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

昨天说到了顺风车,那么今天就来说说顺风车吧。

顺风车原来的叫法应该叫搭便车,当然,搭便车原来基本上也是不用付钱的,因为搭便车大多发生在熟人之间,既然是顺路同行,又是熟人,怎么好意思谈钱?

而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说搭便车了,一则是随着很多顺风车平台的相继出现,有的人甚至已把顺风车当做了一种谋生的职业;二则也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发展到了另一个阶段:经济社会阶段,简单来说一个字——钱。

于是乎,搭便车便被更名为:顺风车、拼车。名字一换,是不是好像真的被赋予了更多强大的功能?

既然被赋予了更多功能,那就必定会有相应的规则,还有政府部门的监管。

我不吐槽这些规则的好坏,万事都有利弊,而不同的平台也有不同的规则。只要有利于万千大众的,就一定是好规则。

而顺风车的存在与流行,本身就说明了其合理性,至少是符合当下这个社会的。

节能环保、公益性、减少交通拥堵这些个好处就不用多说了,而安全和拼车人员的权益保障,却也是其最大的被诟病的地方。

每个搭乘顺风车的人,估计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痛苦经历吧:差不多三小时的路程,结果路上走了五小时,甚至六小时!谁叫你有幸成为了那个最先上车而拼的最远的那个人?(有时甚至还不是最远的)

这就牵涉到了一个监管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顺风车已经不能称之为顺风车了,这是实实在在的网约车吧?顺风车跟网约车应该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区别的标准就在于盈利或者非盈利为目的。不信,你去百度问问度娘就知道了。

另一个头大也让人深恶痛绝的问题是:司机取消订单。

提早取消的还好,至少给你留了时间重新规划出行方式了。怕就怕在你约定出发的前一刻给你取消,想骂人一定是你当时的第一反应!这样的情况大多也是发生在专业跑顺风车的司机手里。

而你唯一能维护权益的方式是投诉,可是,投诉有用吗?投诉无用,第一,你的损失不会有任何弥补;第二,平台会处理司机吗?会!但司机付出的代价几乎为零。政府监管?请问如何取证?一个字:难!

不操心这些了,现在不是流行什么都叫生态吗?顺风车、网约车也是一种生态啊,既然是生态,维持平衡就好,维持不了,那就生存不下去,生存不下去,要么变革,要么消亡,别无二途!

本人不经常坐顺风车,但现在却经常当顺风车司机。因为现在在离家300多公里的地方工作,而两地高铁又不能直达,如果节约开支选择公共交通,路上转好几趟车,得花7个小时左右,钱倒是省了不少,可是时间呢?

搭顺风车吗?搭过2次,但后果是现在还留有惧怕的后遗症。呵呵,还是算了。

所以,我一直选择自己开车。

那么,响应环保、公益的号召,注册顺风车,这是我不二的选择呀!

这也是今天我想感激顺风车平台的原因,下面是我的感恩致辞:谢谢顺风车平台,因为有了你,第一,补贴了我不少的路费油费;第二,那可更重要了,如果搭上一个顺路客,路上不仅有个伴可以唠个家常,更能确保我在行车路上不致犯困出险。(悄悄的,说句老实话,作为一名老司机,早年也曾出过很多车祸,最大原因就是犯困打盹)

不过,作为一名顺风车司机,一次出行只接一单,并且同行的匹配系数必须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我既不想耽误别人的时间,也不想消耗更大的精力体力。这是我的原则。搭上的顺风客们,希望带给你的,也算是一种生活的小确幸吧!

这世界,出一份力,多一份互助,多一些和谐,多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