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更后的一些感悟

事实上我一直标榜自己很喜欢读书,文学,小说,杂志,故事也买过不少。现在开始写点东西的时候,想想以前读过的书,好像都没剩下什么。作为一个80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受到鲁迅批判文学的影响,一边努力一边去批判生活。到了大学喜欢上了心理知识,于是荣格,佛洛依德走进了我的生活,《梦的解析》这些知识完善了我的一部分人格,让我不那么自卑。那时也喜欢村上春树心理描写,记得那时把《挪威的森林》,借给了一个喜欢的女生看,算是最后悔的事了,也许这就是青春期的涌动使然。到了30岁,渡边淳一的“情爱”引起了我的注意,也影响了大概四五年的生活,形成了一些感情方面的观念,现在想想还是喜欢一篇叫做雨夹雪的短篇。后来结婚有了孩子,生活变的平淡,对探案的兴趣未减,于是东野圭吾、丹布朗我也读了一些。

有时候我也读一些哲学方面的书。总的来说很杂乱,杂乱到一直没有形成什么观念,很多时候我就是意气用事的买了看了,没有具体的规划。要说什么影响我了,可能是书中某个细节,就像是某句歌词,或者某一段旋律,为这一句话,记住了那本书,当然不是全部内容,有可能只是个书名而已。我一直觉得自己没什么记忆,好像一条鱼。但我就是喜欢,所以一直买,有很多书我都没读完过,比如《十三种孤独》《哲学的慰藉》这样的书,还一直在某一页夹着书签。有段时间我挺喜欢在掌阅上读书的,后来放弃掉了,自己给出的理由是纸质版的书,更符合我,能给与我愉悦的感觉。有些网络文学,让我没办法再打开第二页。

事实上,之前我也尝试过写东西,那会刚从学校出来,社交媒体给我一些和不同交流的机会,受了一些朋友的鼓舞,开始写一些诗,更准确的是一些顺口溜,然后每天发给朋友。但我本就是一个懒惰的人,没办法长期坚持,前前后后零零散散,有那么几页纸。我听说那些伟大的作家都每天坚持写作,我好像不行,看来我是没办法成为作家的。

但是现在我又想坚持写一些东西了,我能坚持吗,连自己都很怀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