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听说过“以牙还牙”的成语,在我心目中,这意思大概就是“谁欺负你了你就当还回去”,并且自认为这是理所当然。我最见不得就是“以怨报德”的人,我以为他们太傻,这样的人在少林寺类的和苦情类的电影中见过不少,我总是怀疑是电影导演造假,太矫情了,要是我的话,一口气绝不咽回口里。
读初中时,还学过一篇《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当时,我想象着,假如我是蔺相如,听见廉颇那样说我,我一定会当面质问他,让他下不来台。当然,我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引出我从这些“咽不下这口气”的例子中说明我最近学到的一些道理。
培根曾经说过:“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读到这句话时,我不禁苦笑,我笑自己太肤浅,用这样一种思考,本应该思考人生、未来、过去还有爱,可是我却用自己多年来由于认知的不足所造成的偏见,思考了很多无聊的事,得罪了不少的人,也消耗了不少宝贵的时间。
都说女孩子是最敏感的,三个女孩子住在一起就不得了了,何况六个,是的,我要讲的故事便是发生在我的寝室。刚开始的时候,初来乍到的,我们互相隐藏自己过去的一面,相处融洽,大家都不称呼各自的名字,都是用什么“亲爱的”、“宝贝儿”,好不亲密。时间一长,我们各自的小缺点慢慢地从约束许久的身体里一点一点的迸出,酸甜麻辣一锅沸腾,从此不得安宁。
我首先同小A产生了矛盾,因为她喜欢熬夜,亮着的灯照的寝室通明,疲惫的我和她吵了起来,是她主动的,而我更多的是吃惊,因为平时的她不喜欢说话,对人特别友好,我抑制住自己心中的怒火,决定再也不理她了,每次看见她,我就认定她戴着一副面具。
坏事如果发生了,就会有一连串,寝室的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有些微妙,彼此之间像是隔了一层薄膜,稍稍一点,就会破,而我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想睡觉的人和喜欢熬夜的人之间总是不可调和,再说,在高中之前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性格,争吵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这个时候,选择的是一种粗暴的方式,也就是我想通过当面指责她们,畅快地向着她们发一次怒,以此警示她们要考虑我的感受,忍了好久,我也是这样做的,那天晚上我像个发疯的牛一样赤裸裸地吐出了一句脏话,打破了室友的笑声,但是我是那么的引以为傲,因为我制服了她。
夜总是会消逝,就好像白天总会来临,该面对的总要面对,第二天我仍然为前夜的事情恼火,我选择了报复,我把所有的门都摔得很响,在我室友睡着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头上有气在升腾--怒气,我像是一个充满恨意的、失去理智的莽夫,我觉得自己被全寝室背叛,自己身边没有可以信任的人,她们在我眼中都是没有教养的,虚伪的,我决定了在寝室的时候保持沉默状态,一言不发。要知道,我以前很少会对同学发脾气,而我自己对人际关系又特别敏感,每次回到寝室我就认为她们肯定很讨厌我,可能自己素养不够,我肤浅地重复着在背后说人坏话的可笑行为,我又不能忍受在寝室受到室友的冷漠对待,所以我感觉自己整日被一股佞气包围,透不过气。我变了,因为什么,其实我自己有些答案。
我内心沉睡的抑郁恶魔又开始寻找机会向我脆弱的心发起进攻,我总是落落寡欢,心上像是被千斤的重石压迫,那些好不容易寻回的积极没有办法喘气,我感觉自己被全世界背叛,我看到的只有虚伪的人心、苍白平庸的未来和没有价值的生命,于是脑子里一直有一个幽灵一样的声音在我耳边呻吟:“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倘若从阳台上跳下去不就都解脱了,”这幽灵的话语像甩不断地蜘蛛丝,它把我的大脑搅成一团,我无路可走,看不见生活的希望,终于压抑了许久的心在寻求不到方向时,而又可怜自己的亲人,不想死去,回到寝室我大哭了一场。 没有想到的是,小A她们都过来安慰我,我以为她们太讨厌自己,而我自己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觉得她们那样不考虑他人感受的人不必结交,当时,我百感交集,一是恨自己太可笑,以自己的偏见,像个疯子一样去“度”她们,二是,我的报复心理,也就是我太过于狭隘,让我白白浪费了那么多时间,我在这样低俗的认知中消耗着自己美丽的时光。
小A劝我去看看心理医生,还向我道歉,说真的,当时我都不相信,我以为她从来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给别人的不适。从这些琐碎生活小事,以及那么多年,我可笑的偏见所造成自己心理上的伤害,我也反思出了一点道理,不能说多有用,但是能让我感到快乐。
我在自己的心中筑起了一座用偏见支起的墙,它看起来很稳固,其实很脆弱,因为偏见并不是一种珍贵不可扬弃的材料,它廉价,因此容易获得,同样地,心胸开阔、心智成熟…它们都不是人与生具来的,所以显得珍贵,更多地,我们因为人性的原始特点,我们容易陷入偏见,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反思,我想,“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气”包涵的应该是那些人性中的美好。这么多年,我一直自以为是地把人分类为:好和坏,这难道不是一种偏见吗?好和坏之间是否有一定准确的标准呢?我仅仅从我室友从一方面表现出来的“坏”,却可笑的否定她们的所有,难道我自己就从来会做得完美,不犯错误,令所有人开心么?因此我总是被偏见遮住了自己内心,这段时间我最讨厌的便是自己“咽不下一口气”,充满佞气的样子,而我也明白了,一个有着宽容之心的人是多么令人佩服,我倒反过来崇拜蔺相如了,我常常忍受不了别人对自己的诋毁,总想着“以牙还牙”,认为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是,现在,我学会了宽容。我记得《沉思录》中的一段话,我将遇见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但是我不可能让任何人将“恶”强加给我,我们不能改变他人,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学会用爱来感受这个世界,不对任何事产生偏见,用宽容的心学会接纳。