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社会学家说过,亲缘关系的根源是家庭,一旦家庭这个组织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影响到亲人之间的交往,那亲缘关系就只会式微。
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亲缘关系就出现了,比如说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亲兄弟姐妹的关系,以及我们跟某些亲戚的关系。
随着人类对于“亲缘关系”的重视,那各种习俗以及传统的观念,也就出现了。所谓“风俗自然来”就是这个道理。
尤其是在环境封闭的小农社会,“家”的观念被人们视为“孝”的观念的核心。也就是说,对于“家”的重视,那是铭刻在我们骨髓中的传统。
而这些传统,看似不会改变,可实际上,当“亲缘观念”发展到了今天,其实它早已受到了新的观念的冲击。时代的发展,必然会产生观念上的变化。
纵观当下的生活环境,我们能够发现,谈论亲情和家庭的人更少了,而“断亲”的人更多了。还有一些人,宁可跟亲人减少往来,也不情愿保持亲密的关系。
或许,总有一部分亲情,会走向衰亡。
02
来自灵魂的提问:为什么亲情会变得愈发“式微”呢?
我想,有这么三点原因。
首先,人们对于个人的重视程度,已然超过了对于家庭的重视程度。这一点,在80后、90后以及00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物质化的发展,本就容易对感情产生“割裂”的效果。在金钱利益面前,多少感情会烟消云散,多少亲情会化为泡沫。
从80后这代人开始,我们就能发现,逢年过节不去走亲访友的人变多了。如此,就能说明,这些人平时就没有跟“亲人”联系的想法。
其次,信息化的发展,直接阻断了线下的交流,让亲戚之间的感情变得淡漠起来。
以往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我们总会约一些亲戚或者兄弟姐妹见面,在不断地交流中加深感情,提高亲缘关系的亲密程度。
可在今时今日,绝大多数的年轻人早已把网络社交当成了主要的社交方式,而对亲戚之间的线下社交不屑一顾。这,会让亲情变得式微。
第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不再可靠。同时,多少人连亲戚都认不全。
如今的80后还好,至少知道自己有多少亲戚。可90后或者00后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会管自己有多少亲戚,反正疏不疏远,跟自己的关系不大。
更何况,每个年轻人都忙着赚钱,又有谁会把心思和时间都放在“与亲戚交往”这件事上呢?
03
断亲,这是无法改变的趋势。
谈到亲情,很多人都觉得它是世代流传下去的事物,永远都不会改变。可是,在这个世界,又有什么是可以永恒的呢?
有些人在亲戚这个群体中“吃了瘪”,被人狠心伤害了,那他还会原谅这些亲戚吗?远离都来不及,又何谈原谅呢?
有裂痕的关系,无论怎么修补,都无法“破镜重圆”了。
有些人逐渐看清了亲戚和兄弟姐妹的嘴脸,觉得这些人特别虚伪。如此,他还会让自己置身于虚伪当中吗?
在日常的工作中,已经活得很痛苦了,与其继续在亲戚这个群体中痛苦下去,不如当断则断,让自己过得好一点。
现如今,996成为了常态,人们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逢年过节,有多少人选择宅在家中休息,而不愿意到处走亲访友,既不想劳累了自己,也不想影响到别人。
别看现在的交通方便了,通行便利了。可实际上,多数农村的家族都分裂了,家族成员各奔东西,再也没有人会为了所谓的“亲戚之情”而让自己惹上一身腥。
04
部分亲情,很有可能会走向衰亡。
我们这里谈到的亲情,一般以“亲戚”之情为主。因为亲戚,如今成为了一个不太好的群体,受到了无数人的厌恶和质疑。
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人们对于亲戚的态度就明白了。
谈到亲戚,以往我们还会有“重视”的心理和想法。如今,我们一提到亲戚,就只会感觉到厌恶,颇有想要“及时远离”的想法。
当然,城市人对于“远离亲戚”的态度,那是比较坚定的。而农村人,那就有点模棱两可了。因为前者的思想比较开放,而后者的思想,比较固化传统。
只不过,随着城乡的结合,一大批农村人去到了城市扎根,这就注定了“亲戚之情”不会长久,而只会慢慢地消亡。
有社会学家认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既让多数人进入到了新的生活环境当中,也让多数人摆脱了传统的束缚。
也许,不是人们主动远离了亲情,而是环境和时代的发展,让某些亲情,比如亲戚之情,变得冷漠且模糊起来。
但还是要说,对于亲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反正适合自己就好。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