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点将:
李山林,湖南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南省现当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文学创作系列职称评委,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系列正高职称评委。全国第二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文学文体与语体、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担任语文课程论、语文教学论、语文教材研究、现当代文学经典研究等硕士和本科生课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2项,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成果立项1项,湖南省教学改革课题1项,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1项。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湖南大学学报》、《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研究》、《教育史研究》、《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论文被《1978——2005语文教育研究大系》全文收录1篇,列入要目4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出版大学教材3部;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湖南省首批国培专家,明星讲师。
湘派语文教育研究者
李山林学术成果:
壹. 出版书籍:
《语文课程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现代语文教育学》(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中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案例教程》(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
贰. 发表论文:
一是文学研究,主要是文学语体与文学评论,包括诗歌、散文和杂文。这方面发表文章20篇。研究内容有:
《写作语体研究论纲》(益阳师专学报1995.01):针对写作教学中重文体训练、轻语言训练,文体意识强、语体意识差,文体界说分明,语言混沌一片的状况,提出“写作语体研究”的课题,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写作学中的语言问题。
http://cnki.hnust.cn/kns55/
《散文语体特征试探》(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06):散文语体是散文文体规范下的一种话语系统,是与散文体裁相匹配的一套文学语言体式,其特征为:“自我”的表述视角、个人化的话语品格、情境化的话语结构、化实为虚的表述策略。
http://cnki.hnust.cn/kns55/
散文作家作品评论(包括苏叶、余秋雨、孙犁、曹明华、柳宗元、欧阳修):《文体的超越与创造--苏叶散文创作论》(益阳师专学报1998.02),《论苏叶散文的美学特质》(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2.06);《散文的“政治话语”与“文化话语”:冯伟林与余秋雨散文的文体比较》(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06);《崇实·尚理·质胜:孙犁散文观述评》(益阳师专学报1998.01),《源于生活的文学语言观——孙犁文论研究之一》(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04),《<耕堂读书记>:一种独创的文体》(益阳师专学报1997.03),《方法·思想·文体———孙犁《耕堂读书记》评说三题》(吕梁学刊1997.03);《感觉·理性·独白:曹明华散文形式三题》(益阳师专学报1992.03);《沉郁之美与轻舒之美:<小丘记>与<醉翁亭记>文体风格比较谈》(益阳师专学报1996.01)
http://cnki.hnust.cn/kns55/
诗歌文体研究:《诗歌意境创造三题》(益阳师专学报1996.03),《诗歌意境创造流程探微》(写作1996.07),《诗歌比喻的审美学思考》(益阳师专学报1997.02),《试论诗歌的朦胧美》(益阳师专学报1996.02),《朱湘诗歌音乐美探微》(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89.02),《坚实而又开放的诗歌美学佳构》(名城诗报1989.05)。
http://cnki.hnust.cn/kns55/
杂文语体研究:《杂文写作文体特征试探》(益阳师专学报1995. 02),《杂文语体特征浅论》(《益阳师专学报1996.04)
http://cnki.hnust.cn/kns55/
二是语文教育研究,重点是语文课程研究。又分为“人文性”、“课程内容”、“课程知识”、“教学化”、“教育研究方法、”“语文教育史”、“现代语文教育理论的反思与批判”等几个方面。
《语文教学课程论视点初探》(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06),《语文教学的课程论视点再探》(《当代教育论坛》2004.05)
语文课程人文性研究:《语文课程的人文知识基础及其教学》(《语文建设》2004.01),《试论语文教学的人文阐释》(《现代语文》2004.11),《试论语文教育目标的人文内涵》(《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04),《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人文教育的实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01),《论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内容的构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05)
语文课程内容研究:《“语文课程内容”略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1)、《语文教学内容理据例谈》(语文建设2009.01)、《“语文教学内容”辨正》(语文建设2006.02)、《“语文素养”辨》(语文建设2004.07),《素质的多层含义、特征及其对教育的意义》(《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06)
语文教学研究:《论语文教材的知识性》(《湖南教育2007.05),《试论语文教材的知识引导》(语文建设2007.9)、《语文知识与语文活动关系之探讨》(《湖南教育2006.08),《语文教材教学化的三个层次》(语文学习2008.01),《“语文能力”目标的重新审视》(当代教育论坛2006.06),《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微观思考》(中学语文2014.02),《文本细读与高考考点》(湖南教育2006.04),《语感训练的思考及做法》(语文学习1990.09),《文学教育视域中的散文教学》(语文学习2017.04)
语文教育研究方法研究:《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教育探索》20050.3),《我的语文教育研究立场》(《湖南教育》2010.11),《语文教育的三种研究视野》(《益阳师专学报》2002.01)
语文教育史研究:《百年写作教学价值取向的学术演变与发展》(基础教育研究2013.10,人大复印: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04),《百年语文课程问题的学术演变与发展》(教育教学论坛2014.08),《百年语文教育本体问题的学术演变与发展》(教育教学论坛2015.03),《百年语文教材建设的发展轨迹》(基础教育研究2014.08),《百年语文教育媒体问题的学术演变与发展综述》(基础教育研究2013.12),《百年口语交际教学问题的学术演变与发展》(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02)
现代语文教育理论的反思与批判:《“语言”教育的歧路和“文化”教育的回归》(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再论“语言形式教育”的歧路———对张长霖、王家伦商榷的回应》(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4),《“语言形式教育”反思三题》(中国教师2017.05),《语言形式教学:现代语文教育的一种理论误导》(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
语文教学流派研究:《论湘派语文教育的特征》(《当代教育论坛》2013.01,人大复印:初中语文教与学2013.09)
李山林学术影响
1.文学语体研究系列论文的学术创新价值:
提出“写作语体研究”的课题,对散文语体、诗歌语体、杂文语体做了具体深入独到的论述。并且依据这些理论从别开生面的“语体”角度评价作家作品。如《文体的超越与创造--苏叶散文创作论》,《散文的“政治话语”与“文化话语”:冯伟林与余秋雨散文的文体比较》(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06)。
2.语文课程研究的反响
(1)《语文教学课程论视点初探》(作为“特稿”发表于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委员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6期)是较早的一篇运用新的课程理论探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课程问题的文章。在某种意义上,填补了语文课程研究的学术空白,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得到很好的反响。此文全文收入王荣生、李海林主编的《1978--2005语文教育研究大系·理论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主编李海林用1700多字的评价文章专门评价了此文的学理价值:
第一,提出了一个语文教学课程论视点的问题,使“教学内容”问题得到明确的理论说明。第二,第一次具体化地讨论了语文课程的具体形态,为我们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分析模型。第三,对不同形态的“教学内容之间的递进和转换关系作了探讨,这种探讨是开拓性的。总之,这篇文章是对“教学内容”问题的重要学理推进,深化了人们对“教学内容”问题的认识。并为语文教育科学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
《语文学习》2003年第12期发表的《2003年语文教育研究动态综述》也对此文进行了评述:“李山林突破了现有的语文课程概念,将语文课程细分为‘教师理解的语文课程’‘课堂建构的语文课程’和‘学生经验的语文课程’三种微观结构形态”。《语文建设》2003年第9期也有对该文的500多字的“论点摘编”。
(2)《“语文课程内容”略论》(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1)被《2005年语文学科课程论研究综述》收录述评:
李山林指出,语文教育研究失掉了“语文课程内容”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导致语文教学中“应该教学什么”问题的失落。语文课程目标没有明确的课程内容做相应的支持,也就处于一种无从达成的“悬空”状态。语文课程内容是连接语文课程目标与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没有它,语文课程目标将流于空泛,语文教材编写将失去依据,语文教学也将茫然无凭。他认为语文课程内容由语文学科知识要素(间接语文经验)和语文活动内容要素(直接语文经验)两大部分构成,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分析表述可按“领域”—“项目”—“要素”—“要点”的顺序框架由大到小、由粗到细进行。最终目的是构建系统完整、要素分明的语文课程内容体系。又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课程研究》2005年第5期收录发表。
(3)专著《语文课程研究》获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评价文章四篇:
①《课程意识,语文课堂教学之必需——读山林的<语文课程研究>》(刘建琼)
②《搭建语文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评李山林教授的<语文课程研究>》((李学)
③“语文教育研究大系”《语文教学课程论视点初探》评析(李海林)
④《语文课程研究》书评(初中语文教育网)
(4)《“语文教学内容”辨正》、《语文课程的人文知识基础及其教学》、《语文知识与语文活动关系之探讨》等文章中的观点都被多家摘引。
3.《语感训练的思考及做法》(语文学习1990.09),当时署名李珊林,是较早的一篇研究“语感教学”的文章,给语感下了一个定义:“语感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后来的语感研究者经常引用。
4.对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系列研究,从语文课程的人文知识基础、人文教育目标、人文教育内容以及方法做了系统的研究和论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语文课程人文性质“悬空”、人文教育内容不明确、人文教育无所依托、人文教育目标无法落实的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周庆元语)
5.现代语文教育理论的反思与批判的系列论文:《“语言”教育的歧路和“文化”教育的回归》(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对语文教育的实用主义理论(从叶圣陶的“应需论”到当前“语言形式教学论”)特别是对当前语文教育理论界的主流理论话语“语言形式教学”做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该文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一定反响。
6.教材的创新:国内第一本《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在本书的“导言”中,提出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本质特征,即联系性。从课程内容特征看,它要建立语文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的联系;从课程功能特征看,它要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结,具体是建立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应用技术之间的联结,目的是将理论导向实践,从而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该书在编写体例上突破了以往教材大理论(章)套小理论(节)的体例,有意淡化理论阐述(理论阐述只占三分之一,案例及案例分析占三分之二),突出案例的作用,其结构为“理论阐述+范例+问题讨论+分析”,是名副其实的“案例教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性质与案例教学(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