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知乎里面看到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当时也是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因为自己本身也是农村出来的,也算是深有体会,所以今天想谈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首先,我对这个问题的结论并不完全认同。我对这个农村学生混得比较差的结论是六分认同,四分不认同。
六分认同是指以农村为代表的寒门难出贵子已然成为这个世界的事实。
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财富的增长,人心思定,社会稳定成为各个阶层的共同诉求,社会阶层的固化是必然的趋势。这并不是中国特色,而是真正的与世界接轨。在一个稳定的社会,教育成为个人社会阶层跃升的重要手段。
而以农村为代表的寒门子弟因为自身家庭的经济和社会背景等条件的不足,导致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出于相对的劣势。在求学的阶段,这一方面的劣势还不是不可弥补的,因为现阶段的教育的唯分是举基本上还是最公平的。农村子弟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还弥补硬件条件的不足,取得相对优异的成绩。
但是,大学毕业踏入社会之后,他们其他方面的劣势就会被更加放大。广大寒门底子因为从小的经历,视野会相对短浅,做事普遍会比较短视,比较看重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的收获,导致他们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收益,而放弃自身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因为农村等原生家庭的经济条件普遍脆弱和没有保障,导致农村出来的学生做事缺乏冒险精神和事业心,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比较普遍。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得比较差。
四分不认同是对以“是否出于农村”的标准不认同。
如果认真观察和统计我们身边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毕业之后的经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农村的大学生还是混的比较风生水起的。这一部分学生都有一个相似的背景,就是他们绝大多数都不是来自真正的农业家庭。(这里的农业家庭指的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以农业和相关产业,以及外出打工收入为主。)
相反,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来自非农业家庭,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教师家庭,村干部家庭,以及农村的工厂主和商人家庭。这些家庭的特点是父母有一定的文化教育背景和比较不错的经济条件。这些家庭出身的孩子从小接受的经济条件和家庭教育跟城市里的中产家庭接近,相等有点甚至远远超过一般的中产家庭。除了经济等硬件条件良好或优异之外,这些学生的从小培养的视野和观念等软件条件也普遍较好。得益于良好的软硬件条件,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取得相对不错的成绩也就不难理解了。
以农村为代表的寒门弟子该怎么办?
既然如此,那农村的学生岂不是都可以放弃了?当然不是!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社会阶层的递进并非一朝一夕,甚至并非一代人可以达成。上文已经提到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阶层的固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联系通道并没有封死。教育就是其中一条通道。如果仔细去研究历史,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历史上名门望族在发迹之前,无不是经过了几代人的积累。我高中时期的语文老师出身于偏远农村山区,他有一次跟我们分享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时,提到自己当时的目标就是要让自己这一代完成从农村迈入城市的转变。我引用他的例子就是想说明,社会阶层的跃升是一场关乎几代人的接力赛,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所以,不要整日抱怨社会的不公,怀才不遇;不要幻想着自己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不要想着种个彩票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有,当你怎么能保证自己不先被馅饼砸死呢?
所以,放下悲观,收起幻想,踏踏实实的上学,工作,照顾自己和爱人,孝顺父母,教育后代,过好自己的每一天,活好自己的一辈子,做自己这代人该做的事情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