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梳理,愿我的学习,助力你的成长

职业给我们带来专业能力的巩固和提升的同时,也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我的职业给自己的性格、思维习惯带来的负面影响尤甚。我一直清楚的知道我的职业习惯在造成自己思维僵化、头脑麻木,所以我最近一直在探索自我改造、自我成长的路径,大致梳理出以下这条路径,后续随着经验的增长和认知的变化,可能会有所不同,目前分享给大家,希望我的学习过程,对你的成长有所帮助。

“掌控”情绪——构建习惯——提升认知——准确判断

看过我之前文章的朋友大概会了解到,强烈的情绪是理性思考最大的绊脚石,但是我们做不到完全没有情绪,我们的情绪总是会起起伏伏、理性思维的光就跟着颤颤悠悠,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认识情绪、发现触发情绪的按钮、挖掘背后的深层原因,先洞察、再觉知、再理性介入,因势利导,让我们的情绪来得更加和煦,让阻碍不再是阻碍。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掌控两个字要加引号,我们没办法完全掌控情绪,在我主动去洞察自己情绪的这么多天里,我能做到随时洞察和觉知自己的情绪已经很不容易了。

几天前因为空调暖气的原因我有点口腔溃疡,下班回家烧上开水想去买点梨吃降降火气。烧水定闹钟提示时间常规操作之后,我就坐下来拿本书开始看,闹钟响起提示按往常经验应该烧好的水却还没有开,可能是天气冷烧水需要的时间长一些,我又追加定了几分钟的闹钟,定好闹钟接着去看书,结果刚坐下来书没看两眼就站起来、脚步不自觉就往厨房走。刚到厨房门口我反应过来,我为什么要来厨房、定的闹钟还没响。洞察自己情绪的机会来了,我这是被情绪脑支配了,情绪脑对于上火带来的口腔问题很在意,他想赶紧缓解,他凭经验认为五分钟水就能烧开、烧开了就能去买梨,当现实(五分钟没烧开)与理想(五分钟烧开)之间存在差异时,他就开始不安、开始着急了,他反应快、急功近利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我洞察到自己情绪的那一刻,整个大脑是突然闪过一道光一样清明。但这只是开始,我前两天又被情绪掌控了,所幸我开始利用自己对情绪的认知,去有意识的调节自我,慢慢来,有了好的开端,允许曲折的发生,我总能一步一步“掌控”自己的情绪。

习惯的构建方面,我最近开始有意识的开始培养健身和早梳理、晚反思的习惯。人在20岁之后大脑细胞的死亡速度就会超过新生速度,人到中年之后,我发现不仅身体状况日趋下降,记忆力也开始滑坡、精力开始不足,健身是一项可以有效减缓脑力衰减的活动,我需要构建健身的习惯来改善自己的身体和脑力状况。构建早梳理、晚反思的习惯,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自己本不多的时间,洞察觉知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同时,向提升认知能力进发。以后会每周给大家分享一次习惯坚持的情况。先从这两个小小的习惯开始,逐步去提高自己构建其他习惯的能力。

至于提升认知,以上“掌控”情绪和构建习惯过程中会自发形成提升认知的结果。认知主要来源于我们的行为和应对自己内心和外界的方式。我们的行为和认知是相互影响的,两者叠加共振形成螺旋上升的趋势,我们想要改变认知,首先就要从改变自己的行为、改变应对自我和外界的方式开始。当然,我们也可以去学习一些脑科学、心理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积累不同的认知模型,然后在我们日常中实践,我把通过积累知识提升认知也列入“我们的行为”当中。

生活当中我们随时都需要解决各种问题、面临各种选择,需要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关于如何形成准确的判断,我还没有更多的思考和认知。但是我们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大概是水和船的关系,认知能力的提升带来水涨船高的效果,我们的判断能力会自然的提升。但是要具体到某一个领域,通用层面认知能力的提升可能并不足以覆盖具体领域问题的特殊性,我们需要钻研具体领域的知识、积累具体领域的经验,才能真正提高具体领域的判断能力,比如投资领域。

以上就是我暂时梳理出的自我成长路径,希望我的开始和坚持、我的分享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哪怕是一点点激励的效果。

我的学习、你的成长,以上,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