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芙说:读《月亮与六便士》就像是撞上高耸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彻底解体。
作为必读榜和弃读榜前十的书,我也是几度拿起又放下。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人生漫漫,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这样文艺唯美的导读句子,很难不会吸引读者。
讲了一个生活在伦敦的证券经纪人,放弃美满幸福的家庭,前往巴黎学习画画,最后,乘船去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与当地土著女人爱塔结婚,隐居生活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直到生命的尽头,患麻风病失明还在坚持画画,临死前却又嘱咐妻子亲手烧掉他毕生的心血,留给世人的,只有关于他的传奇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与现实的选择,主人公选择放弃一切,追求理想。遵从内心,完全不在意外界的看法,这样的人,存在吗?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不过在世俗生活中,更需要“六便士”。心里的月光,渐渐暗淡了。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人类的需求构成了一个层次体系,只有底层的需求得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取而代之。
要满足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吃穿住行),就不免要过上符合社会主流“努力赚钱,买房买车生娃养大老去”的生活。然而,自我实现(即成为想成为的人)的需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次要的。
有多少人会选择只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呢?不过是找到一些折中的方法:在满足基本需求且过得还算充足的前提条件下,尽力的弥补曾经没办法完成的理想,最终不免也落入现实的牢笼中了。
不过,我如今理解的“月亮”可能不再是那些遥不可及的理想,比如这辈子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定要完成什么大事。而是,生活中零星的小愿望。或者是,在繁杂的现实中,有自己的小世界和情怀。
《小王子》里的飞行员小时候画大蟒蛇吞象,问大人可不可怕。大人说,一个帽子有啥可怕的,于是他尽力的练习画画让大人们看出可怕的大蟒蛇,大人们说“不要研究大蟒蛇了,花时间去读有用的书吧”于是他放弃了成为一个画家的梦想。
直到他遇到小王子,小王子说画里大蟒蛇吞象很可怕,他的星球太小容不下它们,只需要为他画一只乖巧的绵羊。
即使成长中被现实磨平棱角,也要记得,大人曾经也是孩子,永远保持童心,看到生活中的细碎美好。
无论是追求六便士还是月亮,都要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他们。
低头寻找六便士的同时,也要抬头看看月亮呀。
也许你会说:饭都吃不起,还看什么月亮啊。
如果这样的话,就做个梦给你:今晚月光一定很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