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
21个“停止”帮你学会和自己相处
我们处在一个随时可以与他人发生链接的信息时代。又几乎人人都感受到孤独,却以独自一个人做一些事为耻。我们的时代似乎认为“一个人很可悲”。
有一次在推特上看到有个人说:“我今天在星巴克看到一个人,没有iPhone,没有平板电脑,没有笔记本电脑,他是坐在那里,喝咖啡,像一个精神病患者。”原来在这么多人眼里,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去星巴克喝咖啡,像精神病患者。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很可悲”,因为他们不会和自己相处,不具备孤独力。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就不知道干什么,心里就会特别烦躁。看到社交网络上说什么,也就跟着说什么,不在乎什么是真相。
我们需要学会和自己相处,不会独处的人必将错失很多的人生体验。
午堂登记雄在《孤独力》一书中是这怎解说孤独力的:
孤独力是指在社会中与人打交道的同时,也能始终把自己的意志放在中心位置,积极承担起自己责任的一种生活姿态。
孤独力是具备和他人合作的能力,又具备和自己合作的能力。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孤独力呢?
1、内省
1)停止害怕孤独
有的人就是习惯身边围绕着许多的人,喜欢灯红酒绿的生活。喜欢热闹是因为害怕孤独。孤独其实不是一个人待着,而是一种不能够自处的感觉。可是独处让一个人有时间躬身自省,去了解自己。
害怕孤独的人重视与他人的联系,却忽略与自己内心的联系。如果我们以外界因素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比如超过某人,那么这种动力很难持续。比如你参加一场比赛,你最在意的对手因为某原因参加不了,那你参加这场比赛岂不是没有意义了。我们应该重视内在驱动力,你是为了你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的,那对你来说才具有现实意义。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内省检视自己的过往,了解最真实的自己。当你越来越了解自己,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道路也会越来越清晰可见。
2)停止总和别人在一起
有的人做什么都需要人陪着,没有人陪着什么都做不了,这其实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当你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邀约伙伴。伙伴却拒绝了你,你就不去了;当你想看场电影,发现约不到人,你就不去了,这样你就限制了自己的活动。没人陪的时候,你完全可以自己去旅行、自己去看电影、自己去看看这个世界。这样你的世界就宽大了许多。
3)停止逃避痛苦
遇到问题会逃避,是我们启动了心理保护机制,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可是这种自动思维,会阻碍我们直面问题,而只有直面问题,才能够谈解决问题。
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启动理性思考。遇事形成一套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机制,例如启动,事情—情感—思考—行动—解决的解决问题的 流程。遇事先接受自己的情绪,比如你很生气,不要第一反应是为生气而羞愧、恼怒。因为你靠自动思维,一定会想把坏情绪压制住,那么很可能你会选择谩骂、指责这种错误的方式排泄情绪。应该思考,你到底是为什么生气的。接着思考怎么做才能够把事情导向一个好的结果,然后去行动。
4)停止把日程表安排的太满
我们似乎都有很多的事情,总忙不完,却忘记适时的留些时间给自己。忙碌中的人无法直面自己所处的状态,思考未来。留点时间给自己复盘,回顾自己的言行,梳理自己的人生履历,把握自己当前所处的位置,获得自己对人生的掌控感。
5)停止负面思考
一件同样的事,有的人能看到很积极的一面,有的人只能看到负面的。有的人反省自己,有的人责怪他人。负面的思考带来负面的效果,责怪他人与自己的进步毫无干系。而且当一个花精力去埋怨别人,就减少了完成自己的事情的时间和精力。时间和精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不要浪费在无所谓的事情上。
2、有自己的价值观
一个瓶子里,如果你先往里面装石头,装满了还可以往里面装沙子;可若是先往里面装沙子,就无法装下石头了。
人生其实也是一样的,先装大的东西,比如价值观、人格、理想,再装细的东西,比如习惯、方法。一个有自己价值观的人,才能够有自在地选择自己要走的路。
6)停止看常理
常理也不一定是对的,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7)停止在意社会标准
现在社会很多单身男女都面临催婚问题,因为在现在社会标准下,不结婚的人无论赚多少钱都是失败的。为什么别人25岁结婚,我们就也要25岁结婚。为什么大多数人生孩子,你就得生孩子。无论结婚还是不结婚,生孩子还是不生孩子,那都应该是你自己主动选择,而不要因为身边的人都这样,你也要这样。
独处能够让你静下心来,你的选择是自己主动选择,还是被周围的环境推着选择的。
8)停止在意他人的评价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首先想的是,别人会怎么看我们。总想寻求外界的认可,外界的标准随时都在变,一万个人都有一万个标准,根本没什么意义。西方有句谚语:“最在乎我们的脸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应该遵从本心,而不是遵照别人的意见而活。
3、人际关系
9)停止在意朋友的数量
很多人沉迷于微信通讯录里的数量,见个人就喜欢加个微信,想着万一能够用上呢。营造出自己很有人脉的假象,但其实最多的就是点赞之交。
就像《孤独力》里说的:
我们要相信,朋友只是我们人生更丰富的一个要素,不能以此来断定你是否是个成功的人。
对成年人来说,比起朋友,更重要的是可以相互切磋的同伴、对手、战友。
真正的朋友是你能够接受真实的对方,对方也能够接受真实的你。朋友在于质量而不在于数量。
10)停止勉强相处
所谓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大家谈不到一块去,何必往一起凑呢。没必要跟合不来的人有多深的交往,人生苦短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人身上。
11)停止隐藏自己
展现真实的自己,别人才能够了解你,你也不用整天担心自己被戳穿。最重要的是,有的人对自己营造的假象都深信不疑。
有个男生因为是农村出来的,怕别人瞧不起。看到别人全身名牌,但是他买不起名牌,就去买A货。去营造自己是有钱人的假象,还以为自己真的是有钱人了。问题是他又不知道有钱人是如何生活,以为有钱人就是随意挥霍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最后女朋友跟他分手了,他什么都没有,只剩欠的一屁股债。
当你自己都不接受自己的时候,凭什么要求别人接受你。也只有当你理解自己的时候,你才会以同理心去理解他人。
12)停止害怕被人讨厌
当我们做一件事情,不要怕冒被人讨厌的风险。要想人人都喜欢你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做任何一件事,有人说你好就有人说你不好。只有你思考了他人说的是对的,你才需要去修正自己的行为,否则完全不必在意。
不必去讨好他人,做自己就够了。
13)停止勉强留在职场上
我相信在职场中只有适合的岗位,没有不合适的人。在职场中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去选择岗位。不合适的岗位,自可选择离去,何必让自己接着痛苦呢。我一直认为一个稳定的饭碗从来就不是在一家单位做到退休,而是走到哪里都能有饭吃的能力。
4、通过读书提升自己
14)停止被信息牵着走
信息时代的移动互联网算法,总给我们推荐一些很有噱头的文章,若是你点开过,系统就不断会给你推荐此种信息,你就会被牵着走。我们应该主动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每次看的都是自己需要的信息,对于平台推荐的你不需要的信息,直接忽略掉。书籍也是一样的,读对自己当前生活有用的书,例如经济、健康、写作、心理学等。
15)停止茫然不安
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无法掌控,因为不够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我们会恐惧不安。我们需要去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我们也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够了解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书籍去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16)停止只阅读与自己价值观相同的书
了解不同的价值观,等于了解不同的视角。查理·芒格说,“在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眼里,全世界都是钉子。”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拓展自己思维的可能性,你的世界将会更宽大。
17)停止固执于自己的想法
停止固定性思维,拥抱成长性思维。
济群法师在《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一书里面说:
人类认识世界的程度,取决于自身能力。如果这种能力来自经验,因为经验是有限的,由此而来的认识也必然是有限的,无法直接抵达无限。
我们的经验也还有可能是错的,所以我们要反省自己,保留正确的修正错误的观念。
18)停止害怕变化
我很喜欢水湄物语在《懂选择的女人更幸福》里说的:
这个世界,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恐怕去接受变化,去思考更长远的未来,去尝试各种可能,才会是更好的办法。
变化意味着无限可能,无限可能意味着不确定性,我们对不确定性有着本能的恐惧。也正因为不确定性才有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
5、立即行动
19)停止没有梦想和目标
梦想就像是我们人生航向的指南针,为我们辨别方向。当你为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的时候,你才没有时间去在乎你在别人眼里是不是孤独呢。
20)停止过度思考而不行动
很多时候我们总想,想清楚再去做,可很多事情光靠想是无法想出办法来的。你只有一边思考一边行动,在这个过程中调整自己的航向。过度是思考并不是思考,而是总在一个头绪里打转。而理不清头绪让人有种无力感,会阻碍人的行动。
我们思考的时候,不要随便让思绪蔓延,最后不知道蔓延到何处。我们把头脑中的想法写出了,然后去梳理。
本书中提供了一个“未来年表”用来梳理思绪:
A、多少岁时我想要怎么样的人生状态,这个年龄想做什么?
B、接下来5年我要做什么?
C、今年我需要做什么?
D、这个月我需要做什么?
E、当下我需要做什么?
21)停止非要合群
孤独让你释放想象力,想象力滋生创造力。想想你在鼎沸的人群能够深度思考吗?为了所谓的合群你又要做出怎样的牺牲,怎样的迁就别人,你除了得到人群中的独孤还得到什么。
提倡孤独力并不是要消极避世,不和人交流,而是要学会和自己相处。人先要学会和自己相处,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才会有自己的价值观,把握自己的位置,才能够更好的和他人相处。自在的选择自己的路,而不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