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每一天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
作者:近藤麻理惠
评分:3/5
简介
作者介绍
十个令人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
cucu结语
简介
接触《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系列书籍是十年以前。那时我正在经历从国内到国外生活的变化,心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憧憬。当时阅读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I、II》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然而印象深刻并不代表“知行合一”。虽然我几乎是两手空空的来到国外,但十年之后,我有了家庭和工作,所居的空间也理所当然地被自己和家人的物品环绕。虽然还不至于达到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中,女主角过去家里的脏乱程度,但今年搬家后发现自己衣服书籍的“丰富”程度仍然让我大吃一惊。
“原来生活必需品只有这么多啊。”《我的家里空无一物》里的妈妈,在紧急搬家后面对两口人十几个箱子这么说道,连作为观众的我,也感受到了剧中主角所说的震撼。
根据帕累托法则,我们生活中20%的物品决定了80%的生活,这应该是理所当然的结论。然而我是怎样在这十年间,一点一点地,让80%的“可有可无”之物占据了家中80%的空间呢?
虽然我在新冠时期开始了对“断舍离”的实践,但是对家中物品的状态心满意足的感觉尚远。在即将迎来新家庭成员之际读到近藤麻理惠的新书《每一天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是缘分也是机遇:借此机会鼓励自己明了对新生活的期待和行动的决心。
作者介绍
近藤麻理惠,是日本专业整理师(英语:Professional organizing)及作家,以自研的居家物品整理顾问咨询为人所知。由于在该领域的杰出表现,2015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影响世界的100人之一。其整理内务的方法和理念受到广泛关注。
(摘自维基百科和百度香港。)
九个令人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
近藤麻理惠在本书中通过六个部分,五十多个小节,再次介绍了“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以下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受触动的几点:
1、 整理起床后与睡前的习惯。
“我把早晨想要做的事写在记事本上,制订了一张时间规划表,还把杂志上诱人的早餐照片剪下来贴在记事本上。我无数遍地翻阅记事本上的这些内容并尝试,直到不经意间自己早已忘记记事本的存在时,才发现自己已经拥有‘理想的早晨’了。”
从起床后到出门之前,以及睡前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如何度过这段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想进行规划和优化。
在《富人的习惯》一书中,作者提供了习惯清单表格,供读者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日常习惯。也可以参考运用。
2、 只保留最喜欢的物品。
“相遇时所受到的震撼,或许跟想不想一直拥有并没什么关系。”
无论是“一见钟情”的物品,还是“日久生情”的物品,适合彼此才重要。
所以在整理的过程中,与物品不断对话,想象物品的心声,就能得到保留还是舍弃的答案。
3、 经常整理最神圣的玄关。
“听说参拜神社时穿过鸟居(类似牌坊的日本神社附属建筑,代表神域的入口),能驱除身上的污秽和疾病。
而玄关前的水泥地的作用,就是在每次有人通过的时候,把那个人身上的污秽带走。这的确跟鸟居很像。”
在作者笔下,玄关如同清理污秽的神社鸟居一样重要,并且还引用了风水学上的理论。
玄关是来访者对家的第一印象。将玄关打扫得干干净净、布置得当,自然能给访客和劳碌一天回家的家人带来好心情。
4、 整理的顺序
“按照衣服、书籍、文件、小物件、纪念品的顺序来整理……可以提升‘怦然心动的感受度’。”
虽然作者在书中没有写出这个顺序具体的来由,但是我的确从过去的整理经验中感到,整理衣服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远大于整理文件和小物品。
相比衣服,纪念品涉及的情感牵连更多。从纪念品开始整理,也许更难决定去留。反之,有了先前整理衣物时对于“怦然心动”的认知,整理纪念品就会容易得多。
5、 擦鞋底
“买回家之前,在店里展示的鞋就像宝石一样闪亮夺目,可在穿过之后,却被当成脏东西对待。前后境遇相差如此之大,恐怕没有什么东西的命运比鞋子更悲惨了吧!”
既然是因为“怦然心动”留下的物品,怎么也不该被当作脏东西对待。
如果将鞋底也认真地对待,自然就会相信“好鞋能带我去更好的地方”。
6、 “令人怦然心动的剪贴薄”
“无论照片还是插图,只要看到能让我心动的内容,我就会剪下来贴在剪贴簿里。”
作者在书中介绍的剪贴簿的做法,有一点类似“愿景图”,但是主题更丰富,内容更多。
和愿景图相比,剪贴簿的优点在于从日常中收集素材,常换常新。而愿景图则需要一次性投入时间进行制作,而且做完之后会有被遗忘的危险。
假如大家有手作的兴趣,不妨采用作者的方法,创作一本属于自己的理想生活图集。
7、大方穿着同一种风格的衣服。
“周围的人并不会在意你总穿同一种风格的衣服,相反,他们看到你的打扮和平时一样,才会感到安心自在。”
在作者看来,与其紧跟时尚,不如选择让自己舒心和怦然心动的衣服。她的客户中也有不少在整理服装后,通过色彩咨询找到了新的服装风格。
作者本人的穿衣风格是田园风,这是我绝不会碰的着装风格。但她穿着这种风格的衣裙却特别和谐典雅。
8、扫除工具越少,越容易保持清洁。
“家里既有万能清洁剂,也有不同用途的其他清洁剂的人,与家里只有万能清洁剂的人相比,显然后者打扫得更勤快。”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
根据我的推测,这是因为简化了决定流程的原因。
毕竟做家务并不是一件人见人爱的事情。如果每次清洁之前都要在储物柜里将清洁工具寻找和挑选一番,而不是即拿即用,我想很多人都会觉得麻烦。
许多极简人士(比如《一日一舍》的作者铃铃希)的家里通常只有一套清洁工具和一种清洁剂。这种打扫方式,我非常希望学习。
9、新习惯通过“努力十天”培养。
“我认为,既然开始做一件全新的事,就应该先一口气挑战最高难度,最大限度地尝到其中的甜头,这样更容易养成新习惯。”
与“福格行为模型”通过“微习惯”培养长期习惯的主张相反,近藤麻理惠推崇先将新习惯做到极致并坚持十天,然后再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虽然福格用了一整本书介绍“微习惯”的原理和效果,再加上其他畅销书作家对“微习惯”的进一步传播,使“微习惯”的影响力远超其他习惯书籍的理论,近藤麻理惠相反的观点却也有其道理:
如果不能一鼓作气,完成一项“里程碑”式的整理,也许这个过程会变得越来越长,而且离“理想的生活”更加遥遥无期,使人泄气。
当然,究竟是选择“一日一舍”那样的“微整理”,还是“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那样的一次性彻底整理,每个人的生活情况不同,需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cucu结语
在过去阅读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时,我最受触动的是她关于对物品“怦然心动”的描述。这种感性的认知是我如今仍然还在培养的“超能力”。
在《找回生活的秩序感》一书中,理财教育师蒂法尼·阿利切提醒读者只购买“需要”和“爱”的物品,忽略“想要”和“喜欢”的物品。这里蒂法尼·阿利切所指的“爱”的物品,和近藤麻理惠所说的“怦然心动”的物品应该是同一类。
每一天被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环绕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我也很想知道。
那种令人向往的生活,一定能通过整理的“魔法”实现。
(图源:unsplash,pexels)
-END-
-谢谢你,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