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上有一句著名的话:距离产生美。说的就是审美距离论。要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必须使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保持合适的时间和空间距离。
“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久居之处无美景",是由于审美时间没有距离感,长时间的亲密接触,会使人出现审美疲劳或审美习惯性忽略,导致感受不到关。相反,秦砖汉瓦、古景旧迹往往能给人以美的震撼,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美感,那是因为时间越长,越能给人以深沉、古朴之美感。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合适的空间距离使人能看到美丽春色,如果太近了,反而看不到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只山中。"距离太近,就领略不到事物的整体美。同样,如果距离太远,则看不清事物的细微之处也难以欣赏到事物的美。
人与人相处也是如此。在朋友、父母、夫妻、亲子等关系上,保持合理的空间距离,就能建立起和谐的获得比较美好的心理感受。如果太近,有了过多的干涉,就容易产生矛盾;如果离得太远,彼此互不关心,就会导致关系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