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说过“很多人其实会做一件事情,但是他就是不去做,这是最可怕的。”这描述的就是懒惰的行为。
从编程的角度来说,人是一个对象的话,那懒惰就是这个对象的属性。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函数,来对这个属性进行作用,进而返回值输出有利的结果。
懒惰是因为做事情的心理成本过高。心理成本是可以进行利用的。比如要阻止自己玩手机,就把它关机,放在远处。如果想要克服懒惰,就要降低心理成本。比如15分钟法则,自己不想做一件事情、但是必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可以先逼自己开始15分钟,自己其实有个大脑渐渐进入状态的过程。15分钟过后往往人们的心理成本下降、抵触情绪消失了,可以进而开启好几个小时的高效工作。如果第一个15分钟失败,可以多尝试几个15分钟。
懒惰被认为是人的绊脚石。人生在世这么多年了,从自己身上就可以看到不少懒惰的痕迹。进一步说,也做过家教那么多年,不管教什么学科。看到学生发懒的时候,笔者就像看到一面镜子,像是看到了年少时候的自己,笔者开始自省。有学生可以因为一次次的懒惰,导致六年级已经把英语这门科目丢了,上课完全听不懂。还有人十几年的英语都是丢弃的,而且选择成人教育的时候,需要付出集中的、六个月的时间去弥补几十年的懒惰,可谓成本巨大。懒惰让人们丢失了许多机会。这可以从面试的时候,发现自己啥也不够格的时候体现出来。赤裸裸的真相,让自己不得不直视自己的懒惰。
很多人做事情前,会考虑很多、会问东问西,然后随便抓住一个理由去否定自己,这种自验性的否定,其实都是在为懒惰找借口。要注意,知道一件事情非要做的时候,一定要赶快去做。因为搜集过多冗余的信息,会产生强大的内耗。简而言之,就是脑子想太多、时间过太久,就激情退却、不想去做这件事了。
辨证来看,懒惰有好的一面,就是因为人们想要偷懒,所以把许多行为总结出模式之后,创造出了标准流程化服务;就是因为想偷懒,所以产生了许多便捷的工具,产生了黑箱子,让我们不需要了解底层原理,就可以使用一些产品,创造更高层次的价值。
人是容易熵增的,所以懒惰随时会出现,所以需要时常常自省,今天我犯懒了吗?我怎么样能够降低做事情的心理成本、排除万难呢?夺取了解一些时间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吧。这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管控自己。知道了这些,就有信心了起来。所谓“知之而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