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吃完饭,我问儿子:你知道那个兔子舞的音乐吗?就是left left,right right,什么go go go 。儿子坐在桌边看着手机,但还是跟着我说了left这个词,显然他是知道的。
一看他知道,我来了兴致,赶紧搜出这个音乐,还跟着在那蹦起来。想带动儿子一起,可是他没动,依然坐那看手机。
我蹦了一会儿,儿子突然大声来了一句:烦死了,关了!这声音来的突然,把我吓一跳,下意识的赶紧把手机关了。被自己儿子一吼,立马一股火顶上脑门,气得我不行。想发火,可是终究有家学的底子,还是忍住了,但瞪着他看了一会,生气地说:你不会好好说话吗?他没说话,也没抬头。
我实在气得很,抓起手机,转了两圈,气呼呼地说:哎呀,不行了,气死我了!本来挺高兴的,让你吼得心情一下就不好了,气死我了!不行啦,我离你远一点儿,我得去做个正向触点。
于是我到沙发上做了个正向触点,又起身做起了挂钩。做着挂钩时已经感觉情绪平复多了,我开始反思:如果照我以前的脾气,一定时当时就爆发了,直接和儿子怼起来。但我选择躲开,这算不算是儿童期的逃避心理呢?当时我是有情绪的,如果我不离开,就会以一种青春期的模式和他对抗,避免不了是一场战争。即使我不说话,在那儿大眼瞪小眼瞪着他,那也是越来越生气,解决不了问题。所以说我的离开应该不算逃避,只是让自己的情绪暂缓一下,至少没有在破坏亲情上加码。这么一想我心里面又舒服多了。
做完挂钩,我的情绪也基本上平复了。说了一句:好了,我没事了。
过去把碗筷收拾了,一边擦桌子一边跟儿子说:刚才谢谢你跟妈妈表达了你的感受,说出你不愿意听那个音乐,觉得烦,你不说的话我还以为你是喜欢听呢,至少不反感,没想到你居然不愿意听。我刚才感觉生气是因为你在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被儿子这么吼,让我感觉我这当妈的没有被尊重,心理很难受,希望你下次再说话时注意一下语气和态度哈。欢迎你下次有什么事该说说,别憋着,别忍着。
这件事中自己值得肯定的地方:我及时关了音乐,尊重了儿子的感受;在情绪面前及时暂停;用健脑操的动作帮助自己缓解情绪;及时觉察和反思;对儿子敢于表达自己给予了肯定;用表达三段式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有待提升的地方:当时没有关注到儿子情绪背后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