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练习结果出来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我而言,这份物理练习题的所有题型、考点都在我的预料之中,我虽然没有见过出题人,但我似乎和他心有灵犀,他出的所有题我都抓住了,都在把控之中,平时都有详实的课堂训练,作业也都覆盖了这份练习卷,作为师者,我自认为称职。但是面对学生主观题的错误,我无法淡定:讲过五遍练过六遍的长度读数仍然有一半人错、最简单的速度公式还有十个人写错、实验题讲过五次以上的估读却还是有一半人没估读、学生对题目情境不能举一反三,不一而足。
这份练习揭示了很多问题,主要问题及对策如下:
其一,学生课堂听课中有一些伪装者、懒惰者、游离者,导致对物理课堂内容的消化吸收存在问题。伪装者们一般表现为假装听懂了,或随声附和,或认真记笔记但没有入脑入心;懒惰者的主要表现是记笔记打折扣、做题目不深入思考而是草草写个答案、课本不标记;游离者的表现是讲小话、打瞌睡、走神、跟不上老师讲课节奏。对于伪装者,我只能加强课堂针对性提问和留堂式抽查和过关,破除他们的伪装;对于懒惰者,我会和课代表一起加强课后一分钟的笔记和标记检查,加强课后留堂式笔记补回和解题考查;对于游离者,我可以通过课中提醒和提问提高他们的注意力,通过课后谈心鼓劲和预习等学法指导,破解课堂游离状态。
其二,部分学生物理作业档次和物理成绩不匹配。我梳理一个月获得优秀、良好、不良三个等次的作业名单,发现80%的学生物理成绩和作业档次是正向对应的,但有少部分学生物理作业完成的非常好(有圈画、有纠错文字等),而物理成绩却很差,或者一部分学生物理作业完成不好但物理成绩好。对于作业和成绩不匹配的学生,我会加强谈话,作一对一分析与指导,让成绩和作业实现真实、正向的匹配。在这一个多月的物理作业方面,我对学生作业做到了全批全改、定期颁奖、及时告知家长,让学生对错题进行了详细订正,实现了极分化评价,尤其是针对错题多的、不交的、作业没做完的学生进行留堂过关,每天平均8人次以上,在布置作业上实现了“必做+选做”的分层,也做到了精挑细选,紧扣考点和考情,还布置过两次特色实践类物理作业以提升学生物理作业兴趣。
其三,学生周末和每晚缺失了复习习惯。两个班的部分学生家长和我私聊过,他们指出自己的孩子白天在学校上完一天课回家打两小时游戏或者看闲书,周末大部分时间在玩,没有规划,周末作业往往放到星期天下午或晚上“加班”完成。概言之,学生平时晚上和周末时间浪费极其严重,于物理学科而言,学生白天上了课,基本都能在学校完成物理作业,但如果当晚不复习白天物理课中的错题和物理概念等知识,如果学生周末不复习本周物理错题和知识,学生当天学会的物理知识、方法、题型一定会遗忘,譬如机械停表的读数。知识的学习是遵从记忆遗忘曲线规律的。温故而知新,复习的良好习惯非常重要,很遗憾,学生的现状很不尽人意,我会通过和班主任合作、和家长沟通乃至家访和面谈等措施,尽自己绵薄之力,帮助学生尽力走出学习习惯不良的困境,弥补复习这一重要的学习环节。没有自主习惯的建立,学生终将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灌输与搀扶的“巨婴”,终将丧失应有的前途。
其四,教学缺少测试评价,丧失了诊断教学质量的“度量衡”。这一个多月的教学,我除了课堂教学和作业外,并没有其它手段来诊断学生的掌握水平——课堂教学难以兼顾每个学生、作业质量存在抄袭和伪装。教育家布鲁姆、泰勒等早已强调课时和单元检测的重要性,测试其实是最重要的教学质量诊断手段。我现在初步的策略是,立足物理学科特点,把握举一反三、一解多题、孰能生巧、因生选题几大原则,以周为单位,每周选编一些题,根据学生的层次,结合专题或章节,印成不同的小测单,利用延时服务乃至课前三分钟时间,一周测试2-3次,通过测试诊断学情,改进教学。对于学困生,立足基础知识识记和简单理解;对于中下层潜力暂时未发挥出来的学生,利用中午和晚上延时服务集中留堂测试过关;对于中上层学生,立足A+目标,发挥周末小组合作优势,进行周末小组自我培优检测,在线答疑,提升解题能力。
其五,常规教学没有创造性突破,以学定教还需大概念大单元思想引领。面对单人单桌、学情较为薄弱、缺乏合作学习训练的学情,我的评估是,暂不能使用围坐一起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那种模式对学情基础要求较高。我采用的仍然是传统但适合学生且有效的讲练结合教学模式,遵循“复习导入—新授——练习——小结——作业巩固”苏联经典教学范式,这样的范式按部就班、中规中矩,略显枯燥,某些时候效率不算高。我觉得我的物理课还需要三大突破:一是要深度思考教材知识点、方法体系、考点、本校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立足课标和中考考纲,重构教材,打破顺序、围绕考情增删调配教学内容,采用结构化教学理念,引入大概念大单元大情境教学思路,破立结合,提高学习效率,摆脱教学进度的束缚;二是要继续加大力度听全国物理大赛一等奖课堂实录,大力引入必要的物理实验,让学生惊叹和佩服,锤炼教师物理语言的生动幽默化,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三是引入项目式学习模式,让学生无聊的周末和平时晚间带着项目任务,自主驱动,自主学习,自主完成项目作品,让学生的业余精力引导到物理项目式学习中,以此提高学生物理实践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
另外,我这一个多月和学生的沟通、留堂等“接触”主要集中在学科知识和方法上,我和学生的沟通很少涉及其它方面,例如谈理想和人生、兴趣和爱好、家庭关系、成长困惑以及学法指导,我还没有家访过,也没有和任何家长面谈过,我觉得我和学生的关系仅维系在学习知识的探讨上,我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太少,我并未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育学是人学,苏霍姆林斯基早已点破,在应试的天空里,我犯了“见分不见人”的惯性错误,我应该即“见分”又“见人”,从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角度去和学生交朋友、聊天、做平等中的首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教师所有的发力,都要围绕“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目标毅力”十二个字的学习闭环,某一个方面的缺失,都将影响优异成绩的实现。
这次两个班的平均分接近及格分,有上述这些原因,还有我教学进度的原因:我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上第二三章,再上第一章,导致我第一章没有讲完就参加了10月物理练习,计算专题还没有讲,学生计算题做的很差,按正常的进度,平均分应该在68分左右,这次低了10分,我在此真诚地向团队道歉,但基本面是良好的,我有信心在现状的基础上按照上述五点全力改进,在期中考试回归正常的平均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