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至1994年,木心先生在美国整整讲了五年,构建起了他自己独特的文学观点架构。木心先生离世后,根据陈丹青先生的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文学回忆录》。
先生悉心讲了五年,我却只花了不到二十个小时或读或听,浮光掠影过了一遍,所以不敢下笔多言。
不是不想精读,而是因为越喜欢越想立个大概框架,再反复读,往里添加血肉。内心也的确很想知道木心先生对文学、艺术、人生、哲学、宗教、政治的看法和态度,很想知道他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也很想知道他是怎么看待文学史上那些星光熠熠的大咖们,于是老毛病又犯了,只要哗啦啦开始了,就刹不住车,非得一读到底。
从古希腊神话开始讲起,到希腊史诗、悲剧、新旧约,到东方圣经、印度史诗、中国诗经,中国古代诸子百家、魏晋文学、中世纪欧洲文学、唐诗、宋词……一直讲到二十世纪文学和各种流派。
我仿佛坐了趟超长超刺激的过山车,又仿佛吃了顿饕餮盛宴,久久不愿离席。
字里行间,能读出作者对文学的一片赤诚。木心先生的阅读量惊人,涉猎广泛,却又能细细反复读自己喜爱的,比如莎士比亚的作品,读过百来遍。按理说,越读书越自信,我却看到了横在自己面前的长长沟壑,太多不足,读的书更是少得可怜。至于写,之前没写过,简书这两年留下的碎碎念,也不过70余万字,而木心先生最开始的“胡乱写”,就有一千多万字,不拘题材,想到什么写什么……
真正对文学有心的人,读书写字,是习以为常的习惯和爱好。
我又开始算了,木心先生有才,尚且一千多万字“胡乱写”,我这个平凡普通得没有半点根基的,得多少个一千多万?
对文学有点“假”爱好的我,太过于渺小,反正有可以遮雨的草棚,有可以喂饱肚子的柴米油盐,就让我执着任性一回吧,喜欢就使劲写,想写就使劲写,不想写时,留下“今日无文可写”,也是好的。
真没想到,这次竟会如此淡然却又满怀期望。或许慢慢明白了,努力过,不管有没成绩,至少不会后悔没有行动。
再好的书,也有人唱反调。这是木心先生六十二三岁到六十七岁时在美国的讲课稿,只是给爱好文学的文艺工作者讲的小课,课堂流动在听课学生家里,听课学生也是流动的,有由头至尾坚持的,也有听过几节撤退的,人最多时,也才三十多人。虽然是木心先生成熟时的文学观点,但毕竟像是和朋友谈话般凭心而讲,木心先生生前,并不主张出版此书。陈丹青先生违背老师意愿,坚持出版,我愿意相信,仅仅只是为了推崇自己的老师,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他老师的文学观点顶住非议而坚持出版的。
本书,我很喜欢,我属于很感谢陈先生坚持的那类人,第一个念头就是必须像教科书一样反复阅读,至于受益多少,我本愚笨,只能随缘了。
曾经读过的书,犹如散落的珠子,虽然大小材质不一,毕竟也是从脑中心中走过一遭,感觉是时候,也该学着把它们串成美丽的珠串,建起属于自己的小小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