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国内外学者就19世纪美国工人运动排华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著作颇为丰富。
(1)华人是不是一开始就遭到排斥?
美国自建国以来,就一直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源源不断的移民对于填充无垠的新国土至关重要。1848年,引进中国劳工的建议首次在美国国会中提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们逐渐达成共识,认为“中国人之于西部,就像黑人之于南部、凯尔特人之于东部一样”。
而这种共识的形成原因不难理解:美国在横跨大陆铁路建成之前,从太平洋沿岸运输中国劳工比雇佣白人劳工要便宜得多;当时华人劳工的落脚点是加利福尼亚,因为那里发现了金矿,当时巴拿马运河尚未开通,运输白人劳工需要走一段很长很曲折的线路才能抵达加利福尼亚。所以,早期移民到加利福尼亚的华工是受到当地的欢迎的。比如1852年加州州长是这么盛誉中国人的:我们新接收的公民中最值得尊敬的阶层之一,他们与这里的气候和人们的性格品质都十分适宜。
当然,1863年中央太平洋铁路在建设过程中无奈被迫使用中国劳工而取得成功,中国劳工在建设过程中的”不闹事,平和,耐心,勤劳,好学,薪水要求不高,节省等”品质,和白人劳工“无休止的罢工活动和不断提出加薪的要求”,也使得美国人一开始,还是对华人劳工持以欢迎的态度。
无论如何,中国劳工的勤奋吃苦的性格是得到了美国资本家的广泛认可和欢迎。所以,当《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即《蒲安臣条约》 the Burlingame Treaty)在1868年达成之后,美国工商界是异常兴奋,也开启了新一轮中国移民美国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