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博士,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提名全国中小学青年“十杰教师”。
第一次听说窦桂梅老师是2009年上大学那会,在一本书里了解到窦桂梅老师的一些教育观点,当时窦老师的名气还没有现在那么大,最近研读了窦老师的 《回到教育原点》这本教育著作,观看了一些窦老师的教学视频,对窦老师及她的教育理念有了一些了解,特将本书的核心观点和自己的一些感悟整理出来,分享给教育同仁和关注教育的朋友。
这本书,梳理了窦桂梅老师从教近30多年来的教育故事,展现了她从普通教师到语文特级教师,再到清华附小校长的成长历程,职务的提升只是她成长的一种外显形式,真正对教育界影响较大的是她近30年来一直坚持课程改革,她曾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她带领语文团队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她的“三个超越”、“主题教学”、“1+X课程整合”,引领教师更新理念,推动着全国的课改。
细读《回到教育原点》一书,深感一个基础教育人的“可爱”,她坚持30年以自己和自己的课堂作为研究对象,这需要长久的坚持和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这是教育情怀使然。
窦老师在《超越·主题·整合》这本书中用“超越”、“主题”、“整合”三个词概括了她对基础教育所进行的探索,她把这种探索叫做“行动研究”,也就是,她本人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课程改革都源自于她的课堂和她的教学实践,她用“行动”二字践行着一位小学教师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热爱。
一、三个超越
窦桂梅老师曾提出语文教育,要为生命奠基。如何奠基?她提出了“三个超越”,也就是要坚持“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1.超越教材,强调“在教好教材的基础上用教材教”。针对当下教材版本较多,很多教材知识点梳理不清的现状,她组织清华附小团队整合全国多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出版了《质量目标指南》、《乐学手册》两本战术级指导手册,使教师每节课都能够进行精确定位,提高了教材的使用效率,对全国小语教学和课程改革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超越教材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教材精华,就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发源地。”
2.超越课堂,强调“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更是学生的教科书。教师需要立足课堂,还要勇于带学生‘走出去’,在丰富的社会资源中寻找教育资源,增进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积极探索课程实践,在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校本选修课,社团活动,“走·云南”社会实践课程,周末“宏德讲坛”课程,多元化的课程和国家课程相结合,这就是对课堂的超越。
3.超越教师,“一是强调教师要自我超越,使自己成为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人;二是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在教师的搀扶和帮助下,学会质疑和批判,最终让师生成为友人和伙伴,朝着陶行知说的“师生合作,培养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的理想境界进发。”
三个超越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教育向儿童生命的回归,母语学习本质的回归,教师专业发展的回归。超越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过程”。
二、主题教学
1.充分利用主题单元,采取“总—分—总”的方式教学
主题单元教学是一个“总—分—总”式的过程,备好一个主题单元课,需要从整体上对本册教材的知识和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总体感知,备教材、备教学目标、备学生、备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情感,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第一个“总”是总体把握单元主题,“分”是对单元主题的具体落实和主题目标的分解;第二次“总”是在单元主题教学结束后的提升,可以是学生作品的展示、交流、评价,也可以是师生共同构建一个主题延伸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2. 开展主题深度备课
主题深度备课强调从传统“线性”备课,到主题深度备课的转变,强调备课的整体性,把握教材意图,明确教材背后的信息,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和备课的重要性。
“功夫在诗外”,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诗人所投注的不仅是写下这首诗的精力,功夫在平时。我们在欣赏精彩的公开课时,只看别人台上的光鲜亮丽,却看不到别人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所以,“教要成功,备要先行,备课的水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备课既要深入又要浅出,深入地研究,言简意赅地表达,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转述知识。
3. 主题深度备课带给我们的思考
(1)文本特质如何体现?备课需要根据课型和文本特质来进行确定。如本人在教授初中信息技术课初一下学期第二单元《制作多媒体作品》这一章时,结合课本“保护云南珍稀动物”这一主题,我进一步细化主题,将主题定位为“七彩云南 美在德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泼水节、美食、大金塔等文化元素入手,深度挖掘“德宏的美”创设如果我是德宏的形象大使这一情景,使学生能够体会本民族,本地区的民族文化之美,进而引导学生尊重、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最后呼吁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宣传“德宏的美”,讲好德宏故事,将德宏打造成一张亮丽的名片。
主题深度备课能够带来教师教育理念和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充分链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由被动参与变成了课堂的主人。
(2)如何把握好取舍的度?教师备课,上课都是在对教材取舍和加工的过程,不同的学情,不同的地域对于同一教材资源的使用应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具有取舍和整合教材的能力。窦老师和她的团队就敢于大胆取舍,他们整合了全国多个版本的优秀小学语文素材,最终形成具有清华附小特色的《质量目标指南》和《乐学指南》。
我在准备《多媒体作品封面与目录》一课的教学时,将原本需要上两节课的内容大胆取舍,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主要教学内容,每一次磨课的过程都是对教学设计和学案进行反复修订,删减整合的过程。
(3)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都是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留下来的时间基本很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主题深度备课,这就需要教师成立专业共同体,打团体战,开展深度高效的集体备课,围绕一个主题,分工合作,通过公开课的方式来进行展示,最后通过写课的方式进行交流,进而促进共同体的进步。
三、课程整合
窦桂梅老师运用“主题·整合”思想,借助多种理论系统构建完善教学体系,利用主题教学中的整合思维,打破学科分立,实现学科有机融合,2013年执教多学科整合课《皇帝的新装》获得众多专家肯定,积极构建“1+X课程”育人模式对课程改革影响深远。
1. 重构语文课程内容
窦桂梅老师坚持从“以主题整合教材,确定精、略读篇目;主题统领,补充经典诵读内容及整本书阅读;实施‘长、短、微’课时设置,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三方面来重构语文课程的内容。
2. 创新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线性”教学方式,坚持单元教学,强调主题·整合;课堂操作坚持“预学—共学—延学”三步走,预学:学生初步自学、整理收获、发现问题,带着准备以及对主题的预期,走进课堂这,这和现在流行的翻转教学类似。
共学:就是层层落实主题。注重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将质疑整理成“主问题串”,小组合作探究。
延学:学生带着对主题更深层次的问题和渴望继续探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多条思考和与提升的途径。
3. 建立课程资源库
窦桂梅老师团队编辑出版了《目标手册》和《乐学手册》,通过两份手册教师和学生可以按图索骥,凭借《目标手册》语文学科教学构成了贯穿六个年级、三大板块的经纬交错的质量目标体系。
从“三个超越”(为生命奠基),到“主题教学”(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再到“课程整合”(立德树人)的发展历程,是窦桂梅老师近30年教育探索的历程,她的探索也见证了一位教师的成长历程,参照她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成长的经验。
一、不跪着教书
窦老师在《回到教育原点》这本书中无数次强调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教师走向专业自我的深处,关键还要看教师自身,面对一波又一波的课程改革浪潮,教师要抱定真我不放松,对于课程、教材、教法,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敢于提出自己的理解,坚定自己的正确的理念,即:不跪着教书,这也是吴非老师在他的专著《不跪着教书》中重点强调的,足以看出成为一个站立的人和大写的人的重要性,因为“站立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厚积薄发后的水到渠成的自我展现。”
二、路要靠自己走
教师要发展关键要读书,将读书培养成一种习惯,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求平衡,用阅读使自己丰厚,通过阅读把教学和教师的生命体验结合起来。
教育是农业,是连续“根”和“泥土”的事业,教育需要生长周期,需要“水”的滋养,需要园丁的耐心呵护;教育不是工业也不是商业,利益最大化,效益最大化,不适合教育,急功近利,追求一夜暴富的人不适合从事教育,只有真的愿意俯下身子来和学生交流,真的爱教育,爱孩子的人才能做好教育。
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好的基础教育能够为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基础教育出问题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就失去了后劲。
窦桂梅老师说,“我们要意识到儿童未来的样子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样子,所以,她呼吁教育变革要回到一种慢的教育,教育要回到基础,回到母语,回到儿童”只有重视基础教育,才能使中国的教育“强根固本”,“行稳致远”。
文/云岭共美 ,个人微信:lkr18213893268,更多原创文章点击“阅读原文”
投稿请发送至:215923017@qq.com
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顺便帮忙点个赞,留下您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