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塑造高端世界观……
请相信我,我说的都是错的。
2016年年终,是“十宗最”,很遗憾,它已经不在了。有一天,很多东西被我付之一炬。像这种背叛过去的行为,想来有些不齿。
其实,也不是受了什么刺激,就是连续用格志写了几百天日记又在微博广播,有天突然恐惧隐私外泄,一惊狂删,那边删微博仿佛很过瘾,顺带把微信这边也删了大半。
如今看来,陡增一段空白,顿生诡意。
这8组概念,有些并非今年读到的,可能今年想明白了一点。
年底了,要对自己负责。
在注定走向混沌无序、万劫不复的“热寂”路上,有序的生命出现了,这是一个奇迹。一个智慧生物,把思路理清,塑造一种有序的高端世界观,产生负熵,对于不断熵增注定热寂的宇宙来说,也是一件极好之事。
这些概念,若干年前,我以为是装神弄鬼。如今,我仿佛逐渐掌握了区分谁才是真在装神弄鬼。
这些概念,至今没让我迎来任何高光时刻。是的,求知是种美德,不是为了俘获异性,不是为了名就功成。
这些概念,并不一定适合你,我猜。因为,一个东西好不好用,只有自己用过才知道。
就像没有失过恋,你说你懂爱,我深表怀疑。我不怀疑你能写出关于爱情理论的鸿篇巨著,但我就是不相信你爱的能力。三流诗人严羽可以写出一流的诗歌理论著作《沧浪诗话》,他还是三流诗人。
请相信我,我说的都是错的。
1.演化论与反脆弱——如何从宏观尺度认识世界与人生以及最佳策略
一个人,不知道演化论(进化论不如演化论准确),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很有可能,当他打量自己的历史,回溯到母亲肚子就戛然而止。
更神奇的是,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自己懂进化论。世界上最可怕的一件事就是很多不懂的人,深信自己懂。
演化论是我们观察世间林林种种的基本方法。不仅生物是演化来的,事物也是。比如,你的家庭,事先有人设计吗?一种企业文化,事先有人设计吗?一种制度,事先有人设计吗?没有。
演化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基本程序是:基因变异——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几句话把演化论说清楚:一个事物如今的样子,是由各种零散的、可知不可知的因素造成的,没有谁在幕后操纵,也没有方向和终点,它是这个样子,只因为恰好就这个样子。
就此可以看出,演化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强者生存。没有任何事实支撑强者生存,强,只是我们以为的强。
这是循环论证吗?不是。这是不可知论吗?也不是。
演化论更适合从宏观大尺度上看问题,一个种群要改变自己的基因,至少需要几万年。但这个道理,我们是可以拿来用的。降低到个体层面,就要借助反脆弱。
在演化过程中,“自然选择”这一关我们无法预知,对于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只有不断增强自己的抵抗力,确保在黑天鹅来临时能幸免于难。
怎么增强,就从接纳不确定性,拥抱困难开始。正所谓风会熄灭蜡烛,也能使火越烧越旺。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
演化论要求一种生物具备多种性状,那不管什么环境下进行选择,总少不了你;反脆弱提倡以极小的代价频繁试错,正是不断在为自己添加性状。
参考书籍:《自下而上》《反脆弱》《黑天鹅》。
2.双缝实验与双盲实验——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
如果你不懂一点量子力学,那就完全无法理解世界多神奇。
透过双缝实验,我们可以了解量子世界的真谛。光既是波,又是粒子;它既在这里,又在那里;一个没有被观测的电子,处于既逆时针旋转,又顺时针旋转的叠加态。
如此看来,世界底层,微观层面,本质也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更诡异的是,只要有人去观测,就会破坏叠加态,那个电子就要么逆时针旋转,要么顺时针旋转。但,到底是往哪个方向旋转,不知道。
怎么办?
微观世界就这样。霍金曾说过:“当我听说薛定谔的猫的时候,我就跑去拿枪。”那就这样吧,我们还得回到现实。
什么最有确定性?首推数学,纯粹的逻辑推导;其次物理,再次化学。
而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物医学领域,幸好我们还有双盲实验。注意,双盲实验受制于样本大小及其一致性、系统复杂度、观测时间等因素,可信度已经不高了,但还是能秒杀各路神仙掐指一算。
去电视上随便找款保健品,让实验组1000人吃,对照组1000人吃假保健品(比如面粉),观测者和吃的2000人都不知道谁吃真的谁吃假的,服完保健品指定疗程后,观察实验组效果是否比对照组好。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双盲实验。
请放心,市面上的保健品几乎没做过这种实验,厂家也不会做。前不久,连某上市公司“S***”都闹出那么大丑闻,这些坑有多深可想而知。
世界充满不确定性,我们总得掌握一些信得过的方法去验证。
世界上骗子已经够多了,我们要尽量减少自己骗自己。
无知,是最便捷的自我欺骗。
参考书籍:《生命是什么》
3.费米估算与贝叶斯定律——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此刻,世界上有多少人在发生性关系?
这不是脑筋急转弯。
第一步,一个人发生性关系的频率是多少?——通过百度、知乎,大概3周1次。
第二步,一般一次亲密接触持续多长时间?——通过百度、知乎,大概15分钟。
第三步,此刻人类发生性关系的百分比是多少?15分钟÷(3周×7天×24小时×60分),约为0.05%。
第四步,全球有多少人?7.4亿。
7.4亿×0.05%=370万。
此时此刻,有370万人正在嘿咻,你是不是也想试一试?
至于你想对上述频率和持续时间表达不屑,算了吧。先不说试了才知道。哪怕不怀疑你的能力,而是你有那些能力又没文化有什么用呢?你哪怕一小时一次,一次一小时,对于全球统计数据,没有丝毫影响。
这种方法就是费米估算,把一个看似无解的问题分解,设计一个简单公式,依据已知信息,得出结论。即使数据相对概略也无妨,只要不出现数量级上的偏差,因为多个概略会得出模糊的精确。
费米估算解决了概略数字,有时我们却常常要用到概率。比如,一次亲密接触持续15分钟,这种情况概率有多大呢?这就该贝叶斯定律登场了。
贝叶斯定律稍显复杂,就不推演了,你只需要知道贝叶斯的精髓是:观点随事实改变。
你先根据掌握的少量信息,推测出一个假设。新的信息来了,你就用新的信息验证这个假设。如果新信息符合这个假设,你就提高假设的可信度,如果不符合,你就降低假设的可信度。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但奥妙不少,比如,你的初始概率怎么来的?初始概率受主观影响较大,会对结果产生偏差。所以,你最好参考一下某件事的基础概率,再根据新的信息进行微调。
贝叶斯定律至少给人两点启示,第一你要听得进劝,随时根据新信息调整自己的观点;第二是小步微调,而不是听到风就是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参考书籍:《超预测》《超级思维》
4.第一流智力与中庸之道——灰度观察黑白决策
从认知科学角度讲,人都喜欢走极端。因为瞬间判断一件事情的好坏,以及贴上亲疏标签,有助于节约脑带宽。毕竟,大脑体积那么小,耗能却是整个人体的20%左右。
这个问题之所以迫切,因为国人相对更甚。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接收的信息,进一步放大了这种走极端倾向。
你想想,当一个人伤害了你,是不是觉得此人一无是处,提起就是气?
当某个人对你好一点,是不是觉得他简直毫无瑕疵,怎么看怎么顺眼?
我曾是这样一个人。多年前,看到菲茨杰拉德那句话:“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起初没当回事,只当成一个文学家的金句。
直到2016年,我已经撕裂了很久,再次读到这句话,才隐约悟出一些东西。2017年,则是好生把这句话用了起来。很多时候,一条路走到底是不对的。我们特别喜欢在爱恨两极剧烈摇摆,却不知黑白分明之间是广阔的灰度地带。就像你爱一个人,不能事无巨细把什么都安排完,不管是恋人、孩子还是长辈。
2017年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菲茨杰拉德这句话,不就是“中庸之道”吗?中庸不是和稀泥,不是当墙头草,而是一种大智慧。
“中”最早是一种器具,指挥官在战车上发号施令所用;“庸”即是“常”,荀子说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庸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恪守一个原则。中和庸一组合,就是面对各种复杂的场景,要找到事物的平衡点,牢牢地坚守原则,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
儒家十六字真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允执厥中,面对千军万马你平静地执着那个中,号令千军,这是一个君子应有的风范。
《中庸》:喜怒衰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还没发生的时候就是中。喜怒哀乐发生但是有节制就是和。
《菜根谭》: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诗经》: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世界在剧烈变化,世界超级复杂,既要保持灰度观察的弹性,又要有黑白决策的坚定,在灵活性和原则性之间保持最佳平衡。
5.正和博弈与赢定输移——做一个好人的理由以及如何与人相处
你和老王是好同事好朋友,有天空出一个局长位置,恰好只有你俩满足条件,你怎么办。如果你和老王不是好朋友,你会不会耍一些不太入流的手段。
活在世界上,就要和人打交道,如何打交道,你需要懂一点博弈论。如果你听到博弈论第一反应就是搞阴谋,实在是眼界太窄。
你知道吗?博弈论能让你向善。
博弈从结果上看,分为两种,正和博弈与零和博弈。我们的思维模式常常被限制在零和博弈里。因为零和博弈来得简单,我有了你就没有。你看动物界,包括原始人,抢得赢就抢,抢不到就跑。
正和博弈很复杂,要想办法把蛋糕做大,要协调彼此关系,等等。但正和博弈恰恰是最佳策略,你好我好大家好。
博弈又分为单次博弈和重复博弈,单次博弈讲的是尽可能一把赚够,比如你去一个陌生景点,一碗面卖你50块也只有认;重复博弈则是尽可能赚得更多,所以你楼下的小面馆是全市统一价。
回到最初的问题,这个局长位置你怎么办?取决于你怎么看。看成单次博弈,注定是零和博弈,你有老王就没有。但是,你和老王真是单次博弈吗?
希拉里和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是单次博弈吗?就这件事是,但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今后还可以合作。人生一直是重复博弈。
重复博弈的最佳策略就是“赢定输移”,这是经过严格的计算机模拟推演过的,所以这个知识很硬,你一定要记牢。
简单讲,首先你对他好,只要你获利就策略不变——继续合作,只要你亏损就换策略——改为背叛;如果你背叛又输了——改为合作。如此循环。
就这么简单。
知道这个道理,是不是能让你向善。
参考书籍:《自私的基因》《超级合作者》
6.降维攻击与知识诅咒——暴力破解及其副产品
有一次和几个朋友散步,我提到“至今为什么有些鱼有肌间刺这件事科学家还搞不明白。”旁边立即有人以不容置疑的神态、高亢雄浑的音调反驳:不可能,如今科技这么发达,怎么会这个问题都搞不懂。
他不知道我曾经被鲫鱼刺卡,还入院治疗,被数十人讥笑,事后,我是进行过调研的。
人总是这样,当你以为自己知道的时候其实你根本不知道,当你以为正在秀智商的时候正在暴露自己的无知。
狂妄的人类啊,你知道的太少了。
宇宙中96%是暗物质和暗能量,人类如今门都没摸到。就以数学这门最硬的学科来说,只有一小部分数学问题是有解的,大多数无解。
所以,好的处世之道就是不断打开自己的认知空间,不断越界,不断增加自己的维度。当你拥有足够多的认知维度,看一件事情,才能获得更多的视角,实施跨学科攻击,实现暴力破解,才不会偏听偏信,一意孤行。
单维度、低维度、少维度的生物,在多维度生物面前,难免遭遇降维攻击这一灭顶之灾。想一想那些“漂浮生物”,他们永远生活在水面上,它们的世界就是二维的,二维的水面就是它们的宇宙,你要消灭他很难吗?
但是,拥有更多的知识也非好事,一个副产品——知识诅咒很可能找上你。所有人都常常掉进一个坑——以为自己理解别人就理解——那样人类不知能减少多少摩擦成本,别说术语连篇,就是一些简单概念,人家其实不懂。
误会就是这样产生的。
参考书籍:《三体》《写作意识的风格》
7.英雄之旅与伞兵思维——你一生的故事
神话是公开的梦,梦是私人的神话。
神奇的约瑟夫坎贝尔,惊人地揭示出人类心底潜藏的英雄梦,这个梦属于全人类,属于每个人。
不论哪个人种、民族,他们的神话原型只有一个,神话中的英雄都会经历三个大的阶段:启程,历险,回归。
哪怕一个人再不济,从你出生那一刻,就注定是一场大的英雄之旅,至于你上不上路、何时上路、上成什么样的路,自己定。
想一想:你的考验、你的危机是什么?你取得过怎样的宝物?正如坎贝尔所说:“在你不敢进入的洞穴里埋藏着珍宝。”也许你不敢面对的是当众演讲,也许你害怕亲密的关系,或者也许你不敢违抗长辈的意愿……
英雄是孤独的,还有一类人也是,伞兵。
伞兵,天生就必须往敌人包围圈里跳,一落地就要开始突围。
所有成功,只不过是漏网之鱼。
这不是打鸡血,反而,当你有了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观念,把预期降得足够低,你会少很多抱怨,也就有更多精力去思考突围,而不是无谓地狂喷口水。
突围,不是搞成王败寇。孙悟空真正的敌人是六祖猕猴,也就是他自己;每个人的英雄之旅都源于当下能力解决不了一个问题,终于能力提升解决某个难题。英雄之旅,核心是一个人的游戏,战胜自己。
再换一个思路想:长期看,从概率看,唯一靠谱的人生策略就是——不断精进。
这条路不能保证你治国,修身齐家应该还行。有的时候,达到及格线以上没那么难。同时,这条路还能让你影响一些人,获得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比如,认识一帮志同道合之人,收到一些诚挚的感激……
参考书籍:《英雄之旅》
8.A+B+C与色即是空——摘掉有色眼镜才能洞察世界
在经典的心理学“A+B+C”模型中,即一件事“A”发生,导致行为“C”出现,关键在于“B”——往大了说就是你的世界观,你观察世界的方法、角度,往小了说就是一种语境 。语境——“B”一旦发生变化,你看到的世界也就发生变化。
比如,“A”——你看了一眼一个年轻异性,“C”——你的配偶打了你一耳光,因为“B”——对方认为你色眯眯对她大不敬;也有可能她无所谓,因为“B”——她认为男人就是这样;还有可能她很欣赏你,因为“B”——她认为你是一个懂得美的人。
心理学有很大一部分是研究个人内心逻辑如何自洽。中间这一环,“B”,很重要。
每个人的“B”都不一样,谁都戴着一副主观的有色眼镜。
世界本来是空的,之所以我们认为它不“空”,只因为我们添加了太多“B”——主观情绪。
知道这些这有什么用呢?能让我们更接近世界、事物的本质。内涵都是自己赋予的。某人送你的戒指,和商店里那一枚,一模一样,不一样只因为你认为不一样。你在失恋那天给自己买了一条项链,一戴就是十年,你爱不释手,日夜不离,所有这些,不过是你逐渐赋予太多的意义。
看任何东西,我们都会做主观判断,这个判断就是“色”。色会受到基因、个人经历、当下环境、叙事方式等等影响,只有当你剥离开这些,才有空,才会把握万事万物真实的一面。
2018,世界越来越复杂,你得有一点佛学气质,做一个觉悟者,这能让你更自由。
参考书籍:《活出生命的意义》《为什么说佛学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