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简书,源于朋友“倾听光阴的故事”在微信里推送的文章,觉得这样写作很自由,也很有趣。10月30日,我发了第一篇原创作品,至今整二个月,四十几篇散文,近八万字,四百多个点赞,粉丝上百。自己都觉得够努力,还不错。
简书带给我忐忑与愉悦的同时,也带给我一点点正能量。我在年级学生大会上,“厚颜”地把自己作为例子,多次提到“坚持”,其中的努力和付出,确实是可以说道说道的。每一个笔下的人和事,都画面在自己的眼前。
简书至少提供了某种可能。
01
抓住空闲,让生活在字里行间有趣。
出差途中,大把的时间,就用手机,一个字一个字的码。午睡时,先写个片段。下班后,再码几段,或改一改。睡前,沙发上,完整的修正,配上图片。周末的早晨醒来,特别有感觉,又开始了,可能一写,就一篇成了。再读读,再改改。工作挺忙,逮个空闲,用心经营,乐此不疲。其实,用手机写作,挺累眼睛,充电也挺麻烦的。
02
自己不满意的作品,不断地改成喜欢的模样。为了对得起读者,对得起内心,总是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修改,小到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大到整个语段,一个场景。有时候文章题目就改过好多遍。譬如最近发的《那些年,我教过的最有才的女生》,最初的想法是《最学生 | 我的“嫩瓜”双子星》,写了最典型的两个,后来又觉得还有一个可以上榜,改为《文学拷问 | 谁是你教过的最有才的学生》,后来改为《学生 | 你教过的最文学的那一个》,都觉得不满意。阅读量300多,不知道现在你会喜欢哪一个题目?
03
写熟悉的人和事,在平静中积蓄力量。
第一篇写的是《父亲》,自己特别满意。父亲七十了,看上去也还年轻,过得挺自我很快活。每周我几乎都会回去看父母,生活的各个场景,我都熟悉;日子里的影像清晰自然。写起来得心应手,叙述自然平静,情感的表达也水到渠成。发到朋友圈,890的阅读量,47个点赞,16个点评,20多个打赏,被《散文》《首页投稿》《生活家》《手艺》等9个专题收入,这种鼓励是非常激动人心的。
后来整理了一篇《怀念我的哥哥》,文章是六年前写的,那天周五放学早,就在办公室整理,寂静的校园,一个人的怀念,边整理,边流泪,最后泪流满面。发到《简书》上,被《散文》《原创文字集》等收录,阅读量上千,好多的点赞和打赏,有熟悉的不熟悉的朋友,都在文字的情绪里感动,触动了大家的共鸣,自己也觉得是一种最好的纪念。
有一次我感冒了,在医院挂盐水,走进走出的人特别多,突然觉得生命是那么的脆弱。一个平时踢足球、打篮球,喜欢运动的人,也免不了上医院看医生。就想起来我的前任校长,现在生病在家休养的王关生老师。下午3点多,我开始沉下心来写,5点多完成了。发给王校长的夫人朱老师看,不知道写得怎么样,有没有把情感表达出来,人物拿捏得是否恰到好处,能不能发。朱老师同意了,还给我打赏,表达了她的谢意。《人物 | 王关生:心中的感动》一文,成为我作品中阅读量最大的一篇,四千三百多,多个专题收录。王校长的事迹着实感动了大家,好多个微信朋友圈里转发,好多人是流着泪读完的,我也收到了太多太多的点赞。也许,真情实感,才是表达的最高境界吧。
《似水年华 | 五云山纪事》~~“幸运的是,我还在你在的小镇,我还能在岁月的轮转与沉淀中,去真正感知你的呼吸、你的脉搏。有那么一刻,我停下脚步,好像你对我是陌生的,而且一切过往都是那么的久远。”上千的阅读量,唤起了多少人的母校情缘、青春记忆。
《宿管烟火》~~我试图以一种人们都能接受的方式,去传递我们司空见惯的事情,也许只是徒劳。 但我更想用最接近他的文字,不喧嚣不浮华,沉积于灵魂深处的香慢慢地四溢,让过往与眼前这个男人相遇而没有错过--记录身边平凡的教师。
《五云 | 小镇足球的不二版图》,一群年轻人,活力四射,草根榜样;《小镇人物 | 二哥》,小人物,小天地,世态沧桑;《“知名度”的休闲时光》,自由职业的日常,光鲜背后的真相;《我家囡宝》,宠物小精灵,平添几分俏皮可爱……
04
拓宽路径,在阅读与行走中丰富体验。
《读书:一抹最美的风景》~~读书,遇见最好的自己,同时也传递最美的心地。无形之中,你让自己真正成为你圈子里那个善良而温情的自己。
《无论什么旅程,记得有趣》~~世间最难得的,不过是让你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想着有趣,过得有趣,无论如何,记得有趣。行摄自然,香港澳门、温岭玉环、嵊泗西塘、扬州镇江印象,多个被《在路上.旅行》收录。
《婚姻的真相|甘心情愿》~~生活,归于日常,那么琐碎,因不厌其烦而激情满怀;婚姻,柴米油盐,如此细碎,因充满睿智而变得有趣。
《那些年,我教过的最有才的女生》~~喜欢码字的语文老师,会在某个角落里,不经意间,掂量过往的学生,那些喜欢阅读、写得特别好的“嫩瓜”,权衡,比较,谁是那个最特别的,谁最有才气,谁无可挑剔。
05
那么多的关注、点赞、打赏,着实让人喜欢和感动。
冬日的午后,读简书上的文字,关注的专题或个人,喜欢或不甚喜欢,都觉得那么贴近、亲切和温暖。
感谢《首页投稿》《散文》《原创文字集》《文.心.声》等专题对我的大度与鼓励,即使我不像自媒体那样顶格写(我还是喜欢每段空两格的阅读习惯),你们也宽容我,让我稚拙的文字有了更大的阅读空间。
2018,继续与简书同行,不负文字,不负卿,努力做一个够努力、懂生活、有情趣又有情怀的文艺小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