更好地为国家文明服务。早上通勤听“得到”,晚上睡前听“喜马拉雅”,坐火车地铁刷“知乎”、“网易云课堂”,一有空闲便打开微信订阅号阅读成为不少人的知识积累习惯,在习惯了网络获取知识的渠道后,“知识付费”也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在这场新生的商业模式中,如何以更多、更好、更有创意的产品来开拓这片前景无限的蓝海,而不是让它早早陷入到商业狂欢和同质化拷贝中的恶性循环中。
对于平台来说,看似用一百万收割三百万的流量稳赚不赔,殊不知,简单粗暴“割韭菜”只能赢得一时,谁能把知识经济这个市场做大做强,才能“赢得一世”。网友们在弹幕上写出的“知识就是力量”不仅是对游戏赢家的概括,也是对游戏开发者们的一句座右铭。对于游戏开发要戒骄戒躁,努力沉下心来打磨内容和游戏体验设计。只有自觉创新,才能成为未来知识消费的发展方向。任何一个风口,脱离了持续创新,遍地机会的反面,就可能是一地鸡毛。能不能持续推出优质内容,才是真正决定产品生命力的关键。
另一方面,商业发展总与道德底线有着不可分割的制衡关系。直播答题的火爆程度也牵扯出互联网产品诚信问题。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直播答题也是如此,快速生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各大平台再次上演烧钱模式,奖金设置和用户数据是否属实,为了答题开发的辅助软件甚至外挂让游戏不再公平公正,等等。倘若相应的监管规定跟不上发展速度,就不能排除一些平台和用户会在数据上造假、在答题上欺骗。这是一档吸引流量的直播节目,不能背离普及知识的社会价值初心,而去为了吸引用户和流量容忍或参与造假。监管首先是平台自身的监管,当然,也需要第三方的监管,既包括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也包括社会舆论、网友自身。
对于网络答题,我们既要鼓励包容也要保持审慎态度,在“逐利”之前坚持“追名”,获得良好的社会口碑与社会效应才能实现长远的流量变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