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老百姓,本来是全世界最好管理的,只要有饭吃,谁会去闹事儿啊!
可是在懿宗,僖宗年间,根本没法活儿,公元873年,咸通十四年七月,关东河南相继大水,同一年,关东又发旱灾。乾符元年,庞勋余党在徐州起事,南诏,回纥,党项相继扣边,乾符二年,黄巢王仙芝起事的这年,关东河南又是大旱,大旱之后就闹蝗灾。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个国家遇到这样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讲道理来说执政者稍微有点儿头脑,也应该想到百姓疾苦,民生艰难,多少也应该减轻赋税,开仓放粮,给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
接下来咱们再看看唐政府精彩的表演,了解一下他们是如何爱惜百姓的。
咸通十四年的懿宗,一心向佛,倾国之力恭迎佛骨,国库花了个底儿朝天,丝毫不肯拿出一分一毫救济老百姓,结果接回佛骨当年,懿宗就两腿一蹬,早生极乐,死的倒是干净。
懿宗死,僖宗上台,有朝臣上奏请求减免灾区赋税,僖宗倒还有点儿良心,朱笔御批大手一挥,准了!
结果又如何呢,有关部门拒不执行,批了也是一纸空文,有啥用呢?
僖宗本身也是个花钱的主儿,真要收不上税,他用什么斗鸡赌狗,所以稀里糊涂的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是苦了那些穷苦的百姓,因为庄稼绝收,赋税又不肯减免,只能跑出去逃荒逃税,成为流民。
您再想想,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大灾大难,赤地千里,老百姓想讨饭也没有处可去,所有那些年老体衰的无处可去,只好坐守乡里,等待饿死于沟壑之中。而那些身强力壮的汉子,便啸聚山林,最后都成为黄巢革命的种子。
在这个时期,易子而食,绝不是史书上的四个大字儿,是真有发生,这在当时绝不是什么大新闻,不算新鲜。常有人走着走着走不动了,一跤摔下去,旁边早就有人等着呢,等他断气儿就给吃了,运气不好遇上个急性子的,没等人咽气就已经开始吃上了,想想都觉得毛骨悚然。
晚唐时期,人吃人这种现象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可谓是空前绝后,这还是刚开始到后来,创造性的发明了腌尸,人肉工厂,这种新鲜吃法,简直禽兽不如。
因此说历史的轨迹总是有迹可循,正因如此,王仙芝和黄巢的草军才能迅速壮大。由于宦官田令孜和宰相卢携为首的当权人物,并没有将这件事儿放在心上,幻想着单凭地方力量就能平息草军声势,在朝中遮遮掩掩,结果错失良机。
经过壮大的草军,相继攻克濮州、曹州,暴打了天平节度使薛崇,声势更胜以往。乾符二年四月,浙西地区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与草军南北呼应。
这样一来田令孜和卢携再也没法儿遮掩,只好在乾符二年十月将王仙芝、黄巢起义的事儿正式告知僖宗。
僖宗是属于现代世界可遇不求的那种好领导,真是听完之后不生气也不上火,你以为他要推卸责任了?
不,并没有。
事情已经这样了,说谁骂谁也没有啥用,谁也不是故意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说实话你不羡慕这样的领导?工作起来没压力,想咋干我就咋干,巴适得板!
乾符二年十一月,僖宗下诏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五个天南地北的节度使对草军进行围剿,照理说这个方案是十分英明的,很正确,很有必要。侧面的反应了僖宗这个人确实聪明,能这么快拿出一份正确的应急方案。俗话说的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唐朝开国将近三百年了,虽然到了气数已尽的时候,临死前来上一脚,也能给王仙芝和黄巢踹一个惊傻痴呆。
谁知道结果并不如人意,这五方节度使是真的没有给僖宗长脸啊。接到旨意后,我瞅瞅你,你瞅瞅我,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想出力。
大家都已经明白安史之乱后,唐朝的潘镇尾大不掉,地盘是自己的,兵也是自己花钱养的,各个潘镇大佬都觉得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就是老天爷赏饭了,哪有人会真的下死力气。
五方大佬在天南地北的勾心斗角,草军主力还在山东游荡,这五方大佬,一个在江苏,三个在河南,只有天平军的辖区在山东,但是草军并没有对,天平造成威胁,所以大家谁都不想和草军大打出手,都在互相观望,毕竟这些兵是花了钱的,谁也不想拿自己的钱给别人查漏补缺啊,这僖宗再聪明也没办法。
说回王仙芝,眼见着三方大军接连从南北西方向慢悠悠的赶过来,也没敢掉以轻心,直接转头挥师东进,直奔沂州,跳出朝廷给出的包围圈。
这一下可好,平卢节度使宋威坐不住了,立刻上书,请求出战,当然不能白打,要求朝廷拨步骑五千人,并再设指挥使统军。
宋威其人参加过通咸九年镇压庞勋兵变的战争,通咸十年,又入川同南诏作战,在僖宗朝也很有威望了,不过这次上书请战,并不是因为宋威宋大人有那么高的觉悟能及时响应僖宗的号召,而是沂州离咱们宋大人的老巢青州近在咫尺,人家都在你门口砸转图了,想躲也没地方了呀,再有一个原因宋大人这么一弄还可以跟僖宗表表忠心,当然还可以要点儿兵,再讨个官做做,这可是黄巢黄大哥梦寐以求的事儿,宋大人写几个字儿就搞定了。
宋威虽说打仗没啥本事吧,但政治上一向老道敏感,跟当时的宰相卢携属于哥俩好,他宋大人上书,卢携自然要帮衬一把,于是推荐宋威说素有有将略。
果然僖宗因为田令孜的关系,马上就批准了宋威的建议,并授予宋威“诸道招讨草贼使”,拨禁军三千,重骑五百,宋大人摇身一变成为围剿大军的总把头。
吃饱喝足后,宋大人带着人马直奔沂州,在沂州城外和王仙芝打了一架,可能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还就打赢了。王仙芝没办法,只能暂退避其锋芒。
宋大人打了几架,觉得胜券在握,于是他做了一件很搞笑的事儿,按理说胜败乃兵家常事,王仙芝也没被你打成什么样儿,他就直接上书朝廷称王仙芝已死,之后自己就带兵回青州老巢,连自己统率的另外五道兵马也给遣散回家了。
这事儿发生之后僖宗很高兴,宋大人真能干啊!哪知打脸来的如此之快,三天后便有州县奏报说王仙芝还活蹦乱跳,而且打人更痛了。
这事儿搞得宋大人也很尴尬,感觉脸皮挂不住了,但是有没有办法,只好着急士兵继续围剿王仙芝。那些遣散的士兵归家心切,半路听说还要回去打仗,直接开干,好几次差点儿闹出兵变。还好僖宗已经接受了先驱者庞勋的教育,连忙下旨得了不用打仗,大家都回去吧。
僖宗一纸诏书,解决了眼前的小问题,却给了王仙芝可乘之机,王仙芝深谙游击战十六字方针,随机带领草军转入河南,一路东挡西杀,如入无人之境。其年八月,攻破阳翟(今河南禹县),郟城(今河南郟县),进逼汝州(今河南临汝),直接威胁到了洛阳的安全。
僖宗也是吓了一跳,东都洛阳不能不保!调兵遣将一顿操作,令昭义节度使曹翔率步骑五千及义成军保卫东都宫殿。命左散骑常侍曾元裕为副招讨使守洛阳。令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守住汝州,邓州的要略,令邠宁节度使李侃、凤翔节度使令狐绹把守陕州和潼关,形成了一道以洛阳为中心的防线。
但此时为时已晚,乾符三年九月二日,王仙芝率数万之众对汝州发起猛烈攻击,一举从南门攻破城池,杀死唐将董汉勋,刑部侍郎刘承雍,活捉汝州刺史王镣。
这一来,举国震惊,汝州城是洛阳重要屏障,汝南失手,洛阳还会远吗?
此时洛阳城内,官员民众携妻带子四散奔逃,但是王仙芝并没有打洛阳,首先洛阳城防兼顾,再者洛阳重兵集结,以草军现在的实力,还吃不掉。
要不说王仙芝深谙游击战呢,趁着朝廷权利防守洛阳的实际,挥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连下六州。乾符三年十一月,郢州(ying音影,今湖北京山),复州(今湖北沔阳西)被占,十二月,申、光、庐、寿、通、舒等六州也相继落入王仙芝手中。
Ps: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用轻松有趣的方法,为你解读有趣有料的五代十国!
Ps:每周三,周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