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的时候,刚满周岁,流行“抓周”。父母那辈人因为贫穷没有受到高等教育,没能实现他们心中那个小小的愿望。
总希望在抓周时,我们可以抓到他们喜欢的。比如抓到钢笔,母亲会窃喜,那是长大要当老师呢?
抓到印章,父亲高兴地合不拢嘴,家里要出父母官了。
那时的玩闹,父母大都没有当真。直到开始上学,父母心中那个未能泯灭的小愿望又被点燃了。
2
上学时,老师布置作业,写“我的愿望”。
回家后,认认真真地完成那篇作文,也在自己有限的认知中写下自己的愿望。有写想当科学家像爱迪生那样为人类的发展做贡献;有写想当军人保卫国家,有写想做老师教书育人,唯独我写的是想成为作家。这个极为美好的愿望,被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
后来老师布置每天交一篇日记的时候,我都写两篇,每周阅读一本书做一次摘抄的时候,我都坚持每天做摘抄记录。
那三年初中下来,一个个厚厚的本子,成了每天陪伴我的宝贝。
高中时繁忙的学业,沉重的升学压力,让我不知所措。
还好那年,遇到了一个社团诗社,苦闷的周末,都是我们这几个青春懵懂的学生在讨论顾城、在读海子、在摘抄席慕蓉汪国真的诗句。
3
上大学后,青春无敌,自信地对自己说“我不会因为任何困难而放弃心底深处想要的东西,永远都不会。”
但时间从来都是公平的,不管我们当年有多么的牛气冲天,也阻挡不了岁月在脸上留下的痕迹。
大学毕业,奔了命一样的开始到处找工作,找到工作开始拼命加班争取晋升加薪。每天踩着高跟鞋、拎着小包,穿梭在拥挤的地铁和高档写字楼之间,上班时躲在屏幕后开始各种码字、做方案、写演讲稿、修改PPT、打印报表、参加会议……
我们忙得有时候忘记吃晚饭,忘记给父母报平安,忘记当年最好的室友在哪座城市……
每个月最开心的是发工资的那天,每个月最担心的是领导绩效面谈的日子。
说不清楚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可能是因为习惯了,生活本该这个样子。忙碌着生活,忙碌着应酬,忙碌着挣钱,忙碌着谈恋爱结婚,怕被这个时代剩下,怕自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怕被社会淘汰……
那时大概有两年没读过书,没有真正意义上拿起一本书来阅读,最多的吸取是参加各种培训讲座时的一点套路吸收。
我记得明天的工作内容,但我忘记了那时的愿望;我记得下个月的工作目标,但我不记得自己有多久没真正写过文字;我知道要上进要努力,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并不开心……
4
如果不是那次的身体透支的意外,我是不会反思的;如果不是那次的挣扎,我是不会在乎的;如果不是那次的眼泪,我是不会柔软的……在那之后,我开了简书的账号,断断续续写了一些文字,有一些人喜欢,但不多。可我是开心的,我知道我在这个地方是做我自己,表达我的想法合感受,也是一种深深的自我疗愈。
一篇书写,一份心情。感谢成长过程中,不断努力的自己;感谢那个曾经几乎忘了愿望,而又被唤醒的自己;感谢勇于面对内心的自己。
看到这篇文字的亲,你还记得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渴望了吗?
如果被唤醒,那就趁大好春光,一起行动吧!
千万别将自己内心的小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因为我们过得是我们的人生,而孩子们却又他们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