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部书我其实并不喜欢,故事情节放在后面说(这一块我认为还是不错的)。没办法看希腊文,我在读译文时总觉得别扭。这本书其实根本是一首史诗,且是盲诗人荷马在希腊各地流浪时,边弹边唱给别人听的,它的文字中应该是有一种音韵感。《奥德赛》与中国在秦汉时期出现的《诗经》有点相似,都是先用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再到慢慢地扩散开来,再到被政府整理成集。它们大抵都是那时的人们有了心事时,有感而发,来源于生活的艺术作品。所以若将它们这样一种独特的艺术,给翻译成另一种文字,给另一个文明看,是无法传递出它最原本想表达的东西的(除非是对那种文明有着足够的了解)。
(二)
书中内容在语言方面,显得十分华丽,存在着一个显著的特点——修饰词繁多。在我的印象中,希腊的文化一直是华丽而堂皇的。我曾在其他书中,读到或是看到过他们的建筑、雕塑、服饰。复杂的浮雕、飞扬的衣袂与繁复的皱褶,无一不体现这个文明的高调与丰富的浪漫色彩。这些与中国传统的淡山墨水的风格迥异。同时,中国的古文是极简的,文章里的每个字都有着它存在的意义,不太会多余,有些单字甚至会有数层意义。这个特点在其他文化中很少见。
但同样是从农耕走过来的文明,其风格为何如此不同?在此,我打算用这个问题来引出接下来的内容。
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我注意到了中国与希腊在地理位置上的区别。华夏文明发源于中原地带,在我们的文化中,有黄土地,有山脉,还有黄河长江。刚起步的中华文明,很难接触到占据地球七成地盘的大海。但古希腊不一样,它其实不是以一个国家的概念存在的,它是一个由群岛、半岛和大陆沿岸组成的一个区域。可以说是它包围了海,而海又包围了它。大海的绚丽与辽阔赋予希腊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的情怀。
书中,奥德修斯的回家之路走了十年。在这一路上有食人的巨人、长着六个头的怪兽、制造旋涡的海怪,也有诱人而又致命的塞壬和女神。为了度过难关,奥德修斯搏斗、奔逃、躲藏、哄骗,甚至深入地府与鬼魂交谈。这些情节就像任何探险故事一样,只不过别人是想走出去,而奥德修斯则是在回家途中。他有着机智敏锐、有时有些幽默的性格,可他也是个老谋深算、懂得忍辱负重的掌权者;他能将铁盘掷得比所有费埃克斯人都远,可他也会因自己错误的决定而失去队友。在我的眼中,他有时像个天神,有时却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感觉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是这么一个奥德修斯,都有着自己的坚持与执著、能事和软肋。每个人都在不停的寻找一种平衡,就像奥德修斯航行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之上,去将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打理得干净。可这确实是不可能的呀,每个人的脑海中都有着一个可恶的神明,他总会出其不意的将某件事弄糟,然后就着你的不知所措下饭。如果站在上帝视角,去想想一件事:这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凡人,每天疲于奔命,经历着各种喜怒哀乐,爱别离,求不得,我突然感觉,我会笑出声来。
仔细想想,这本书真的挺有趣的,在希腊人的世界里,天神与凡人鬼混在一起,将日子过得那么生动。每个人都不容易,都过得可笑而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