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你的低水平勤奋:这些努力都有保质期
文:张宗超
与读者书:
建议摆脱看小说的思维模式来看我的文字,有些内容需要你反复思考和咀嚼。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比我说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2012年夏天,我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那个假期最长也最痛苦,从一开始等成绩到后来等录取通知,很煎熬。
我的成绩出来的那天是雨天,接着就各种忙碌志愿填报……收到录取通知书,还有一本《大学新生——赢在起跑线上》。凡不熟悉的,都多少会有些恐惧又渴望了解,我也一样,对大学既渴望又恐惧。
——恐惧往往源于无知。
那是一本写给菜鸟的书,全是一些攻略和指导,主治高三毕业生对大学的迷茫,帮助其提前了解大学生活。
既是攻略,就必然会谈到大学要考证、参加各种活动等问题。
上大学后,我也的确跟着其中一些攻略走,尤其喜欢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但凡有比赛我都会选择参加,即便我没什么把握的,都会去试一试,比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唯一让我回避的比赛是那些需要一定知识技能的,比如科技比赛、建模大赛……
当初之所以这么闹腾,不是因为自己牛逼。相反的,是因为觉得自己很菜,觉得自己存在感很弱,反正丢脸也不会有什么人知道,才去做这些事的。另一方面是期望有些迷茫,不想浪费时间,又不知道什么事情才是比较有价值和意义的,就想多拿几个荣誉证书来填补大学,我想再怎么样,至少能说明我大学没少闲着。
在现在看来,这条思路并不是十分可取,好在歪打正着的让我越来越闹腾。毕业那会儿,还真背回去了厚厚的一踏荣誉证书什么的。
我没有做过任何简历,除了有一次参加比赛做了一份很烂的简历之外。比赛最终是获奖了,烂的原因在于内容过多,却没有针对性,不过是极尽表达自己大学的收获,这是我的一次失败经历。拿了奖状后,出门才转身连同作品都被我扔进了垃圾桶。
此后,在学校,除了需要填一些信息表之外,我从不提及获得的证书,心有惭愧呀。特别到了大四,谈的基本就是自己的经历。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并没有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事实证明,在学校参加各种活动、担任某某职位、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这些,也只仅是在毕业那一、两年找工作可以给自己加分,毕业几年后,如果还用这些来证明自己,只能说明你很low。
不可置否,专业技能证书是一个敲门砖,而且要尽快的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展现出来。
——有些努力是有保质期的,但学习能力会持续保鲜。
既然有些努力有保质期,是否就无需努力了呢?必然不是。每个人都有骑驴找马的一段成长经历,关键是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去努力。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很有意思:“你想干嘛和你能干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都在说想要去做想做的事,在我看来,有这种想法的人,要么是不喜欢当下所做的事,要么是还没有能力去做想做的事。
存在这种尴尬的原因,看似是能力的问题,实际差对自己的投资,这种投资是在学习上、经历上的投资。
安徽有同学和我交流,说到觉得自己渴望早些毕业,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在学校有束缚。
相比较而言,渴望尽早步入社会的那一小批人,至少在思维层次来说是走在前面的,这是不一样的学习投资的结果。然而,更多的人还处于“婴儿”状态,除了上课、完成作业、考证之外,鲜有长远的计划,就算有,也有更多的人不敢表达出来,跟别说行动,因为内心敏感、脆弱,怕被说。
与此相当的工作人士有哪些表现呢?把工作当成任务去完成,混一天是一天,很安分却也谈不上有什么进步。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思维层次的不同。
从成长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改变是从思维上改变的。除了一些必要的经历之外,我思维的转变和打开都来自于学习,看书、看文章、报各种课程学习、听演讲等。
通过学习,借鉴别人的思维和智慧来完成自己的认知体系,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我一直认为这是很好成长的方式。
毕竟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想要尽快成长,你必须学会借力打力,以他人之力来决解自己的发展问题。
QQ:217431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