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想”,是开发想象力的非常好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观心”修行的方法。
“想”,即心中之相——心中的形象、现象等。
从观心的角度而言,观想,即是一边冥想一边观照心中显现出来的形象、现象等。
观想,对有些人来说很容易,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就非常难,这是因为有的人天生具有比较好的形象思维,心中所想很容易就以具体的形象浮现在心里,但有的人虽然也可以想象出某种形象,但不够具象化,不够真切。
后一种人较多一点,这种人修习观心,可以从观念头入手进行观照。前一种人比较少,这种人修习观心,因为观的内容很容易具象化,所以可以从观想入手进行观照。两种方式都非常好,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观心方法。
这么多年来,对大部分朋友的引导基本都是从观念头入手,可是昨天在引导一位朋友观心时发现她的形象思维不是一般的好,所以就做了一段观想的引导。上一次引导一位朋友以观想的方式观心,还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所以很值得把这段引导过程记录下来,形象思维好的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
以下为整理修改后的微信对话内容(对于这位朋友以YZ作为代号,笔者以MK作为代号)。
......
YZ:我刚才看你写的空海浪花,忽然有一丝明悟,不知道对不对,想向您请教。就是对于观照这件事,忽然想到,是不是就有点像自我分离出来(灵魂出窍的感觉)然后回过头来看那个活在当下的自我?
MK:有一点像。比如你现在看着自己心里的状态变化,就是一种观照。
YZ:这样一来是没有自我了吗?或者说自我对当下已经不起影响作用了。
MK:你可以看一下,这些问题从什么地方生起?
YZ:嗯,我刚刚看了你写的那一篇,说到观照应该不止于观照,还应该有“六度”的修持。
YZ:才会让这种观照慢慢的稳定下来,我感觉自己一直处于比较糊涂的状态,有时候看的比较清楚,有时候又看不明白,看来你那文章,似乎明白自己问题在哪了。
MK:专注于观照的时候,也是可以涵括“六度”的。
YZ:嗯,也许是专注力还不够。
MK:您现在可以跟着我的引导来做,而不是跟随你的头脑。
YZ:哦
MK:停不下的头脑,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因为它永远有无数的问题。
MK:你可以放下头脑,只是用心去感受自己的心。
YZ:嗯
MK:问问自己的心,在吗
MK:你可以自问自答,不是用大脑回答,用心回答。
YZ:嗯
MK:它在吗
YZ:在
MK:注意体会,这个心的在,在何处呢?仔细找一找。
YZ:在茫茫宇宙中,如同漂浮的一粒尘。
MK:那是你的想象……
YZ:哦
MK:心,在何处呢?去体会自己的心。
YZ:在当下的身体里。
MK:你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心的边界在哪里?比身体的范围大,还是小呢?
YZ:我感受到像一棵树那么大,应该是比身体的范围大。
MK:再继续感受。打开自己的心,感受它无边无际的宽广……
YZ:心上没有门(捂脸)
MK:我说的不是门,而是对心的限制。
YZ:是说让意识进入心世界?
MK:意识在哪里?我说的心,不是心脏,而是心灵。
YZ:我很容易和想象混淆。
MK:没事的(笑)。仔细体会一下,心本身的状态,当下真实的状态。
YZ:然后我看到的也可能真的是心脏,因为是呈现为一个心形状。
(当她说出这句话时,我明白了,她的形象思维不是一般的好,于是我改变了引导的方向——)
MK:是什么颜色的呢?
YZ:红色。
MK:这个形象是出现在你的脑海里吗?
YZ:好像是出现在胸前,大概有一张圆桌那么大。
(当再次确认后,真的感到非常地惊喜。但是我没有做任何表示,而是抓住这难得的机会直接进入“冥想+观照”的观想式引导——)
MK:现在,观想它慢慢地变成了一朵红色的莲花……
MK:能观想出来吗?心形的莲花......
YZ:能
MK:(赞)
MK:观想莲花发射着红色的光芒
YZ:嗯,好像是金红色
MK:(赞)
YZ:好像内圈是金色,外圈是红色。
MK:观想莲花上慢慢地化现出了一位菩萨。
YZ:哦
MK:安详地坐在莲花上。
YZ:哦,这菩萨披着白纱,应该是观音
MK:(赞)
MK:看看她的手中有净瓶吗?
YZ:有,左手持净瓶。
MK:(赞)
MK:右手呢?
YZ:右手刚才好像没东西,现在好像多了一根柳枝。
MK:(花)(微笑)
MK:看看她的额头。
YZ:很光洁,没有东西。
MK:观想菩萨将甘霖洒在你的心里、身体里……你可以默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YZ:嗯,那甘露甜津津的。
MK:(花)(微笑)
MK:观想甘霖充盈着你的身心,清凉,甘甜,芬芳……
YZ:甘露从一点一滴变成了几滴,然后变成了细密的雨,我好像沐浴在那雨下。
MK:观想身心所有的污垢全部都被这甘霖雨清洗的干干净净。
YZ:嗯
MK:然后这甘霖雨继续扩大,慢慢地充满了整个地球,整个宇宙……
YZ:哦
MK:所有一切世界都在这甘霖雨中变得洁净,芬芳,清凉,光明……
MK:慢慢地观想,不要着急。
YZ:那甘露雨洗涤着整个世界。
MK:(花)(赞)
MK:当你看到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洁净了之后,就慢慢地回收。
MK:让它慢慢收回你的心里,收回净瓶中。
YZ:洁净后的世界是不是草格外绿空气格外清新?
MK:是的(微笑)
YZ:哦,好
YZ:嗯,收回了。
MK:收回来之后,观想菩萨渐渐地化成光,融入了莲花。
YZ:哦
MK:莲花花瓣慢慢合拢。
YZ:嗯
MK:慢慢虚化,隐在了你的心轮里。
YZ:嗯
MK:注意体悟,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YZ:法,就是观照的种种吗?
MK:是的(微笑)
YZ:心灭,则无法观照。
(对于这句话,现在补充回应一句:这里的心生、心灭的心,是“想”,也就是念头。而不是心的本体。“想”灭了之后,只是观照不到具体的对象了而已,但观照本身其实仍然是在的。因为,那个没有任何对象之后的“空”,同样也是呈现在观照中的一种“空”之相。——对于这一点,这位朋友看到这篇文章时,可以注意仔细体会一下。)
YZ:在这个过程中,我观照的有问题吗?
MK:没有,挺好的。你是修密法的好种子。
YZ:哦,感谢引导,师兄,你是菩萨心啊!
YZ:这是修密法吗?(捂脸)我是啥都不懂的。
MK:这只是观想而已。
MK:注意,对于观想出来的一切,不要过于执着。
YZ:嗯,我看过你写的关于执着的问题,了解执着是怎么一回事。
YZ:那修密法又是啥?有点好奇。
(补充回应:建议阅读一下雪漠老师的《红尘中的历练》,书中写了很多关于密宗修行的基本常识。)
MK:观想出来的景象,是一种由心而生的幻相。所以,不要将这些景象当成真实。
YZ:嗯,不是真实。
MK:同时,它也说明了我们的心一种神奇的能力,可以创造一切相。
YZ:但是这种幻象真的能够除去心灵的尘埃?我还是感觉到了轻松。
MK:可以的(微笑)。这就是其中的秘密之处,虽然是幻相,但有实际的作用。
MK:这作用其实来自于心本身,只是借助形象而发挥出不同的作用。
YZ:哦。好神奇。
MK:心向善,就可以创造天堂,净土。心向恶,就会创造地狱。所以,一切皆由心而创造。
YZ:但是我在你的文章里看到,不要扩大心魔的作用。
(补充回应:正确的观念非常重要。一定要树立正知正见,从开始修行就要如此,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修行保驾护航。)
MK:刚才的观想,你可以每天进行一次。这种观想训练只要自己知道就行,不要跟别人说,也不要写文章分享。
YZ:哦,好的
MK:需要为训练创造一个优质的环境,尽量不要产生其他不必要的干扰。
YZ:每天一次,睡前进行。
MK:可以的(微笑)。
YZ:不受干扰,可以的,没问题。
YZ:我觉得这第一次观想画面还比较模糊,可能以后会慢慢的越来越清晰。
MK:睡的时候,可以默默观想菩萨在心轮里加持你夜梦吉祥,然后安然入睡。
YZ:哦,好的。
YZ:我有点奇怪,您为什么会带我观想呢?
MK: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您比较适合观想。您的观想能力很强,潜力很大(笑)。
YZ:真的吗?
MK:是的(微笑)
YZ:谢谢师兄如此耐心引导。
MK:不客气~
......
从这位朋友的例子也可以看出,看上去每个人都生活在相同的世界里,但其实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独特的。我们不要总是用自己的经验去衡量别人的世界。
之所以分享这个案例,有这样几点考虑:
1)有利于我们认识到,不同的人其实有着不同的世界,我们要以更宽广的视角去接纳不同的人、不同的世界;
2)有些形象思维特别发达的修行者,不明白自己在内心看到的各种景象其实是一种幻相,从而迷失在幻相里——因为你越是渴望看到什么,就的确可以看到什么,这些现象是在潜意识的妄想中构建出来的,但很多人迷得很深,甚至精神分裂,把当下的现实当成幻相,而把内在的幻相当成真实。——这远比一般人的红尘梦迷得更深!迷在梦中固然可悲,迷在梦中的梦中不是更可悲吗。所以希望有缘的朋友借此案例能够明白一切内景皆是心生幻相,从而不被幻相所迷。
3)对于形象思维特别发达的朋友,如果想要进行观想训练,也可以参照上面引导的过程进行观想。
4)对于想要培养想象力和写作能力的朋友,可以用"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观想”——比如,你想写一只雄鹰,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只雄鹰,然后展开你的想象;你想写一只兔子,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只兔子,然后展开你的想象。总之,你想写什么,就想象自己变成什么,然后大胆地展开联想。这样写出的文章必定非常精彩、鲜活。
补充说明:
对话里谈到了密法的修行,密法修行中有大量的观想,所以进行对话中的这种观想可以为密法修行打好基础。至于密法修行本身,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上面的观想引导仍然是观心修行的其中一种方法,不涉及密法修行。这是需要特别明确的。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观想,只是观心训练的基础部分,真正的重点仍在于对于心之本体真相、真性的观照和了悟——这之中,需要扫除一切“想象”,直观最根本的实相——以空性为根本性质的明空一体的实相。
愿所有的生命究竟觉醒!
在此,特别感恩这次对话中的这位朋友,祝这位朋友以及所有的朋友们吉祥如意,早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