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穗子,何小萍,林丁丁,郝淑雯(舍长),小芭蕾,刘峰,朱克,陈灿。
萧穗子,故事的讲述者,一个有文采的姑娘,一直喜欢小号手陈灿,默默的为他作者很多事情,将舍友不喜欢的饺子拿给陈灿吃,只是因为他说过他不够吃。去慰问部队的途中,只是为了和陈灿待一会儿,就自己默默的站在路边,陈灿问起的时候说自己落到队伍后面了。当陈灿别人比赛输了时,她也在关注他的情绪,生怕他生气。在听到陈灿,被车撞了之后,不顾即将开始的表演,横冲直撞的就想医务室狂奔而去。当听到陈灿需要用足金做牙托时,又急匆匆的本会宿舍,找到母亲留给她的唯一的金链子,送去给陈灿做牙托,临了也只是对陈灿说,“不要转行,不要离开文工团,要一直留在这里!”。文工团解散的前夜,她写了一生中唯一的表白情书,唯一的诗歌情书,打算给陈灿,由于陈灿有事,便放在了他的小号箱子里,结果郝淑雯过来说了一句,“我和陈灿好了!”,她一脸惊愕。等到晚上大家睡着了,她又悄悄的把情书拿出来,撕毁了,这一撕,撕掉了她的懵懂的爱情,也让她坚定了自己以后的路,直到她后来考大学,工作。中间有一段,是她的父亲(文革被批判的人)给她寄了一大箱子的好吃的,她欣喜若狂的说着,“我父亲解放了!”,这个人物她的喜怒哀乐都表现的很丰满,很直接,就连她喜欢陈灿也从来不加掩饰,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何小萍,一个北京来的淳朴姑娘,她的父亲被劳改,母亲改嫁,于是她也改了姓,但是她一直都生活的没有存在感,从小母亲忽视,被其他人歧视,她以为进了文工团生活会改变,但其实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欺负她。
她是刘峰接来的,刘峰(活雷锋)从一开始就给了她温暖的关怀,也许她从一开始就对刘峰有了不一样的感情吧。刚到的时候,舞蹈老师让她表演一下,郝淑雯帮她脱下衣服之后便拿着她的衣服开始了对她的心理防线的攻击,由于他洗澡少,出汗多处处被人不喜欢。排练舞蹈的时候,朱克就不好好和她配合,说事嫌弃她身上的汗味儿。这个时候有腰伤的刘峰主动说为她伴舞,这也是刘峰留在何小萍心里的最美好的记忆吧,以至于她后来精神失常了也还记得这段舞蹈。其实郝淑雯嘲笑何小萍是因为她自认为的干部子弟的身份让她得意忘形,让她觉得自己就是高人一等,特别是在何小萍这样的没有背景的小人物面前,而朱克则是为了合群吧。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会做一些让自己合群的不符合道德的事情吧。
何小萍一开始的军装照事件就为她的不喝群奠定了基础。她在这个集体中不被接纳,不被容忍。哪怕她再怎么努力也总是被人不喜欢。
内衣事件,又是一起让何小萍受尽心里凌辱的事件,甚至于小芭蕾竟然当中要死开何小萍的衣服,也许看到不合群的弱者出洋相,是这些追随者的责任吧,他们为了在隐形的leader面前展示自己,便会不计一切的去给这个弱者一再的伤害。
直到后来刘峰拥抱事件发生,被分配云南伐木之后,何小萍彻底对文工团这个群体失望,她不服从安排,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着,后来她也被派去了野战医院,见证着生命的伤痛,生命的流逝,生命的各种葬送。终于她的思想崩溃了,精神失常了!
再后来由于舞蹈对她的唤醒,她终于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林丁丁,剧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她足够美丽,足够有魅力,让一个个的男青年为她倾倒,文工团的摄影师,活雷锋刘峰,也许还有其他的人吧。
一开始的军装事件,她就不喜欢何小萍,一直在背后推波助澜的伤害何小萍。
对于刘峰对她的表白,她表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固执的想法。在她的心里刘峰是活雷锋,刘峰是个纯粹的好人,当刘峰向她表白时她觉得很惊惧,一个那么好的人,竟然暗中惦记了她很多年,这让她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但是她忘记了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她不应该排斥一个好人的美好的爱。不知道多年后她想起来刘峰的事情会不会后悔,会不会对他心怀歉疚呢。
当然美人就会有好的生活,而林丁丁的生活确实过的很滋润。
刘峰,这个人物的精气神,以及她说表现出的雷锋精神确实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会给文工团的同志们带东西,修东西,帮忙做家具等等,文工团的人几乎已经习惯了他的付出,就连猪圈的猪跑了都来找刘峰,可见他在每个人心中的分量,似乎他已经是这里所有人的主心骨了,似乎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
甚至文工团给他的进修名额他都让给了别人,也许这是他的雷锋精神吧。但是也不难想象,他并不想离开文工团,因为这里有林丁丁,有他喜欢的人,所以他宁愿自己在文工团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打打杂,只要可以看见林丁丁。
但是当他表白之后却背负了莫名的罪责,也因此他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也许他离开文工团的时候是有着无限的愤怒的,所以他将所有在文工团的荣誉都扔掉了,因为他觉得这个地方让他觉得寒心吧。
他在战场上一次次的舍身,除了他的爱国心,想来他也有着生无可恋的情绪吧,毕竟他最爱的人,他曾经真诚帮助过的人,都背叛了他,都对他落井下石,他的生活完全的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动力。
多年后,当他在看到林丁丁的照片的时候,却还是满脸微笑,充满了昨日重现的美好,也许在他的心灵深处,他从来就没有怪过她,他只是把她尘封在了心底。
最终他与何小萍的结合属于情理之中的吧,因为何小萍的心理创伤只有像刘峰这样的人才可以疗愈,而刘峰的过往也只有何小萍可以接受与理解。
一个时代的思想,一个时代的印记,一个时代的悲鸣,一个时代的消逝。怎样的时代就会有怎样的悲歌。哪怕现如今的新新时代,也有着难以名状的哀愁,只是由不同的人演绎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